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簡介
中共水洞村黨支部現有黨員59人,其中 女性黨員4名。全村有活動能力的黨員為48人,其中長期外出務工黨員19名,支部設水洞、徐家坪、茅針壩、大埡口四個黨員活動小組,各小組成員於生產生活中,積極開張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各類活動,為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2009年是水洞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年。全村將突破性發展菸葉生產,全面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力爭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11.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45元。同時,全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較大改觀,要全面施行“清潔家園”工程,努力提高全體村民綜合素質,為我村圓滿實現三年發展藍圖打下堅實基礎。
大事記
元 朝
元朝世祖二十四年(1287年),龍氏第44世祖龍令錫之子龍建榜(第45世祖),由天柱龍家坪搬遷冷水。
元世祖已丑年(1289年),冷水先人,由下寨(下銀)搬遷三華里到“能尼”。王氏開寨,居高旦 。
元世祖庚寅年(1290年),王、龍、 譚、岑、楊、吳、鄧、賴、等姓家族,由中寨(中銀)、上寨(上銀)下寨(下銀)搬遷“能尼”冷水。
元世祖辛卯至甲午年(1291—1294年),王、龍、譚、岑、歐、楊、吳、鄧、賴、等姓氏,分別將上銀、中銀、下銀寨的屋地基、菜園開墾成農田。
元至正元年(1341年)屬靖州路。
明 朝
洪武三年(1370年),王、龍二姓家族,在登腳虎形墓地發生糾紛械鬥。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龍氏家族武力奪取登腳虎形墓地,七月,40戶王姓搬遷孟碑居住。
洪武十二年(1379年),冷水譚姓搬遷錦屏奎爺居住。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屬靖州歸化鄉三圖。
嘉靖七年(1528年)龍宗旺的第十一世龍應能,由湖南芷江大龍小塘溪遷天柱冷水。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天柱所改建為天柱縣,首任縣令朱梓。縣府將“能尼”命名為冷水寨,冷水從此得名,有了具體的漢文字記載。冷水屬歸化鄉三圖(圖所在地,行政村)。轄區範圍冷水寨、漢寨、皮廈、黃橋等54個自然寨。
清 朝
康熙八年(1669年),冷水制定寨款民約,明確岑瓊坡、蓮花山、長嶺坡、圭老坡等為冷水的四大公山。高雲霧為公共鬥牛場地。
乾隆三年(1738年),發生蓮花山邊界糾分械鬥,傷亡80餘人。
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年),徵用譚家鯉魚形山地,集資捐錢,建冷水大興庵寺。
乾隆十八年(1753年),集資捐款修建接龍橋(塘美石橋),登腳石橋。
乾隆四十三年(1782年),龍喬來因盜竊耕牛,違反村規、寨款(侗款),於高岑塘美,被寨老等用火烤死。有“火烤喬來”的傳說。
嘉慶十年至十四年(1805—1809年),重修塘美石橋。修建銀漢坡腳石橋、高旦士塔。
嘉慶十六年(1811年)建有冷水私塾學校,私塾地點在坪地中坪。
鹹豐五年(1855年4月18日)龍海寬(天柱縣冷水人)與姜應芳(天柱織雲人)等在織雲關帝廟組織侗族農民起義,沒收地主潘乙貴資財與楚軍和地主團練戰鬥於賴洞橋。
鹹豐十一年(1861年),漢寨劉發保、冷水龍海寬、龍玉岩等在壩坪,以白蓮教名義,召集萬民,樹旗“復明反清”,組織農民起義。
1月14日,天柱調將官吳宏貴、宗發開及皮廈龍光錫等數千兵馬,向壩坪進勦。
3月18日,富隆阿(旗下人,任都司)統兵進勦冷水,放火燒寨。
4月3日,姜映芳、龍海寬率兵三萬進駐冷水,從高盤街轉戰羊峽,鄉兵頭目龍光錫(皮夏人)等被槍殺身亡。
4月10日,姜映芳督兵摧戰。清兵統領大章、剛慶淡於冷水敗退登敖。冷水、登敖死亡200多人,絕滅17戶。
4月23日,龍海寬、姜映芳率軍攻破天柱,謝昭笙縣令棄城逃亡。
4月24日,姜映芳、龍海寬從天柱轉漢寨,改號為“九龍山”,九龍山因而得名。在壩坪建造宮殿,分封將帥:龍海寬為龍勝王兼元帥;楊通甲為盤古王;周家糧為文德王;楊樹勛為黔南王 ;陳大祿為乾興王-;熊老旺為東伯侯; 龍景亮為南伯侯;吳應春為北伯侯;龍孝才為西伯候;楊日煥為王府總國師。
5月上旬,龍海寬率軍,兵分兩路,由岑腳,岑瓊坡,直殺黎平府參將楊清芬駐擺洞的兵營,楊清芬措手不及,兩千兵馬敗退擺洞。
5月下旬,龍海寬等義軍號令高銀各寨,糧田插排分種。
8月18日,楚軍趙□□都督、周□□總鎮,帶兵兩萬猛攻圍剿九龍山。九龍山姜映芳失守。
8月20日,龍海寬率軍在平秋摧戰,楊清芬官兵復敗。
