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英文名稱/中文名稱: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水下生活
導演: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編劇: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諾亞·鮑姆巴赫Noah Baumbach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比爾·莫瑞 | Steve Zissou | |
凱特·布蘭切特 | Jane Winslett-Richardson | |
歐文·威爾森 | Ned Plimpton | |
安傑麗卡·休斯頓 | Eleanor Zissou | |
威廉·達福 | Klaus Daimler | |
傑夫·高布倫 | Alistair Hennessey |
參考資料
上映日期:2004年12月10日
出品公司:試金石影業Touchstone Pictures
類型:喜劇/冒險/幻想
級別:R
劇情介紹
史蒂夫·塞蘇(比爾·莫瑞飾)身份極其特殊,既是傳說中的水下專家,也是臭名昭著的大話王,他傾注了一生的時間,在深藍的海洋之下,用手中的攝影機,揭示了地球未知的一面。然而,最近史蒂夫的陸上生活過得並不舒坦,他最好的朋友和長期的合作夥伴伊斯特班被害,兇手很可能是一條致命的美洲虎鯊,謠言迅速在團隊中流傳,他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就在史蒂夫修養期間,一個叫尼德·普利姆敦(歐文·威爾森飾)的南方小伙子找上門來,自稱有可能是史蒂夫從未謀面的兒子。
專橫自大的史蒂夫偏偏很客群人擁戴,突然做了父親的他心頭泛起一絲愧疚,決定拿出一個父親應有的威嚴和能力,出海去尋找那條美洲鯊報殺友之仇,並拍攝自己平生最偉大的一部紀錄片。史蒂夫重新組織了一個精幹的團隊,他們包括:簡·溫斯蕾特·理察森(凱特·布蘭切特飾),一個身懷有孕的神秘新聞記者;埃莉諾·塞蘇(安傑麗卡·休斯頓飾),史蒂夫精明的妻子兼副隊長;克勞斯·戴姆勒(威廉·達福飾),一個崇拜史蒂夫的德國工程師;亞歷斯戴爾·亨尼賽(傑夫·高布倫飾),史蒂夫最強勁的學術競爭對手;奧賽里·德拉考利阿斯(麥可·甘本飾),七十多歲的老監製;弗拉基米爾·沃羅達斯基(諾亞·泰勒飾),作曲家出身的物理學家;比利·烏貝爾(布德·科特飾),債務公司辦事員;佩勒·德斯聖托斯(塞烏·喬治飾),一個喜歡用西班牙語為隊員演唱大衛·鮑伊歌曲的巴西安全專家;其他隊員還有終年“真空上陣”的女場記員安妮·瑪麗·薩克伍茲(羅拜恩·科漢飾),攝影師維克拉姆·雷(沃里斯·阿魯沃里拉飾),蛙人鮑比·奧格塔(尼爾斯·考茲米飾),編輯和錄音師蘭佐·佩托羅(保爾·沃多克扎克飾)。
一行人乘著貝拉芬特號浩浩蕩蕩地出發了,等待他們的未知故事就此拉開了序幕……
演員介紹
打破演員的老框框:韋斯·安德森需要與眾不同的創意,延時攝影恰好能夠滿足他的要求。沒人能想像的到海洋學家的周圍是一個“偽造”的水世界,這全依賴於美術、建築、動畫部門的有力支持。安德森的這種創新精神也在選角的時候派上用場,他啟用一個演員的前提便是要他打破原有的印象:比爾·莫瑞的客群群被拓寬並成了敏感的人,歐文·威爾森從一貫的輕鬆形象來了個180度轉彎,給人強烈緊張感的威廉·達福嘗試了一個純粹搞笑的角色,讓世界頂級演員麥可·甘本走下舞台飾演普通的監製,允許巴西演員塞烏·喬治(代表作《上帝之城》)任意發揮。
在電影《水下生活》中,史蒂夫·塞蘇的貝拉芬特號也成了一個主要的角色。從它色彩鮮艷的實驗室、夾層中的廚房、圖書館、編輯室到夢幻般的“觀測泡”,這艘船從內到外都體現出了整個旅程的奇異精神。製作部門為了尋找一艘合適的船,所下的功夫不亞於尋找一個好演員。韋斯·安德森對理想中的貝拉芬特號異常挑剔,它需要具有二戰中船隻的古式風格,最好是一艘全長大約50米的掃雷艇。經過數月的搜尋,他們終於在南非發現一艘50年船齡的掃雷艇,並將它勉勉強強地從開普敦開到羅馬。整體看來船的外部保存還算良好,但是他們必須重建內部來達到海洋研究船的要求,重新豎立和裝修了瞭望塔、船夾板後又粉刷一新。同時,他們又購買了另一艘與之相似的船,拆卸、裝飾後用來拍攝內部場景。
