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1輯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1輯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1輯》, 作者:吳根友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11-1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馮友蘭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1輯

論中西哲學比較;現代性的哲學本質及其局限性;從比較哲學到世界哲學——從譚嗣同《仁學》中的“通”論看比較哲學的前景;智慧與愛智慧——論思想以及中西思想的邊界;西方哲學的特點——與中國對比;先秦哲學的基本問題——愛作為本源性概念等。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的研究工作,其意義在於通過比較擴大自己對異己的文化與哲學體系的認識,而不在於以自己來同化、吃掉對方。恰恰通過認識對方而達到對對方的一種理解與肯認,並能從中吸取自己之所需。沒有一個真實的人是全知全能的,而且能從全方位的角度把整體宇宙的問題看清楚。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佛教文化中的如來佛,中國文化中的聖人,都是這種理想化的人的觀念形象。由這樣有缺陷的人而組成的群體,進而國家、民族的文化也都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展出了一種主流的看問題的系統方式。而出於各種現實利益的驅動,這些有缺陷的看問題方式總想藉助於一種現實的權力而成為一統天下的精神統治者。

本書目錄

序言

甲 編

《比較哲學原理》綱要

馮友蘭論中西哲學比較

現代性的哲學本質及其局限性

——對於中西哲學比較研究提出的一點忠告

從比較哲學到世界哲學

——從譚嗣同《仁學》中的“通”論看比較哲學的前景

乙 編

智慧與愛智慧

——論思想以及中西思想的邊界

西方哲學的特點

——與中國對比

試論中國哲學的道德化傾向和西方哲學的形上學特點

丙 編

先秦哲學的基本問題

——愛作為本源性概念

佛、道“有無”觀略辨

中西哲學自由觀差異辨析

丁 編

自我、他人與道德

——墨子與西季威克倫理思想之比較

相對主義及其克服:莊子與維根斯坦

托馬斯與荀子人性觀之比較

戊 編

康德、皮爾士與範疇理論

從存在論看鮑德里亞消費社會理論的意義

己 編

論東西交匯中的王國維治學的特點

宗教對話的層次性與現實途徑

拉納的匿名基督徒論及其對當代宗教對話的影響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西醫治療

——並論中西醫之差異

武漢大學“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