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喉黃耆
毛喉黃耆(學名:Astragalus dasyglottis)為豆科黃芪屬的植物。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1,05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河旁及農田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毛喉黃耆
- 拉丁學名:Astragalus dasyglottis
- 界:植物界
- 族:山羊豆族、黃耆亞族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 目:豆目(Fabales)
- 科:豆科(Leguminosae sp.)
- 亞科:蝶型花亞科(Faboideae)
- 屬:黃耆屬(Astragalus Linn.),也稱:黃芪屬。
- 亞屬:密花亞屬、密花組
- 種:毛喉黃耆
- 命名者及年代:Fisch. ex DC.
- 分布區域:新疆
簡介
科學分類
界:植物界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未分級)I類真薔薇分支eurosidsI
目:豆目Fabales
科:豆科Fabaceae
屬:黃芪屬Astragalus
種:毛喉黃耆A.dasyglottis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直徑約2毫米,黃褐色。莖叢生,上升或平臥,長8-13厘米,近無毛。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長4-10厘米;葉柄長8-15毫米,連同葉軸散生白色伏毛或近無毛;托葉大部或中部以下合生,半卵形,長5-9毫米,被白色短柔毛或僅具緣毛;小葉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5-12毫米,寬2-5毫米,先端鈍或微缺,基部鈍圓,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疏伏毛或無毛;小葉柄長約0.5毫米。總狀花序密集,花序軸長14-27毫米,被白色和黑色毛;總花梗長6-10厘米,近上部疏生黑色毛;苞片葉狀,狹長圓形,長4-4.5毫米,綠色,先端鈍,疏被白色伏毛;花梗長1-1.5毫米,被黑色毛;花萼管狀鐘形,長9-10毫米,萼筒長5-6毫米,被白色長柔毛和稍開展的毛,萼齒鑽狀線形,長3-4毫米,被較開展的黑色柔毛;花冠粉紅或微帶紫色,旗瓣倒卵狀披針形,長18-19毫米,瓣片菱狀卵形,長15-16毫米,寬7-8毫米,先端微缺,基部漸狹,瓣柄長3-4毫米,翼瓣長15-17毫米,瓣片狹長圓形,長8-9毫米,寬約2毫米,瓣柄絲狀,長7-8毫米,龍骨瓣長11-13毫米,瓣片半圓形,長5-6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鈍,瓣柄長7-9毫米;子房有短柄,被白色伏貼毛,花柱長為子房的2倍,柄長約1毫米。莢果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長13-17毫米,先端尖,微彎曲,有斑點,被黑色或白色毛,假2室。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產新疆北部(托里)。生於海拔1050米的河旁及農田邊。西伯利亞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