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橘紅

毛橘紅是芸香科(Rutaceae)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Tomentosa’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乾燥果,是廣東地道藥材。有散寒、利氣、消痰的功效。

基本信息

化橘紅概況

正毛化橘紅為名貴中藥,化州正毛化橘紅是芸香科(Rutaceae)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Tomentosa’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乾燥果,是廣東道地藥材。有散寒、利氣、消痰的功效,用於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吐痞悶等。在明清王朝被列為皇室聖藥、貢品、御用藥物。追溯較早的文字記載始見於明萬曆版《高州府志》。清初醫籍陳復正輯訂《幼幼集成》,昊儀寫的《本草從新》均有化州毛橘紅藥性記述。乾隆三十年(1765)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首先將化州毛橘紅單獨立目。清光緒版《化州志》對化州正毛化橘紅極高的評價“正毛化橘紅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 在清代早期著名醫家葉天士等就已普遍套用。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治痰症如神,消油膩穀食積,醒酒寬中。氣虛者忌服,解蟹毒。”
正品正毛化橘紅產量極少,所以配方調劑和配製中成藥中無論寫橘紅(橘皮橘紅)或化橘紅(毛橘紅)均以柚皮加工的“大五爪”所取代,中藥界元老金世元教授認為“鑒於化橘紅的藥用歷史、植物來源、性味及功效等方面有所不同,應當將橘皮類橘紅與柚類皮橘紅分別入藥。加強科學研究,擴大正毛化橘紅的培育。雖有難度,但為了繼承祖國醫藥遺產,保證用藥準確,也避免古人留下的傳統藥品失傳,實有其重要意義。”
正毛化橘紅的RAPD的DNA測序研究表明其與光橘紅確是不同質的,現代植物化學研究表明正毛化橘紅總黃酮含量、柚皮苷含量均高於光橘紅,前者野漆樹苷含量為後者的10倍。並從正毛化橘紅乙酸乙酯部位新分離得到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和柚皮苷元。揮髮油含量較高的成分有檸檬烯(28.35%)、β-月桂烯(13.68%)、α-蒎烯(1.19%)、β-蒎烯(1.5%)、芳樟醇(1.66%)、檸檬醛(1.88%)、cis-香葉醇(1.60%)、對傘花烴(1.51%)於化州柚果皮富含γ-松油烯,而在柚皮中卻不能檢出。光譜分析鑑定結構,還從正毛化橘紅中分離得到了異歐前胡素、佛手內酯、中肌醇和兒茶酸。
從藥效學研究,正毛化橘紅黃酮苷有抗炎、鎮痛、解熱的作用。正毛化橘紅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有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並能促進胃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還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多,痰液稀釋,有利於排出。揮髮油中含量較高的檸檬烯、月桂烯等都為藥理活性較強的成分,檸檬烯具有顯著的鎮咳、祛痰、抑菌作用,月桂烯也有明顯的祛痰和鎮咳作用。

