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為指導和促進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我國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
全文
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2013-2020年)
航空工業是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是國防空中力量和航空交通運輸的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發展、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大力發展民用航空工業,是滿足民航運輸快速增長需要的根本保證,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為最佳化航空工業自主發展體系,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民用航空工業跨越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家對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現狀
經過60多年的艱苦創業,我國已經基本建立獨立自主的航空工業體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新世紀,我國民用航空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科研生產水平躍上了一個新台階。一是民用飛機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新舟60渦槳支線飛機、H425直升機、運十二通用飛機等開始批量進入國內外市場,C919大型客機、ARJ21渦扇支線飛機、直十五中型直升機等重點產品研製穩步推進。二是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民用飛機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三是產業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航空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航空科研不斷取得新成果,科技和產業國際合作不斷深化,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產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我國航空工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航空產品體系不完整,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基礎研究薄弱,技術儲備不足;民用飛機產業發展尚處於成長階段,適航取證和適航審定能力不足;發動機、關鍵材料和元器件等仍然是制約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瓶頸。
(二)面臨的形勢
未來十年是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航空工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一是產業發展受到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國家已將航空裝備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正在實施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將推動我國民用航空工業實現快速發展。二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為民用航空工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尤其是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開放步伐的加快,為通用飛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三是工業轉型升級、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將為加快民用航空工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科技和工業基礎。
另一方面,世界航空工業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在市場上已形成了高度壟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航空科學技術前進步伐不斷加快,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向國民經濟發展需要,以重大專項實施和重點型號研製為牽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際合作層次和水平,加快發展民用飛機產業,全面最佳化自主發展體系,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設航空工業大國和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基本方針
堅持軍民結合。統籌軍、民用航空工業發展,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的科研生產體系,大力推進軍地資源開放共享,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軍民融合式航空工業發展體系。