韋斯·安德森希望讓觀眾看到貝拉芬特號的截面構造,直觀地體現所有角色在內部工作的場面,因此設計小組建造了一個縱向的半截面船體,讓攝影機和劇組可以在各房間內保持線形移動。在這個半截面船體內安德森完成了一個創新的喜劇場面,他讓所有演員在類似於蟻巢的船艙內走動,就像參觀一座充滿新鮮感的博物館,隨著光線的轉換和攝影機的移動切換,一組光怪陸離的有趣畫面就此誕生了。這座貝拉芬特號的半截面船體有三層樓那么高,在義大利最著名的Cinecitta攝影棚搭建完成。義大利無疑是本片最理想的拍攝地,它臨近地中海又擁有眾多的島嶼。在義大利拍攝的另一大好處是,頗具藝術性的歐洲工藝製品和感覺,肯定會成為影片的另一大特色。
幕後花絮
老主題加入新元素:隨著三部電影《瓶裝火箭》、《青春年少》和《特南鮑姆一家》的推出,韋斯·安德森用滑稽的方式觀察人們現代生活和關係的特殊喜劇風格深入人心。他每一部包羅萬象的喜劇都會重複熱望、不適、家庭、愛情和失意這些主題,第四部電影在這些主題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充滿追逐、槍戰、食人鯊和深海奇蹟等遠洋冒險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講,《水下生活》成了韋斯·安德森對未知世界的個人探險,他遠遠地拋離書卷氣忘我地投入到冒險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外表混沌內里奇異的精彩電影。
十四年後一償夙願:韋斯·安德森的劇本大多出自於他熟悉的個人經驗,這部電影的中心人物也是最貼近他內心的角色:史蒂夫·塞蘇這個世界著名的海洋學家,就像一個熟悉而又罕見的老朋友。由於長期受水下電影和生活的強烈吸引,安德森總想拍攝一部遠洋冒險電影。這個念頭在他的心頭縈繞了14年,他始終夢想著塑造一個創建了古怪的海上大家庭的奇異角色。在他還上大學的期間,就創作了一個介紹海洋學家史蒂夫·塞蘇的短故事,其中還講到貝拉芬特號和史蒂夫那個精明幹練的妻子。
夥同老友創作劇本:從那時開始史蒂夫這個角色逐年豐滿起來,當安德森開始考慮角色的個性和境況的時候,他找來老友諾亞·鮑姆巴赫(作家兼導演)創作了本片的劇本。他們時常在紐約一家餐館整天創作,為這個故事添加了一個又一個個性十足的角色,隨著塞蘇團隊的不斷擴充和對角色的探索,他們終於將故事中隱藏的“暗流”提煉出來。史蒂夫·塞蘇致力於組織一個團隊,始終圍繞著他來進行冒險,但是現在他的生活突然起了波瀾,一段情感意外地打破了這種寧靜。
脫離現實的陸世界:因此才有了這個關於史蒂夫·塞蘇的故事,這隊由他組織起來的冒險家們,以及那個任務中不確定存在的捕獵目標。同時,它也講述了一個處於低谷的人如何再次崛起的故事。當史蒂夫遇到聲稱可能是他兒子的尼德,他突然發現了許多很久沒有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引發的思考也改變了整個旅程。這個劇本遠超乎安德森以前的創作經驗,他創造了一個脫離現實規則的世界。當製片人巴里·曼迪爾讀了整個劇本,他深深地被安德森和鮑姆巴赫創造的世界吸引,初稿中細節的描述、感情的剖析、精到的對白無不體現出全新的水準。
奇異瑰麗的水世界:成形後的劇本不僅展示了史蒂夫成為父親後的個人變化,還營造了一個超乎現實的奇異瑰麗的水下世界。安德森和鮑姆巴赫希望展示一個史蒂夫眼中的水世界,他們清楚自己無法和已知資料的美麗畫面相比,因此便改弦易轍創造一個完全想像的世界,所以片中會出現許多前所未聞的水生物。一開始韋斯·安德森決定利用數位技術再現這些生物,後來則採用了電影攝製中的一種古老而又經典的技術——延時攝影,這讓片中出現的生物和常見的電腦特效創作的東西大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