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陶魯茄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ISBN碼:9787507313543
出版時間:2003-11-1
頁數:272頁
版次:2
字數:180000字
定價:18元
內容簡介
《毛主席教我們當省委書記》作者較為詳細地回顧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同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多次交往,特別是毛澤東對他們這一代高級領導幹部的諄諄教導和循循善誘。從本書中,我們能夠受到深刻啟示: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毛澤東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關心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毛澤東對領導幹部的言傳身教,毛澤東淵博的學識和無窮的人格魅力等。
作者簡介
原名陶國葆。1917年2月出生,江蘇溧陽人。早年就讀於江蘇溧陽私立同濟中學、江蘇省立常州中學(今常州高級中學)、上海復旦實驗中學。後入南京中央大學旁聽。其間曾回鄉任國小教員。1936年夏赴河北石家莊扶輪學校任教,併兼《北光》雜誌社編輯。不久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石家莊總隊總隊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2月任中共石家莊市委宣傳部部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晉冀豫區委員會組織部幹事、組織科科長。1940年任昔陽、平定、和順三縣中共中心縣委書記。1941年起,先後任中共太行第二地委組織部部長、地委副書記兼軍分區副政委。1945年3月任中共太行第五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
1947年7月起任中共太行區委員會組織部部長、副書記。1949年2月任中共太行區委員會書記兼太行軍區政委。為鞏固發展太行革命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1949年後任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第二副書記。1953年6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兼山西省軍區政委。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屆二次會議上,被補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1964年3月,陶魯笳最早向毛澤東匯報了大寨和陳永貴的事跡,在毛澤東提倡“農業學大寨”運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65年任國家經濟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工業交通工作部政治部主任。1973年7月起,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政委。同年8月當選為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1985年4月任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顧問。1988年4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是第一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1年5月21日5時20分在京逝世,享年94歲。
烏有之鄉、毛澤東旗幟網等網站網友為陶老送的輓聯:
雄雞唱曉,壯志凌雲追導師,首創合作化;黃鐘毀棄,正氣猶存激後輩,重舉赤色旗。
目錄
毛主席教我們當省委書記
調查研究中的言傳身教
“用心尋找當地民眾中的先進經驗”
幹部參加勞動是百年大計
“第一書記要心掛兩頭、三頭”
必須利用商品生產和價值法則
最好的學習是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
把革命精神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讓我們來個讀書比賽
要尊重唯物論、尊重辯證法
毛主席暢談“四面八方”
毛主席支持山西創辦農業合作社
毛主席與農業學大寨
我記憶中的毛澤東同志--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而作
後記
書評
附錄
讀《毛主席教我們當省委書記》有感
王春明 1997.01.09
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03周年之際,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陶魯笳的回憶錄《毛主席教我們當省委書記》。作者飽含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限敬仰的深切懷念之情,向我們講述了自己同這位歷史偉人接觸和交往的許多真實往事。
作者陶魯笳是一位參加過著名的“一二·九”運動的老同志。1949年春,
就在多災多難的祖國即將迎來黎明曙光之時,已是中共太行區黨委書記兼太行軍區政委的陶魯笳在北平香山第一次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毛主席!從此以後,尤其是他在1953年1月至1965年8月擔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期間,同毛主席直接接觸和交往不下40次。他還常常被指定參加中央工作會議檔案起草小組的工作,因而有更多的機會直接得到毛主席的言傳身教。為使共和國的這一代省委書記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毛主席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孜孜不倦地教導省委書記們怎樣抓大事;怎樣搞調查研究;怎樣總結民眾中的先進典型;怎樣堅持幹部參加勞動;怎樣利用商品生產和價值法則;怎樣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怎樣把革命精神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怎樣讀書學習;怎樣尊重唯物論,按照辯證法辦事……作者以真摯的情感、犀利的筆觸,把這些記憶猶新的情景,作了鮮明、準確、生動、翔實的描述,使毛主席的偉大形象,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讀來感人至深。
這本17萬字的回憶錄,情真意切地向我們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生動故事。例如:1949年春,在香山的雙清別墅,作者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時,毛主席英姿煥發地暢談新民主主義“四面八方”的經濟政策;1955年夏,在中南海游泳池畔,毛主席單獨同作者促膝談論山西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狀況;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期間,毛主席在一個小禮堂給所有到會的省市委第一書記開課講解史達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針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講商品生產、價值規律;1958年12月,毛主席在武漢東湖住處召集包括作者在內的四位省市委第一書記,評說《三國志》,談笑風生地說古論今;1959年4月,在上海會議期間,毛主席召集包括作者在內的10位省市委第一書記到他的住處,座談當年的計畫指標問題。這些生動有趣的場景,就像影視片中一個個精彩的鏡頭,看後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的內容除少數幾篇文章外,其他文章所述的事情,都同山西有關,都涉及農村問題。作者從抗日戰爭爆發後進入太行區直到1965年,一直在山西這塊熱土上戰鬥、工作、生活了近30年,所以他視山西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在擔任山西省委第一書記期間,曾多次就山西農村工作問題向毛主席做過口頭的或書面的匯報,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視。毛主席對山西農民、山西農村工作在許多方面的首創精神,曾以口頭的或批語的形式,給予了支持和讚賞,極大地鼓舞了山西廣大的幹部和民眾。山西農村的先進典型多,這是聞名遐邇的。抓緊農村工作和農業工作來推動工、商、文教等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抓住典型,推動一般,這是毛主席一貫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對於這一點,這本回憶錄中有較充分的反映。同時,也反映了毛主席對山西人民的深情厚意。
作者客觀公正地評述歷史問題和歷史事件的精神值得稱道。作為一些有爭議的歷史問題和事件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作者本著尊重歷史事實,力圖還歷史的真實面目的強烈責任感,依據自己珍藏的文字材料、當年的現場筆錄,如實地整理出來,並把這些歷史事件和歷史問題放在當時的背景下進行深入的公正的剖析,充分體現了一位老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