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芙蓉[中藥]

水芙蓉[中藥]
水芙蓉[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芙蓉,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紫蘇草 (Lam.) Merr.的全草。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具有清肺止咳,消腫解毒之功效。用於感冒咳嗽,百日咳,毒蛇咬傷,瘡癰腫毒,癬疥,皮膚瘙癢。

別名

水薄荷、軟骨倒水蓮、水管筒、三叉草、水管草、通關草、馬上消、麻雀草、馬下消、止咳草。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涼。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清肺止咳,消腫解毒。

主治

用於感冒咳嗽,百日咳,毒蛇咬傷,瘡癰腫毒,癬疥,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1、治感冒:水芙蓉15-30g。煎服。

2、治毒蛇咬傷:水芙蓉15g,穿心蓮24g。搗爛沖米酒適量,取藥液內服,渣搽傷口周圍。(1-2方出自《廣東中草藥》)

3、治癬疥:鮮水芙蓉絞汁塗,或煎水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或浸酒。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絞汁塗,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揀除雜質,切段,整理潔淨。

貯藏

捆壓成件,外加蒲蓆封固,存放於乾燥處。

形態特性

紫蘇草又名:香石龍尾,麻省草,雙漫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簡單至多分枝,高30-70厘米,無毛或被腺,基部傾臥而節上生根。葉無柄,對生或三枚輪生,卵狀披針形至披針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0-50毫米,寬3-15毫米,具細齒,基部多少抱莖,具羽狀脈。花具梗,排列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或單生葉腋;花梗長5-20毫米,無毛或被腺;小苞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2毫米;萼長4-6毫米,無毛至被腺,在果實成熟時具凸起的條紋;花冠白色,藍紫色或粉紅色,長10-13毫米,外面疏被細腺,內面被白色柔毛;花柱頂端擴大,具2枚極短的片狀柱頭。蒴果卵珠形,長約6毫米。花果期3-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塘邊水濕處。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

藥材性狀

全草長15-30cm。莖圓柱形,中空,質柔弱,基部有節,節處有細根多數。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皺縮,展平後呈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3cm,寬0.6-1cm,頂端短尖,基部半抱莖,無柄,葉緣有小鋸齒,葉面淡黃綠色,鐘形,5裂,花柄長4-7mm。氣微,味微澀。以葉多、帶花者為佳。

藥理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和乙型鏈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肺止咳,解毒消腫。主治感冒,咳嗽,百日咳,毒蛇咬傷,癰瘡腫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