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土壤環境

水利土壤環境,指的是由於水利措施所形成的土壤環境狀況。土壤內環境包括土壤的水、熱狀況、理化狀況和生物學(含微生物)狀況;土壤外環境包括局部氣候、土壤植被、地下水狀況及生態平衡狀況。

水利土壤環境

正文

由於水利措施所形成的土壤環境狀況。土壤內環境包括土壤的水、熱狀況、理化狀況和生物學(含微生物)狀況;土壤外環境包括局部氣候、土壤植被、地下水狀況及生態平衡狀況。
水利措施對土壤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①大型水利樞紐對庫區土地的淹沒和浸沒;②水網、小型水庫、池塘等攔蓄地表徑流設施對土壤水及地下水狀況的影響;③灌溉工程使沙漠化土地,由於水熱條件的改善而變為綠洲;④排水工程變沼澤化土地為可耕地;⑤以水利土壤改良技術改造並利用鹽鹼地,及因不合理的灌溉或忽視排水而引起的土地鹽鹼化、沼澤化等。水利措施對土壤內外環境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影響,關係到農業生產、區域環境和生態平衡。
以農業為目標的灌溉排水防洪除澇等水利設施,可以達到改變和調節地區水情及田間土壤水分狀況。這些措施中,最大量的是灌溉和排水。在影響土壤環境內部狀況諸因素中,土壤水分狀況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在建立良好土壤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灌溉、排水及其他農業措施,對農田土壤水分進行調節,並影響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氣、熱及微生物狀況處於良好狀態,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轉化。如保持土壤含水量高於凋萎點及不超過田間持水量;利用灌溉水滲入土壤促進作物根系層營養物質的溶解,以利作物吸收,並淋洗土壤中過多的可溶性鹽類,以利作物生長;改變土壤熱狀況,從而降低外界溫度變化對作物的不利影響等。土壤含水量和溫度直接影響土壤微生物的種類,良好的通氣會加強微生物對土壤有機質的好氣分解作用等。總之,農業增產,必須提高土壤肥力,而土壤肥力狀況,則取決於土壤內環境的良性循環。就一個地區而言,通過灌溉、排水,可以改善小氣候,控制地下水位,建立良好的灌溉農業生態系統。
利用廢污水、含鹽水等劣質水於灌溉是各國為解決農業水資源短缺的一種有效途徑。有些國家,還採用土地處理系統作為污水淨化的措施,但由此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土壤環境的污染問題。為了興利除害,不斷地改善水利土壤環境,水利與環境等有關部門,均致力於研究污水和含鹽水的灌溉水質標準,土壤的環境容量,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遷移轉化以及合理地利用污水和含鹽水的灌溉方法等,以保證土壤和農產品的質量,維護人類健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