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陽草

水朝陽草

水朝陽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水朝陽Inula helianthus-aquatica C. Y. Wu ex Ling的全草。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降氣化痰,祛風除濕之功效。用於咳嗽痰多,胸悶氣喘,風濕痹痛,疔瘡腫毒。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甘,性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降氣化痰,祛風除濕。

主治

用於咳嗽痰多,胸悶氣喘,風濕痹痛,疔瘡腫毒。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骨痛:金沸草15g,絡石藤15g。水煎服。

2、治外傷出血,疔瘡腫毒:金沸草葉適量。搗絨敷患處。(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水朝陽又名:水朝陽旋覆花,水朝陽花(雲南),水朝陽草(滇南本草),水葵花、野葵花(雲南)。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常有具鱗片狀葉和頂芽的細匍枝,莖下部也常有不定根。莖直立,高30-80厘米,基部徑達7毫米,有細溝,被薄柔毛,頂部被較密的毛,雜有腺點,上部有多少開展的傘房狀長分枝或短花序枝,稀不分枝,節間長1-4厘米。葉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4-4厘米;下部葉常漸狹成柄狀,在花期節萎;中部以上葉無柄,基部圓形或楔形,或有小耳,半抱莖,邊緣有細密的尖鋸齒,頂端尖或漸尖,上面無毛,下面有黃色腺點,脈上有短柔毛;中脈和7-8對側脈在下面稍高起,網脈多少明顯。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或枝端,徑2.5-4.5厘米。總苞半球形,徑1-1.5厘米,長7-9毫米;總苞片多層,多少等長;外層線形,上部葉質,並有短柔毛,但最外層上部常葉狀且較內層稍長;內層線狀披針形,背面無毛,邊緣寬膜質,有緣毛。舌狀花較總苞長2-3倍,舌片黃色,線形,長約1.5厘米;管狀花花冠長3毫米,有披針形裂片,裂片有腺點;冠毛污白色,較管狀花花冠稍短,有10個或稍多的微糙毛。瘦果圓柱形,有10條深溝,無毛。花期6-10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濕潤坡地、林中溪岸、稻田或河流旁。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全草長50-100cm,全株被毛。莖綠棕色帶紫褐斑。葉互生,完整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3.5-7cm,寬1.5-3cm,葉緣具不整齊疏鋸齒。氣微,味微苦。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風濕性關節炎和外傷骨折疼痛等。

相關論述

《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祛風濕,續筋骨,止血,解毒。用於風濕疼痛,骨折,外傷出血,疔瘡腫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