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創新科研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攻克和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制約發展的基礎瓶頸,加快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堅持開放發展。立足大航空理念,充分利用全國資源,積極引導和鼓勵多種形式的社會資本投資和發展民用航空工業。同時,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擴大合作規模,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
堅持統籌協調。按照航空工業發展總體戰略和部署,構建各領域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逐步實現民機與軍機、飛機與發動機、主機與配套、航空製造業與航空工業服務業協調發展。
堅持質量至上。以滿足民用航空市場需求為宗旨,建立健全航空產品質量技術體系,大力推行先進標準,發展先進測試技術,努力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創建精品工程,樹立國際品牌形象。
(三)發展目標
緊密銜接國家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部署,綜合考慮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條件,2013年至2020年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現代航空工業體系基本完善。建立以信息化為主導、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產業結構合理、體制機制完善、軍民結合、產學研用結合的創新型航空工業體系,拓展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具備較強的產業核心競爭力。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投資和發展環境;發展國際知名的大型骨幹企業,發揮產業帶動作用。
——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掌握當代先進民用航空產品的設計、試驗、製造和綜合保障技術,建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條件,造就一支結構合理、專業配套、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形成“系統、設備和器件”三層次配套體系,以及長期、穩固、高質量和可信賴的原材料、元器件配套體系,建立完善的適航體系。自主創新能力、配套能力明顯提升。
——民用飛機產業化實現重大跨越。C919大型客機完成研製、生產和交付。ARJ21渦扇支線飛機、新舟渦槳支線飛機實現產業化。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飛機、直十五中型直升機、高端公務機、中等功率級渦軸發動機等重點產品完成研製並投放市場。大型客機發動機研製取得重要進展。到2020年,國產幹線飛機國內新增市場占有率達到5%以上,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國內市場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民用飛機產業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
三、重點領域和任務
(一)加快民用客機產業化進程
按照“支線飛機—單通道幹線飛機—雙通道大型幹線飛機”的發展路線,穩步推進民用客機發展。
1.渦扇支線飛機。以滿足國內外中短程市場需求為目標,加快ARJ21-700型渦扇支線飛機研製,形成產業化能力,實現批量生產和交付。同時,針對不同用戶需求,適時啟動改進改型研製,實現系列化。
2.渦槳支線飛機。以滿足國內外短程市場需求為目標,加快50座級新舟60系列的改進改型和市場推廣,啟動70座級新舟700渦槳支線飛機研製,形成產業化能力。
3.單通道幹線飛機。以滿足國內中心城市點對點、點對樞紐機場的市場需求為目標,加快實施大型飛機重大專項,研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150座級C919大型客機,形成產業化能力。同時,針對不同用戶需求,適時啟動改進改型研製,實現系列化。
4.雙通道大型幹線飛機。以滿足國際間樞紐機場和洲際飛行為目標,適時發展雙通道大型幹線飛機。
(二)積極發展通用航空產業
按照“輕重緩急”和“抓大放小”的思路,堅持開放發展原則,優先發展社會效益好、市場需求大和經濟價值高的通用飛機和直升機,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1.通用飛機。大力發展航空應急救援裝備,加快研製生產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飛機。根據市場需要,加快發展多用途飛機和特種飛行器。
2.直升機。提升現有直升機產品質量,加快先進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研製,鼓勵國際合作研製重型直升機。堅持改進改型,不斷完善現有直升機系列。
3.公務機。採用“改型+研製”的模式,推進公務機穩步發展。一是根據客戶需要對現有乾支線飛機進行適應性加裝或改進;二是針對高端商務或私人客戶需求,鼓勵國際合作研製具備洲際飛行能力的高端公務機。
4.大力拓展通用飛機產業鏈。堅持發展通用飛機與發展通用航空相結合,鼓勵航空工業企業與地方政府、相關企業合作,拓展通用飛機產業鏈。
(三)推動航空發動機自主發展
堅持軍民結合、遠近結合,建立和完善航空發動機自主發展工業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扭轉航空發動機落後的被動局面。
1.建立和完善航空發動機自主發展工業體系。最佳化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體系,加快建設和完善航空發動機基礎技術支撐、研發生產、考核驗證、科研保障和產品配套等相關體系。遵循航空發動機發展規律,按照“核心機、驗證機、原型機、批量生產和改進改型”的發展路徑,提高航空發動機自主發展能力。
2.加快新型航空發動機研製。加快中等功率渦軸發動機的研製,2015年建成發動機總裝生產線,並實現批量生產和交付。集中力量發展大型客機發動機,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研製。