8月22日,龍海寬由錦屏到黎平尚重時,被桃開蓋所擒。事後,將龍海寬政法於黎平,轉首天柱。
8月25日,清軍駐紮冷水高雲霧,意在剿滅冷水。冷水首士,賴道憲、陳運昌以“順賊保家”說情,解脫危難。
同治元年(1862年4月31日)天柱縣謝紹曾率楚兵和地主團練血洗冷水千家寨,燒毀房屋900戶,大興庵,推毀貞潔牌坊一座,殺死老弱婦幼數百人,錢財物劫去一空,這事控到黎平府,裁由皮廈地主團練賠償九百六十戶的錢糧。
同治三年(1864年)5月,潘之本、陳大祿帶兵攻破天柱,方縣長被義軍殺於東門外。
同治四年(1865年)2月25日,義軍陳大祿屯兵皮廈,勒令各寨出糧,投誠。歐正茂等各寨首人集中冷水大興庵寺會議,照糧攤派,調動各寨壯丁2000人,推舉冷水龍玉普為鄉兵統率。
2月26日,凌晨時分,龍玉普率眾鄉兵,直奔皮廈寨,從旁挾攻打陳大祿軍,奪得戰馬三匹,生擒90多人。冷水首士岑勝祿,奮勇殺敵,不幸陣亡。
6月27日,陳大祿帶兵數萬,進軍冷水,把冷水被燒成一片灰燼。
7月,冷水發生瘟疫病。
同治五年(1866年)8月13日,陳大祿部下,放火燒冷水。冷水壯丁,分兵四股,星夜殺敵,一股奔高赤,直下岩洞;一股跑堂服,下山崗;一股走庵背,趕下舊老;一股奔小坑,殺轉他方。收隊時,得首級1000多個。
8月21日到30日,擇布麻、高彎盪,扎屯圍牆。龍玉普帶領各戶壯丁挖戰壕,砌坨口,分別在一、二、三道牆中,安竹槍,坑三角針,釀水道。坉門口架吊橋。
民 國
1911年,建立中華民國。貴州宣布獨立建省。
1914年,冷水隸屬天柱縣第六區。
1934年,冷水建立初級國小。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5日),侗款龍炳甲領導反擊劍河縣高壩寨婚姻事故。
民國三十一年(農曆1949年9月20日),龍萬煜鐵打鐵失火,461戶房屋毀燼,損失無法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共產黨執政。
1950年4月,冷水解放。建立冷水鄉。
1951年,愛國青年報名抗美援朝,村民捐款。冷水寨第一批參加自願軍的有龍澤甫(已犧牲)等,第二批有吳成澤、龍啟生。
1952年進行土地改革,國家招收工人,知識分子去建設新中國。冷水人,被所謂“領導人”以“我們寨里要人勞動”不放行。
1954年頒發土地證給農戶。
1956年冷水、擺洞兩鄉合併,更名為水洞鄉。
1958年,龍大俊當選為副縣長。
1959年—1961年,搞大食堂,因饑荒,冷水死亡30餘人。
1962年,擴建冷水國小校,學制六年。
1964年學習人民公社60條和“三包一獎”精神。
1966年,開展文化大革命運動。
1967年至1976年衛紅兵團揪斗領導幹部,破四舊立四新活動,人為造成,冷水文筆寶塔,惜字寶塔,各家神龕及古碑等文物被毀掉。
1968年冬,天柱縣開始動工修建蓮花山水電站。
1970年冬,龍大奎失火,燒毀高旦村三朴地小隊房屋12幢。
1971年,水洞國小校設立全日制附中,設國中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1972年,清水大隊,在塘美修建100千瓦水電站,有打米、磨粉、麵條加工等設備。1974年因管理不善,倒閉。
1975年,石洞至水洞的鄉級公路修通。
1976年,建立水洞高中班,學制2年,一個班級有36名學生。1978年合併石洞附中。
1976年,茂老村與高渺、高婆娘村,因圭老公山地界糾紛,發生武鬥,傷亡6人。
1977年石水公路通車。
1978年恢復高考,冷水寨考取5人。
1979年推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0年縣侗文試點班在高旦開班。
1981年進行第二次聯產承包。恢復雲霧山民族風情節。謠傳敵特下井放毒,全寨水井每隔三天清洗一次。
1982年,引進烤菸種植。
1983年,坪地村失火,燒毀寨中寨腳房屋10幢16戶。
1985年,旱災,冷水三個村有190畝水稻絕收。
1986年夏,蓮花山水電站建成 ,裝機容量為3000個千瓦。
1988年9月,高旦龍大維家裡失火,燒毀房屋768間,糧食50000公斤,燒死耕牛7頭,豬56頭,損失18.10萬元。
1990年,造世行林。
1991年,全寨種植烤菸面積1118畝,收入40多萬元,菸農萬世奎出席縣、州表彰會。
1993年,建立土地二輪延包50年不變。
1992年,撒區並鄉,水洞鄉合併於石洞鎮。
1997年,開展農村三個代表教育活動。
2002年7月,雲霧山公路段貫通。
2004年,建立高旦村、茂老村黨員活動室,實施遠程教育工程。
2005年10月,天柱縣宗教局資助2.5萬元,修建高雲霧鬥牛場旁風雨橋,冷水寨“風雨樓”竣工,天柱縣政府和民族局贈給(水洞村)冷水寨為“文明村寨”光榮匾。
2006年春節前後五天,持續降下百多年未遇的凍雨寒天,造成林農精心培育多年樹林成片翻兜折斷。
2006年,國中部合併於石洞中學。水洞國小22班,1000多名學生。
2010年,重陽節,冷水開展隆重的北侗民族文化節活動,有10000多人參加活動。有《貴州日報》10多家媒體進行報導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