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16-120厘米。根垂直直伸,粗壯 。莖直立,上部傘房狀或傘房圓狀分枝,有縱溝紋,被稠密或稀疏的亮色分叉的鉤狀硬毛。基生葉花期枯萎脫落;下部莖葉長橢圓形或寬披針形,長8-34厘米,寬0.5-6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或鈍,邊緣全緣或有尖鋸齒或大而鈍的鋸齒,基部漸狹成長或短翼柄;中部和上部莖葉披針形或線形,較下部莖葉小,無柄,基部半抱莖;最上部莖小,全緣;全部莖葉兩面特別是沿脈被亮色的鉤狀分叉的硬毛。頭狀花序較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傘房圓錐花序,花序梗細長。總苞圓柱狀鐘形,長達1.2厘米;總苞片3層,外層線形,短,長2-4毫米,寬不足1毫米,頂端急尖,內層長,線狀披針形,長10-12毫米,寬約2毫米,邊緣白色膜質,先端漸尖;全部總苞片外面被硬毛和短柔毛。舌狀小花黃色,冠筒被白色短柔毛。瘦果紡錘形,長約3毫米,棕褐色,有縱肋,肋上有橫皺紋。冠毛白色,外層極短,糙毛狀,內層長,羽毛狀,長約6毫米。花果期6-9月。
近種區別
單毛毛連菜、褐毛毛連菜與原種的區別在於這個亞種莖,特別是下部被稠密褐色或紫褐色的長硬毛,硬毛為單毛,不呈分叉的鉤毛狀。分布於四川(城口、峨眉山)、雲南(昆明、中甸、鶴慶)及西藏(波密)。生長於海拔2000-35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60-34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溝邊、田間、撂荒地或沙灘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吉林(樺甸)、河北(阜平、蔚縣、內丘、張北)、山西(芮城、垣曲、晉城、臨縣)、陝西(華縣、橫山、子長、西縣)、甘肅(夏河、天水)、青海(大通、昂欠)、山東(煙臺、棲霞)、河南(嵩縣、新縣)、湖北(竹溪、房縣)、湖南(城步)、四川(松潘、寶興、南川、乾寧、奉節、木里、巫山)、雲南(中甸、洱源、富民)、貴州(貴陽)、西藏(波密、林芝)。歐洲、地中海地區、伊朗、俄羅斯(歐洲部分、西西伯利亞)及哈薩克斯坦也有分布。
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大青山、烏拉山的產量較多。
主要價值
入藥部分
全草入藥。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黃酮類化合物、生物鹼。葉、花及皮中含齊墩果酸、蒲公英賽醇、熊果酸、白樺脂酸、蛇麻脂醇、β−谷甾醇、β−香樹脂醇。還含萜類物質。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辛,性涼。瀉火解毒,祛瘀止痛,利小便。
蒙藥味苦,性涼、糙。清熱,解毒,消腫,殺“粘”,止痛。
主治
中藥治癰瘡腫毒,跌打損傷,泄瀉,小便不利。
蒙藥治瘟疫,流感,陣刺痛,“發症”,乳癰。
用量用法
中藥15-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
蒙藥多入丸散劑。
【蒙藥名】 希日圖如古《四部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