3.堅持現有發動機改進改型。針對現有發動機實際使用中出現的問題持續改進,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加快新產品成熟,樹立品牌和市場信譽,積累工程經驗。根據民用航空市場急需,選擇一批具有發展前景的航空發動機進行改進改型,力爭在2015年前提供若干成熟的發動機機型。
4.推進小型發動機市場化發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面向市場需要,採取多種方式發展輕小型飛機適用的小型渦扇發動機、渦槳發動機、活塞發動機和其他類型發動機,發展發動機專項技術和相關配套件。
(四)加快發展航空設備、系統及相關產業
抓住航空工業快速發展機遇,大力發展航空機載、任務、空管和地面設備及系統,加快建設飛機和發動機大部件專業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航空材料和基礎元器件。
1.加快培育和發展機載系統供應商。按照“系統、設備和器件”三個層次建立產業配套體系,大力發展低成本通用飛機的系統和設備。以現有能力為核心,發展機載系統供應商。
2.擴展航空設備和系統發展領域。大力發展先進的空管系統裝備、通用航空通信導航監視系統和設備,飛行培訓、客戶服務、快速檢測、保養維修和機場保障設備,以及通用航空特種任務系統和設備。
3.改進質量,提高可靠性和經濟性。加強新技術研究,支持航空設備適航取證,大力發展貨架產品。發展高可靠性、長壽命、環境適應性強、標準化、低成本的航空設備和系統,促進航空設備技術進步和更新換代。加強航空電子設備及軟體的技術壽命管理。
4.實現航空材料和基礎元器件自主化。加強航空材料研製,完善國產航空材料體系。重點發展碳纖維複合材料、高性能鋁鋰合金以及高強高韌鋼等關鍵材料,強化材料研製與套用考核的緊密銜接。提高國產元器件的性能、質量、壽命和可靠性,實現標準件、緊固件自主化。
5.加快機載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發展。重點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嵌入式作業系統、機載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確保信息安全,提高自主保障能力和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最佳化航空工業布局
按照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要求,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科學規劃,統籌資源,在依託現有骨幹企業發展重大戰略產品的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積極進入民用航空工業領域,激發創新活力,最佳化行業布局,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促進民用航空工業健康有序發展。
1.民用運輸機。以上海、陝西及天津為基地,依託現有骨幹企業發展民用乾支線飛機。
2.通用飛機及直升機。重點依託哈爾濱、石家莊、珠海、成都和荊門等優勢地區發展大中型通用飛機、公務機和特種飛行器,依託景德鎮、哈爾濱和天津等優勢地區發展大中型直升機;鼓勵發展6座(含)以下輕小型通用飛機、3噸(含)以下直升機和輕小型特種飛行器。
3.航空發動機。提升現有大中型航空發動機基地發展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發展輕小型航空發動機。
4.航空設備及配套。強化航空機載系統集成體系能力建設,提高航空設備的綜合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按照專業化方式,積極發展航空設備和系統、航空零部件、航空材料和元器件等相關配套產業,以及航空租賃、維修、物流等工業服務業,拓展航空產業鏈,發揮集聚效應,促進航空產業集聚化發展。
(六)大力推進科學技術進步
強化和完善科研體系,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建立協同創新平台,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突破重大工程技術,增強技術儲備,推進產業整體技術進步。
1.突破重大工程技術。以未來重點型號研製為牽引,重點突破飛機先進總體布局技術、高精度氣動力設計及驗證技術、複合材料結構套用技術、先進飛行控制技術、高效發動機研製技術、節能減排降噪技術、航空設備及系統集成技術、運營支持技術等。
2.加強航空基礎科學研究。重點發展先進空氣動力學、熱動力學、固體力學、飛行力學、人機工效學、聲學、推進技術、信息控制、新能源、新材料等航空基礎科學技術,取得一批原始創新成果。
3.強化技術基礎。加強航空標準、計量與測試、情報、質量、可靠性、市場分析、費用分析、適航、無損與理化檢測、環境試驗與觀測、智慧財產權等技術基礎領域發展。實施標準化戰略、智慧財產權戰略,促進技術成果的推廣和產業化。
4.加強前沿技術探索。圍繞下一代飛機和新概念飛行器,開展先期技術探索。
5.全面推進數位化技術套用。大力開發產品數字定義、數字仿真、模組化製造、數據管理等技術,加快發展協同工作平台、數據中心、專用網和物聯網,全面推進數位化研製生產方式,提升航空工業信息化套用水平。
(七)加強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
按照軍民統籌規劃的原則,根據航空科研和型號研製需要,開展飛機及航空發動機科研試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展總體設計、系統集成、設計與試驗等核心能力。
1.研發能力和科研試驗設施建設。建設滿足大中型飛機、直升機及其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條件,建設航空設備和系統的研發平台,發展專業化生產線和快速回響的試製線。重點開展飛機和發動機科研試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高品質試驗風洞,強度試驗和試飛設施、發動機試驗台等。
2.適航基礎條件建設。加快適航技術研究、人才培訓和試驗試飛驗證條件建設,建設滿足特殊氣象和環境需求的試飛機場和試驗設施,並與周邊民用運輸機場的正常運行相協調。加強適航審定能力建設。
