街道概況
永清街道位於內蒙古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中部,轄區西起交通路,東至建國路,南起明仁大街,北至西 遼河畔,所面積3.2平方公里,17013戶、51371人,轄10個社區居委會,13個黨支部,93家轄區單位,是通遼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另有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街委經濟以稅源經濟為主體,轄區個體工商戶1149家。2004年組織財政稅收215萬元,完成招商引資任務1012萬元,辦事處被區委、政府評為財稅工作先進單位。轄區有各級黨委、黨支部117個,黨員4576名;十個社區黨支部班子成員平均年齡51歲,比上屆下降8歲,大專以上的19名,占班子成員47.5%,黨支部班子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十個社區黨支部達到“六有”,四個社區實現“三機、三室、三欄”,創新建立了社區黨員聯繫卡和黨員教育管理公示欄;在科區首先建立了巴黎之春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西苑社區建立了100平方米黨員教育基地,東方社區製作了25延長米的黨建宣傳櫥窗,從而使黨建活動陣地日益完善。以“雙爭、雙帶、雙創”活動為載體,重點開展了“結對共建”、民心工程。黨建帶團建促隊建工作,湧現出市區兩級勞動模範、自治區級抗擊“非典”先進個人,2004年12月街道團工委被團中央授予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稱號,街道黨政班子連續八年被區委、政府評為實績突出領導班子。
社區服務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達到應保盡保和動態管理,並開展“結對幫扶”活動;2004年在自治區範圍內第一個 成立了“低保超市”,為低保對象和優扶對象免費提供家電、衣物等生活用品700多件;街道社區成立了低保公共服務社(站),吸納700多名社員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機關幹部、轄區單位幫扶結對70戶,幫扶資金達2萬餘元。搭建了勞動社會保障平台,從事專職工作人員12人,轄區累計下崗失業人員2113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923人,安置率達91%;2004年新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58人,培訓335人,勞務輸出146人,辦理下崗職工優惠證510個;街道辦事處自主投資50萬元成立了永清家政服務中心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基地,安排下崗失業人員156名。社區衛生服務的“六位一體”功能日趨完善,十個社區建立了衛生服務站,2004年街道辦事處被市衛生局評為社區衛生服務特殊支持獎。人口與計畫生育服務理念、方式有了新的轉變,實現了“生殖健康進社區”,建立了樓道計生快餐欄,免費開展了“三查一治”和零距離服務,並在東方社區建立了第一個生殖健康生育保健服務站,2004年被區委、政府評為“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優秀獎。
社區環境
2004年改善環境基礎設施投資130萬元,鋪設板油路450延長米,硬化彩磚路面3萬平方米,建健康教育巷 23條,修建廁所1座,綠化面積達30%以上,在科區63個社區環境衛生競賽評比中,十個社區均進入區級一類街道的一類社區,總分列十個街道辦事處首位。十個社區配備一區一警,四個社區在全區率先實現了警務前移和微機管理,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調解率、成功率達100%,2004年被區委、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社區文化活躍,2004年舉辦了首屆“七月如歌”社區文化節,全年舉辦大型文體活動43場,首次實現了“電影進社區”;相繼成立了十個文體協會、社區老年大學和體育大學;8個社區建立圖書室,並開展創建學習型社區,萬家讀書活動等系列知識競賽。街道投資20萬元建立了“徐永清烈士紀念館”,該館被市區文明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市委政府評為創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現有市級文明社區5個,市級文明小區4個,自治區級文明小區2個。從人文環境建設入手,相應確定了十個社區的特色類型,即:關愛型、衛生服務型、風範型、雙陽型、人文型、道德教育型、文化教育型、綠色平安型、學習型和溫馨型社區,並相應制定了工作標準,開展了大量“一區一品”的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