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是中國古代哲學對自然界規律認識的描述,認為氣的升降運動在自然界中更迭發揮作用,於是產生了四時的各種自然現象,解釋自然界萬物產生變化的內在原因是氣的運動,由此提示人體之氣的運動與氣化的形式及意義。

概念

自然界氣的升降運動是天氣和地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解讀

更,更選;用,作用。氣的升降運動在自然界中更迭發揮作用,於是產生了四時的各種自然現象,如“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素問·六微旨大論》:“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願聞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明天地更用之義本一氣,因升降而異用耳)。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盈虛相乘,勝復隨之,而變由之作,此明言人者,求之氣交之義。國中之氣,凡物皆然,初者盛之始,中者衰之兆,明乎初終,則知氣交之變矣)。”

中醫套用

一、解釋天地萬物產生的機理

《黃帝內經》高度概括了天地萬物產生和變化的過程,認為是陰陽相互沖盪運動的結果。在這運動過程中,陰陽升降相錯,高下相召,萬物的產生、運動、變化也由之而生。天地陰陽的升降運動正好反映了自然界運動規律。《素問·六微旨大論》說“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陰陽二氣的升降交錯運動就是天地萬物產生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天地之氣相互更替作用的具體表現。天因地氣之升而得降,地因天氣之降而得升,一升一降互為因果,因而變化產生了宇宙之間的萬物。

《黃帝內經》認為陰陽二氣的運動會產生“形”和“氣”,清淨無形的陽氣積聚在上,就是天;濁重有行的陰氣積聚在下,就是地。天為陽,地為陰,以及陰陽運動的思想貫穿《黃帝內經》始終,形成了“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的唯物主義宇宙觀。在這種唯物主義宇宙觀的指導下,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在《黃帝內經》看來都只不過是天地陰陽運動的產物,陰陽的運動,造成了自然氣候的不同變化和地球上萬物的生長。

《黃帝內經》的思想和理論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的基源在精氣,由於陰陽的升降運動給天地萬物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宇宙萬物才得以產生,又賴這些條件得以生存、發展和變化,乃至走完各自生命的或運動的全過程。

二、提示人體之氣的運動與氣化的形式及意義

1、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氣的運動形式,因氣的種類與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形式。所謂升,是指氣自下而上的運行;降,是指氣自上而下的運行;出,是指氣由內向外的運行;入,是指氣自外向內的運行。例如呼吸,呼出濁氣是出,吸入清氣是入。而呼氣是由肺向上經喉、鼻而排出體外,既是出,又是升;吸氣是氣流向下經鼻、喉而內入肺臟,既是入,也是降。

人體之氣運動的升與降、出與入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廣泛存在於機體內部。雖然從某個臟腑的局部生理特點來看,有所側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等,但是從整個機體的生理活動來看,升與降,出與入之間必須協調平衡。只有這樣,才有人體之氣的正常運動,各臟腑才能發揮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氣機升降出入的協調平衡是保證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方面,氣必須有通暢無阻的運動;另一方面,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之間必須平衡協調。具備這兩點,氣的運動才是正常的,這種正常狀態稱之為“氣機調暢”。

2、氣運動的意義

氣機的升降出入,對於人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如先天之氣、水谷之氣和吸入的清氣,都必須經過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發揮其生理功能。而精、血、津液也必須通過氣的運動才能在體內不斷地運行流動,以濡養全身。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必須依靠氣的運動才得以完成,臟腑、經絡、形體、官竅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協調也必須通過氣的運動才得以實現。也就是說,人體整個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同時,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繫和適應,也離不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例如人之吸入清氣、呼出濁氣;攝入食物和水液,排出糞便及尿液、汗液等等都是氣運動的體現。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停息,也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止。故《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3、臟腑之氣的運動規律

人體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都是氣升降出入的場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也只有在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中,才能得到具體體現。

臟腑之氣的運動規律,有其獨特之處,體現了臟腑生理活動的特性,也表現了臟腑之氣運動的不同趨勢。以五臟而分述之,心肺位置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腎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位置居中,通連上下,為升降轉輸的樞紐。以六腑而總論之,六腑傳化物而不藏,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其在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過程中,也有著吸取水谷精微和津液參與全身代謝的作用,總體是降,降中寓升。以臟腑之間關係而言,如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肝主升發、肺主肅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以及心腎相交等等,都說明了髒與髒、髒與腑之間處於升降的統一體中。而以某一臟腑而言,其本身也是升與降的統一體,如肺之宣發肅降、小腸的分清別濁等等。總之,臟腑的氣機升降運動,在生理狀態下,體現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特點和對立統一協調平衡的規律。

由於人體各臟腑之氣的運動調暢,各臟腑之間的氣機升降出入處於一個協調的對立統一體中,從而保證了機體不斷從自然界中攝取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物質,並通過氣化作用,升清降濁,攝取精微,排泄廢物,維持物質代謝和能量轉換的動態平衡,共同完成整個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4、氣運動失常的表現形式

當氣的運動出現異常變化,升降出入之間失去協調平衡時,概稱為“氣機失調”。由於氣的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氣機失調也有多種表現。例如:氣的運行受阻而不暢通時,稱作“氣機不暢”;受阻較甚,局部阻滯不通時,稱作“氣滯”;氣的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時,稱作“氣逆”;氣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過時,稱作“氣陷”;氣的外出太過而不能內守時,稱作“氣脫”;氣不能外達而鬱結閉塞於內時,稱作“氣閉”。掌握這些運動失常的狀態和機理,將有利於確立多種“氣機失調”病變的治療法則。

5、氣化的形式

實際上,氣化就是體內物質新陳代謝的過程,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精化為氣”等等,就是氣化過程的簡要概括。因此,體內精氣血津液各自的代謝及其相互轉化,是氣化的基本形式。如精的生成,包括先天之精的充盛和後天水谷之精的化生;精化為氣,包括先天之精化生元氣和後天之精化生谷氣,以及谷氣分化為營衛二氣;精化為髓,髓充骨而消耗或匯腦而化神;精與血同源互化;津液與血同源互化;血的化生與其化氣生神;津液的化生與其化汗化尿;氣的生成與代謝,包括化為能量、熱量以及生血、化精、化神,並分化為臟腑之氣和經氣;如此等等,皆屬氣化的具體體現。氣化過程的激發和維繫,離不開臟腑的功能。氣化過程的有序進行,是臟腑生理活動相互協調的結果。

6、氣機和氣化的關係

氣的運動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動是在氣的不斷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氣的運動是產生氣化過程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以及氣的陰陽雙方之間相互作用,是氣化過程發生和賴以進行的前提與條件。氣是運行不息的,氣化過程也自然是始終存在的。從另一方面說,氣化過程中寓有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氣的各種運動形式正是從氣化過程中而得以體現出來的。《素問·天元紀大論》說:“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突出說明氣的運動及氣化過程是密切相聯的。氣的運動及其所維持的氣化過程永恆存在,分之為二,合之為一,不可間斷,存在於生命過程的始終。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維繫了體內新陳代謝的協調穩定和生命過程的有序發展,氣的運動及其氣化過程的停止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