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十二位清華歷史上的傑出女性,包括林徽因、楊絳、趙蘿蕤、何澤慧、黃紹湘、李孝芳、韋君宜、郝詒純、宗璞、文潔若、資中筠、張錦秋,她們求學年代不同,專業各異,但都以自己的突出成就,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解讀她們的求學經歷、工作業績以及生活道路,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早年清華教育的成就。
目錄
林徽因
林家有女初長成
古建築的點睛人
一身詩意千瀑尋
清華園的四月天
楊絳
漫漫求學路
孤島創作
重新北上
古稀再出發
趙蘿蕤
名門之後
名校學生
名著翻譯家
名詩人之妻
多舛之命運
何澤慧
清華立下物理志
海外求學思報國
“中國的居里夫婦”
“我的事業在中國”
黃紹湘
清華園的“小鋼炮”
求學海外,心繫祖國
美國史研究的拓荒者
嚴謹的學術品格
李孝芳
中國自然地理專業的奠基人
終身野外工作,建設示範點
關注國際土壤學新動向
編輯期刊,普及通俗讀物
科技扶貧,支持婦女權益
韋君宜
從清華走向延安
革命的漫漫征途
作為作家的韋君宜
書摘
水木巾幗:記清華傑出女校友最新章節試讀:著作權頁:初到時的新鮮感褪去,因為父親經常要外出應酬,一個人在家的林徽因只能埋首於閱讀來排遣異鄉的寂寞。於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丁尼生、霍普金斯、白朗寧的詩或者蕭伯納的劇本填補了那些孤獨的夜晚。儘管在國內時她早已讀過一些作品的中譯本,但英文原著的閱讀更深切地把林徽因帶人文字表達的情境,激起了她強烈的共鳴,使她對文學藝術有了更細膩敏感的體會。天氣好的時候,林徽因總愛跟著她在倫敦公寓的女房東一起外出寫生。房東是一位建築師,在交談中,林徽因漸漸知道了建築師與蓋房子的人的區別,也懂得了建築與藝術的密不可分。她們常去劍橋一帶寫生、作畫,天性細膩的林徽因很快就學會了用另一種眼光去欣賞皇家學院等建築與周圍優美景致的和諧之美,也慢慢萌生了她對未來事業的朦朧願望。也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裡,林徽因遇見了當時從美國轉學來倫敦的徐志摩。徐志摩本是父親林長民的朋友,常常上林家拜訪,於是和林徽因也漸漸熟悉。他們有時在屋裡聊天,有時到劍橋河畔漫步。共同喜愛的拜倫、雪萊、華茲華斯和濟慈的世界常使兩人有說不完的話題,有時只要徐志摩提到某個詩人的作品,林徽因就會立即用英語背誦起來。林徽因的活潑、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文學的愛好,很快使徐志摩為之傾倒,墜人了愛河。徐志摩的熱烈追求,讓當時只有16歲的林徽因手足無措。她固然喜歡徐志摩廣博的學識、獨特的見解、奔放的性情、率真的為人,但在內心又把他當作兄長看待。更何況當時徐志摩早已結婚,經歷過家庭戰爭痛苦的林徽因又怎么願意讓自己成為別人家庭悲劇的根源?後來,她的兒子梁從誡的回憶也說明了這一點:“母親當然知道徐在追求自己,而且也喜歡和敬佩這位詩人,尊重他所表露的愛情,但是——當徐志摩以西方式詩人的熱情突然對母親表示傾心的時候,母親無論在精神上、思想上,還是生活體驗上都處在與他完全不能對等的地位上,因此也就不可能產生相應的感情。母親後來說過,那時,像她這么一個舊倫理教育薰陶下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