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川市轄鄉,1937年置冷水鄉,1961年設民主鄉,1992年併入鳴玉鎮,1995年析復民主鄉。位於市境北部,距市府38公里。面積30.3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文福、崇興、獅子、朝龍、高貿、德勝、民主、柏楊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茶葉加工廠和商貿、飲食服務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有苧麻、蠶桑、茶葉、柑橘等。養殖業以生豬、家禽為主。
社會事業
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5年來,鄉政府調動各方面力量,協調各方面關係,紮實申報各項建設大項目,爭取大量建設項目和資金投入。重點是毛家大田溢洪道修復工程、新建牡羊村境內6公里渠道、紅廟水庫大壩維修整治、豐收水庫3.5公里渠道維修整治、文福大塘堤壩維修整治、朝龍村3社山平塘維修整治、維修朝龍村電排1座。累計投入資金46萬元。這些重點水利基礎設施的修復和整治,在2006年該鄉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幹旱之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將廣大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損失降至最低限,確保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人畜飲水安全進一步改變。堅持主動協調,積極爭取,5年來,上級投入資金88萬元,新建民主集鎮和卓家橋水廠(全市第一個農村集中式飲水工程),新建獅子村2社、朝龍村6社、牡羊村3社人畜飲水工程,新打井改井320口,該鄉的人畜飲水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交通網路建設進一步完善。 出境公路全面打通,徹底打破交通制約瓶頸,交通位置優勢將逐步顯現。配合區對該鄉96公里機耕道的"十一五"村級公路的規劃工作,將逐步整治,全面油化,提升至四級。
農村用電得到全面改善。紮實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積極爭取資金近1000萬元投入,全面完成該鄉農村電網改造,解決人民民眾多年企盼的用電難問題,消除用電的安全隱患,實現城鄉同網同價,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保障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鄉鎮工作
教育工作
繼續堅持"科教"強鄉戰略,堅持科教優先發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5年來,累計投入資金44萬元,新建民主、德勝、獅子村3所村級學校,新建獨立、完善、功能齊備的中心幼稚園,改造學校附屬工程及設施設備,培植中心校的"三園"(銀杏園、丁香園、香樟園),創建綠色生態校園,2005年被評為"信息技術教育合格學校"。嚴格控制中國小輟學現象,中國小輟學率分別為2.21%和0,國中、國小畢業率為100%,完成成人教育任務,各項指標已達"兩基"規定標準。
文廣工作
積極實施"村村通"工程,村村社社已光纖電視入網;衛星地面接收設施管理井然有序;新建宣傳文化站近400平方米,其功能完備;鄉土文化活躍,人文精神濃厚,孕育了豐富的"秀村壩"文化,秀村壩人民能歌善舞,已組建2個藝術文化團,積極開展民眾文化活動,豐富了農村民眾文化生活。
衛生工作
加大對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2005年衛生院投入資金8萬多元,對鄉衛生院進行整體裝修,改善醫院環境。全面加強衛生院規範化管理,進行衛生院改革,促進職工樹立四種意識("競爭、責任、服務、大局"意識),堅持五個一標準,改善醫患關係,切實為廣大人民民眾服好務。2006年加大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積極動員組織全鄉8702人參合,參合率達71.4%,切實解決廣大民眾看病難問題。
計生工作
繼續加強對計畫生育工作的領導,大力抓好計畫生育工作,堅定不移、全面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和《重慶市計畫生育條例》,抓好"依法行政、民主管理、人本服務、利益導向、綜合治理"的計生新機制建設,加強計畫生育法律、法規、政策及相關知識的宣傳,夯實了計畫生育基礎建設。
5年中,認真調查落實43戶計生獎勵扶助政策和232戶計生一次性獎勵政策,兌付獎扶資金42600元和獎勵資金69600元。認真開展關愛女孩活動。積極推行"三結合"幫扶工作,5年總計幫扶130戶。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實現全鄉村民自治。2006年計生合法生育率達到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6‰。
社會保障
做好擁軍優屬工作,5年來,為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23.2萬元。做好社會救濟工作,積極組織生產自救,切實關民和安排好睏難民眾的生產生活,5年來,發放救災物資200多件,救災資金63萬元。做好五保工作,供給標準逐年提高,五保錢糧落實到位。做好老年工作,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努力創造環境和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老年活動,使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