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統

水利系統

通過河流和輸水道將若干綜合利用水利樞紐或公共建築物(如水庫等)與專用建築物(如灌溉渠首、水電站廠房、船閘等)聯合組成的系統。由一個流域水利資源的開發利用或跨流域的水利資源開發利用形成。其作用是能夠充分考慮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用水需要,合理開發利用水利資源,可以跨流域調水、引水,調劑餘缺,使供需平衡。

我國水利系統發展

水利系統 水利系統

水利系統的機械工業原和電力系統合在一起,一九七九年以後分開。在五十年代主要任務是修造,為水利施工建設、設備維修服務,六十年代形成具有水利系統特點的企業。主要產品有:水利水電工程水工金屬結構製品、鋼管、閘門及啟閉機、水利施工機械設備等。

從七十年代以後,根據水利建設的需要,各廠進行了一些研製新產品的工作。其中主要有水利工程大壩混凝土系統的攪拌摟、澆搗、起重、運輸和振搗設備,砂石系統的採挖、篩分、輸送機械設備和自動化控制系統;大壩土方開挖、鏟運、裝載、振動與碾壓機械;大型隧洞開鑿機械和水渠的開挖清淤機械等。
由於設計研究力量比較薄弱,在五十年代曾與第一機械工業部共同籌建了水利施工機械研究所。後來在長春、鄭州和重慶又分別建立幾個地方研究所,人員較少。

意義

一些人的觀點認為,國家的形成是出於管理水利(以水為基礎)農業經濟的需要。在某些乾旱地區,例如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國家的出現是為了操縱排水、灌溉系統,以及為了防洪。但是對於國家
的興起來說,水利農業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因為,還有許多具有灌溉系統的社會從未經歷國家的形成,也有許多國家並不具備水利系統而發展。

但是水利農業確實具有一定意義。治水增加了乾旱地區的生產。灌溉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刺激了人口的增長,它本身也具有供養更多人口的能力。這反過來又導致了水利系統的擴展,從而引發更多、更密集的人口集中。人們對水和水澆地的爭奪變得越來越頻繁。這時.就需要政治權威來管理生產,協調人際和群際關係。大型水利工程對維持城鎮人口和城市的存在必不可少。管理者通過調動人員維護和修補水利系統來保障經濟。這些生死攸關的工作增進了國家官吏的權威。

風險因素

水利系統工程的設計理念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進展很大,從一開始對於特定保護水平的基於主觀判斷和經驗的設計(比如,有記錄的最大洪災事件或事件的一部分)到重現期設計,再到考慮各種不確定性的最優風險設計。安全係數常被用來隱含地表明不確定性的存在。儘管如此,安全係數值主要由設計者的主觀判斷和經驗確定。多年來,通過頻率分析來研究隨機發生的水文極端事件(暴雨、洪水或乾旱)所引發的水文風險。通過頻率分析,可以根據確定的保護程度(或工程規模)量化荷載發生機率(或重現期)。設計重現期一旦確定,相應的水文量就在整個設計中保持不變。需要再次說明的是,防洪體系設計中重現期的選擇是一個需要考慮經濟,社會,環境和其他因素的複雜過程。儘管如此,這個過程沒有明確解釋這些因素。

經濟效益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評價某一社會實踐活動,要以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觀點來衡量,看它是否有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一切物質財富都是人類勞動創造的,財富是勞動的結晶。經濟一詞的重要含義就是節約都歸結為勞動時間的節約。因此,經濟效益是社會生產活動中勞動占用、勞動耗費與有用勞動成果的量的比例關係。一定量的勞動占用和勞動耗費取得滿足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越多;或者,為了取得一定程度的滿足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勞動占用和勞劫耗費量越少,就是經濟效益大。反之,則經濟效益差。

評價水利工作的經濟效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廣義上看,應該以全社會的“投入”與全社會的“產出”的比例關係來衡量。全社會的“投入”是指從流域渤測、規劃,設計、建設到運行管理耗費了多少資金、勞力、資源和環境破壞的損失;全社會的“產出”是指水利工程從發揮效益到報廢期間,因水利的作用對減少洪、澇、旱災害的損失和灌溉、供水、發電、航運、養殖等興利事業所增加的國民收入,以及環境改善、經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等實際效果。全社會的“產出”大於全社會的“投入”,則經濟效益大。從狹義上看,任何物質資料的生產,都要先投入一定量的生產資源,然後通過生產括動進行能量轉化,生產出一定量的產品或有使用價值的勞動服務。因此,水利工程建設單位和管理單位的經濟效益慨念,可以表達為資金占用、資金耗費與價值、使用價值的比例關係。

水利系統是開發、改造、利用水資源的產業部門,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結構,有其獨特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從自然屬性來看,水利受氣象、地貌、地質、生態環境等自然地理條件制約,水資源循環在時間和空間上有隨機性和局限性,存在水害和水利的兩重性,在水利方面由於水資源有物理的、化學的多種自然屬性,因此,它具有水利、水能、水域、水溫等多種使用價值。從社會屬性來看,水利工作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的,它與別的部門、行業、單位有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在計算“投入"與“產出"時會互相影響。因此,在評價水利工作的經濟效益時,要考慮到自然的、技術的、社會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水利工作經濟效益的概念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利資金、勞力資源和水利技術,有計畫有步驟地建設水利工程,並加強對現有工程的經營管理,以滿足社會對提高防洪安全標準和不斷增長的供水需要。同時,按照價值規律的原則合理收費,使水利資金進行良性循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