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財政學

比較財政學

《比較財政學》,由楊志勇編著,2005年發行。

基本信息

簡介

一、什麼是比較財政學?
二、為什麼要研究比較財政學?
三、怎樣學習比較財政學?
一、什麼是比較財政學?
比較財政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如果從1987年廈門大學鄧子基教授主編《比較財政學》出版算起,至今不過十幾年歷史。在此之後,又有一些比較財政方面的專著或教材相繼出版。值得一提的有中央財大姜維壯教授主編《比較財政管理學》,北大平新喬著《財政原理與比較財政制度》,唐騰翔主編《比較稅制》等等我們採用的教材是廈門大學張馨教授1997年出版的《比較財政學教程》,這本教材具有系統性、完整性、深刻性等特點,是目前比較財政方面公認的權威教材。
大家知道,財政學的體系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財政基礎理論(即設么是財政、財政本質、財政職能作用等);二是財政制度(通過一些範疇,如國家預算、國家稅收、國家公債、國家財政支出、財政體制等展開);三是財政政策。這三部分間的關係是:財政理論是基礎,財政制度是實踐,理論通向實踐的橋樑是財政政策。比較財政學的體系無非也包括這三部分:即財政學說比較,財政制度比較,財政政策比較。
當代國家財政從社會制度性質的角度來看,可以劃分為兩大不同的類型,一類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財政;另一類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財政。兩種類型的財政體系之間並不是毫不相干。恰恰相反,國家財政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經濟範疇,它本身具有共性和特性兩個方面。就共性而言,第一,籌集和安排財政資金;第二,調節經濟運行。這兩點體現了財政的共性(財政一般)。上述財政兩個方面的職能作用究竟是為那一個階級的利益服務?其社會性質如何?這體現了財政的特性(財政特殊)。同時還應看到,即使是在同一社會性質的國家中,由於各個國家具體國情不同,決定了他們無論在財政實踐方面或財政學說方面都體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如同屬於資本主義性質的美、日、英、法等國家,在財政槓桿的實際運用方面就存在著差別,而我國和其他一些小型的社會主義國家也不相同。正因為財政的這種共性,使比較成為可能,財政的特性使比較有必要。財政這種共性和特性的存在就為比較財政學這門學科的產生奠定了客觀基礎。
如何給比較財政學下一個定義?財政是國家對一部分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所進行的分配活動;財政的本質是這種分配活動所體現的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係,財政學的研究對象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需要而進行的財政分配活動所反映的分配關係。比較財政學,顧名思義,就是比較不同國家財政分配關係得一門科學。它所比較研究的對象,從縱的方面看,可以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國家的財政分配關係,從橫的方面看,可以是同一時期不同社會性質國家的財政分配關係,也可以是具有相同社會制度的不同國家的財政分配關係。具體到我們講授的內容主要是中西財政的比較。
二、為什麼要研究比較財政學?
有兩點理由:
1.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可以說,當今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除了自身的因素外,還受制於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政策;反過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政策也必然的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影響經濟。經濟的國際化帶動了財政稅收的國際化。因此,各國財政稅收制度的比較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我國加入WTO的情況下,這種需要就更加迫切。
2.我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有很多方面還很不成熟、完善,因此,學習、借鑑其他實行市場經濟國家在財政稅收方面的通常做法,無疑對我國來說是一條捷徑。
三、怎樣學習比較財政學?
1.比較的對象:同一時期不同社會性質的國家財政之比較。即中西財政比較(西方指英美已開發國家,主要是美國;我國的財政,主要是計畫經濟時期的財政)。
為什麼選擇計畫經濟財政,主要是我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因此,沒有現成的市場型財政樣本。此外,我國的市場經濟脫胎於計畫經濟,在很多方面還殘留著計畫經濟的痕跡,而且,只有深入剖析計畫經濟的弊端,才能真正拋棄之。既然是中西財政比較,這裡就有一個對待西方財政學的態度問題,我們認為應堅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態度,既不贊同排斥一切,也不贊同全盤西化,正確的態度是拿來分析比較、取長補短、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2.比較的內容。以雙方教科書為主。即西方財政學與社會主義財政學的比較。具體到本課程的內容安排,每一個問題都包括三方面內容:(1)指出雙方同異指出,放在一起比較,而不是將各自的內容羅列。(2)詳細分析和探究導致差異的原因。(3)對西方財政的可資借鑑之處提出看法。
3.比較的方法: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相結合。

圖書

書名:比較財政學/博學財政學系列
ISBN:730904499
作者:楊志勇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定價:25
頁數:228
出版日期:2005-6-1
版次:1
開本:小16開
包裝:平裝
簡介:本書拓展了傳統比較財政學的研究範圍,旨在構建新比較財政學的基本框架,是一本比較財政學專著性教材。本書除導論和結束語外,正文部分共分八章。第二章比較20世紀以來中西財政學的不同發展軌跡,剖析中西財政學的基本異同點。第三章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公共財政制度和不同財政理論存在的原因。第四章對中西財政的公共選擇制度進行了比較分析。第五章比較了不同的公共支出理論,並對各國公共支出規模和結構的演變趨勢進行了分析。第六章的重點是社會保障與財政的關係問題,涉及不同的制度比較、財政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作用、社會保障理論比較等內容。第七章為稅收理論比較,涉及稅收原則理論比較、稅收歸宿理論比較和稅制選擇理論比較。第八章為赤字、公債與財政政策的比較分析。第九章為政府間財政關係的理論與現實的比較分析,涉及財政聯邦制理論的比較和中西財政競爭的比較等問題。結束語對比較財政學和財政學的發展趨勢作了展望。
本書特點主要有三:一是注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財政理論的比較分析。二是在中國視角的新比較財政學框架內,分析了中國的一些財政理論和現實問題。三是提供了大量的閱讀和參考文獻。
本書適合大學經濟類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研修,可供從事財政學(公共經濟學)科研工作的人員參考,亦可供一切對財政理論和現實問題感興趣的人士閱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