3.技術基礎條件建設。繼續加強材料考核、標準件檢驗、計量測試、質量檢測、可靠性試驗、環境試驗等條件建設,特別是要加強航空發動機科研保障基礎條件建設。
四、重大工程和計畫
(一)大型飛機重大專項
按照大型飛機重大專項要求,“十二五”期間開展大型飛機及其配套產品研製,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建立研發標準和規範體系,形成人才隊伍,“十三五”期間實現產業化。
(二)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產業化工程
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產業化工程。突破一批提升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和環保性的關鍵技術,攻克高可靠性、低成本、數位化的設計製造和網路化服務技術。加快推進支線飛機系列化、精品化和產業化,開發一批通用飛機、直升機、教練機、無人機、其他特種飛行器和模擬器。圍繞國產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大規模推廣和使用,建立維修、支援、保障、培訓、租賃等配套服務體系。
(三)民用飛機產業化基礎支撐計畫
重點打造民用航空設備和系統集成能力,形成主要航空材料和基礎元器件國內保障能力,為民用飛機產業化發展提供支撐。一是加強系統集成平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系統集成技術和核心設備研發技術。二是推進航空專用工藝裝備發展,促進航空製造向數位化、自動化、智慧型化和規範化轉變,實現飛機、發動機和航空設備的高效、環保、低能耗、高可靠和低成本製造。三是加強航空材料、基礎元器件的標準制定、研製和驗證,建立質量評估和保證體系。
(四)航空質量提升計畫
貫徹國際航空航天組織質量標準體系,全面提升民用航空產品質量,樹立國產品牌形象。一是開展民用航空標準規範體系建設,發展大型試驗設施和非標設備的測試和校準技術。二是推動企業建立質量技術體系,開展質量控制技術研究,建設環境和可靠性等質量保障的試驗設施,完善質量管理制度。三是選擇重點產品實施精品工程。四是發展質量認證、評估和審定等中介機構,建立航空事故分析研究機構,建立航空質量信息管理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完善行業管理,培育良好市場環境。深化航空工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專業化重組,加快構建和完善具有活力的體制機制。整合現有科研力量,完善管理體制,加強航空基礎科學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分類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幹企業,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和發展民用航空工業。
(二)建立健全法規標準和產業政策體系
研究制定民用飛機產業發展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行業管理規章制度,推進建立促進航空工業發展的法規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加快研究制定航空工業管理和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協調,逐步建立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標準體系。研究制定民用航空工業發展政策。加強支線和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推進國家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低空空域開放步伐,健全國產飛機客服體系,提高飛行員培訓能力和水平,大力培育民用航空市場。建立與民用飛機產品適航管理制度相銜接的準入制度,規範投資行為,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建立和完善適航體系
開展民用飛機、航空設備和航空發動機的適航驗證技術研究,加強能力建設,提高適航基礎技術、工程技術、試驗驗證能力,建立適航技術體系。以提高航空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保障航空安全為目標,完善適航管理體系,加快研究制定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適航標準和技術規範,加快適航審定機構、人才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適航審定技術研究、能力建設和教育培訓,促進國際雙邊認可。
(四)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整體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在關鍵技術領域形成以領軍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團隊。加強高校航空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完善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不斷提高各類人才專業水平。鼓勵引進國外優秀人才。對為航空工業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各類人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大表彰獎勵力度。
(五)全面推進國際合作
深化政府間航空對話機制,積極拓展與航空工業已開發國家和國際航空組織的交流渠道。支持航空工業企業和研究機構在航空基礎和前沿技術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研究,不斷提高國際技術合作層次和水平。支持企業採用多種形式擴大航空轉包生產,鼓勵國際合作研製民用航空產品,支持國內企業參與國際航空工業風險合作和分工,鼓勵國外供應商參與國內航空項目的風險合作。充分發揮各種多雙邊合作機制的作用,加強技術標準、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