橘紅辨真

正毛化橘紅、光青橘紅、光黃橘紅和桔,都是芸香科植物,有相同的植物學特徵,同時,更有顯著的不同點。化州橘紅應別於其他橘紅。毛化橘紅的嫩枝、葉、果均披絨毛、果皮幼膩,花果芳香,中果皮厚,多心室,腺毛酸苦。光青橘紅嫩枝、葉、果都無毛,腺毛酸苦,花果香微。光黃果皮粗糙,腺毛甜。桔果皮光滑,中果皮薄,筋絡多,腺毛甜或帶酸。它們的化學成分和中藥氣味均有差異。在植物界中,化橘紅應是一個獨立的種,不應該將之統稱為柚。
正毛化橘紅在藥用上,更應糾正歷史上的混亂狀態。
從橘紅的藥材發展史來看,橘紅是在橘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橘紅去白皮取紅用於下氣消痰,導致分成橘白、橘紅。清以前所說的橘紅多系指橘皮去白的加工品。明末清初化州橘紅因其療效卓著,已得到進一步的肯定,受到當時醫家及官家的常識,康熙、乾隆年間已有許多關於化州橘紅的記述,加上其後許多文人的宣傳,更引起世人的注意。清代,特別是乾隆以後所說的橘紅,已基本是指化州橘紅了。
因為橘皮橘紅與化州橘紅歷史上的沿革和發展,造成了品種的交叉和混亂。但到了清代,藥用總的趨勢是化州橘紅可作橘紅入藥,而橘皮橘紅卻不能代化州橘紅,也就是說,如果處方上寫的是橘紅,即可根據各地習慣配以化州橘紅或橘皮橘紅,而若是寫化州橘紅、化橘紅、化紅或賴氏紅時,則不能代以橘皮橘紅。清以後的本草,化州橘紅多已另立條目,和歷史上的橘皮橘紅分開。這是符合化州橘紅的發展沿革的。
但目前市場上供應的橘紅還十分混亂,一些地區從“習慣什麼供應什麼”發展到“有什麼供應什麼”,或者“什麼省事供應什麼”,“什麼便宜供應什麼”。有些地區還以各式各樣便宜的柑橘、橙、柚之雜皮作橘紅入藥,把“去白”的工序也省掉了。這是不符合傳統習慣,更是不符合化州橘紅的使用價值的。
柚的品種甚多,一般作水果的柚(如沙田柚等)其果皮沒有作橘紅入藥的習慣。在化州產區,以前因毛橘紅稀少,商人用當地產的一種酸苦綠柚作代用品。這種柚因苦酸“不中啖”,一般不入水果類。入藥時將其加工成五齒或七齒,商名為五爪或七爪光青或光黃,(柚去瓤切薄後,日曬夜露,外皮色黃,故名。)但近年的研究,正毛化橘紅的祛痰、鎮咳及鬆弛腸肌作用,遠較光青、光黃及其他雜果皮為優。因此,化州橘紅不應和其它雜果皮混用。
化橘紅,也就是化州橘紅,是廣東省化州市平定鎮的特產,真正的特產,其它地方出產的橘紅都不能稱之為化橘紅,功效也遠遠比不上化橘紅。
本文就來給大家介紹化州橘紅的鑑別技巧,教大家學會如何分辨化橘紅的真假。
化橘紅歷史悠久,《本經逢源》、《本草綱目拾遺》、《古今醫鑒》等眾多中醫學著作中均有記載,歷代太醫經常在皇宮使用,被列為宮廷貢品。
幾百年來,化州人不斷研究、探索化州橘紅的栽培技術以及改進橘紅製品工藝技術,至今已造就出了中國名牌——化州橘紅,遠銷國內外。
但由於各種原因,化州橘紅在生產和銷售上,特別是“化州橘紅”的冠名權上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化州地區以外的橘紅生產銷售商,將化州以外產的橘紅冠以“化州橘紅”的名號以次充好,有的外地廠在商標上打上化州中藥廠地址,或“化州正宗橘紅”稱號,敗壞化州橘紅聲譽,擾亂了“化州橘紅”的國內外市場。
正宗“化州橘紅”已受到嚴重衝擊。特別是有人用廣西產的西橘紅來冒充化州橘紅出售,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請大家務必牢記正宗化州橘紅的兩個特徵:
1、絨毛:正宗化州橘紅表皮上遍布細小絨毛,這是主要特徵之一,包括制好的橘紅果,大家買到手裡的就是帶有絨毛的。其它地方的橘或者柚是沒有絨毛的,新鮮的時候他們的表皮非常光滑,幹了之後也沒有絨毛。
2、氣味:正宗化州橘紅細聞有一股明顯的陳皮香味,這是普通橘紅所沒有的。
普通的橘紅據說也有治咳嗽的功效,但是跟化州橘紅相比那是差遠了。很多消費者覺得不會相差很遠,畢竟都是橘紅,還不如吃多一些普通橘紅,何必花那高價買化橘紅呢?這絕對是一個認識誤區,想一想為什麼明清兩代的皇帝們都要把化州橘紅列為貢品,每年所有的產出都要上供,不得在民間流傳。
市面上的普通橘紅產品經常混作化州橘紅出售,以下是兩種主要的普通橘紅:
柚,習稱為光青橘紅、光黃橘紅、大五爪橘紅。在植物形態、原藥材和藥效上與化州橘紅相差較大。它主產粵西地區和廣西東部,以化北、陸川產量最多,俗稱籮柚、家卜,為常綠喬木,主幹明顯,樹高4-5米,分枝多,長而粗,主幹和枝條長有鈍刺,單身複葉互生,葉片呈橢圓形,較薄,長10-14厘米, 寬7-9厘米,葉翼呈倒心形。枝、葉表面均無絨毛,腋生總狀花序,花萼呈杯狀,4淺裂,花瓣4片,白色。雄莓25枚, 子房和果實為球形,多心狀,腺毛甜,可食。入藥部分的果實外皮無毛,表面粗糙。光青梅紅皮為青綠色或青黃色,光黃橘紅皮為黃色,油眼較大而疏。加工為七爪對摺,十片一紮,曬乾或烘乾。大五爪橘紅為青〈褐〉黃色,有瓢相連,爪尾摺疊向內,十片為一紮。幼果亦無毛,外表亦粗糙,兩者均不是化州橘紅正品,質量也遠遠不及化州正毛化橘紅,用藥時必須辨明真偽。
柑、橘:入藥部分為果皮〈又稱雜果皮〉,功效與化州正毛化橘紅相差甚大。雜果皮通常取自芸香科植物的酸橙的外表皮加工而成。柑、橘均為常綠小喬術或灌木,主幹短,枝條細,有刺〈亦有無刺的〉。葉互生革質,葉片橢圓或披針卵形,微尖, 葉翼稍小,長8厘米左右,寬2-4厘米,全緣翅不明顯;花小,色白,單生或簇生,萼5裂,花5瓣,雄蕊18-24枚,花叢3-5枚合生。果實扁球形、球形或卵形,多心室,腺汁甜 或酸,入藥部分為果皮,縱開三至四瓣或不規則狀,外表棕紅色、橙紅色或青黃色,有皺縮,油室明顯,內表面淡黃色,有海綿狀筋絡,較粗糙,無絨毛,略有香辣昧,幼果乾燥皮薄, 表面粗糙無絨毛。不能與化州桶紅同等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