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經推例

比經推例

《比經推例》是2011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封面

《比經推例》內容簡介:經乃先秦王官之書,漢代經學則由政治學逐漸轉變為經學文獻學。治經方法也漸由師說家法、章句授受之“因承”,轉而為比經推例、群經相明之“推證”。何休、杜預最為簡潔地揭示了春秋學的“大義”:《春秋》非射覆之書,褒貶寓於經文之中,更藉由經文與經文的關係呈現。同樣,由於訓詁材料的缺乏,三禮注釋也必須憑藉經文上下前後、輕重隆殺的關係做出推論。漢晉經注文本本身也存在彼此發明、前後照應的關係。清人註疏或者糾正了他們的缺漏訛誤,但完全秉承了他們的治經方法:比經推例。比經推例最大限度的通聯了同類型、同時代的文獻,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文本內在條理,幾乎必然地成為了經學文獻學的核心方法。這是否與經文自身的結構、書寫方式有關?比經推例又存在著什麼天然的漏洞,會怎樣影響經學的闡釋?

目錄

文獻綜述

第一部分 從春秋三傳到舍傳言經

第一章 何杜范兼采二傳

第一節 孔疏主杜不主賈服

(一)賈服雜引公轂,自擾左氏

(二)杜注孔疏排公轂,兼排賈服

(三)杜預兼取公轂,不亂本傳

第二節 兼取二家,彌縫本傳

(一)何范兼取二傳

(二)徐楊彌縫公轂

(三)孔鍾采史言經

第二章 比經推例,守傳言經

第一節 比經定例,據例說經

(一)公轂比經定例

(二)左氏發凡

(三)據例說經

第二節 就史言經,據經斷史

(一)公轂不見國史,據經斷史

(二)左傳就史合經,以事傳經

(三)事不可考,須以經例斷之

第三章 舍傳言經

第一節 何鄭分袒

第二節 經傳內證:屬辭比事

(一)三傳傳例辨析

(二)後學為新例以傳經

第三節 經史外證:引經證經

(一)五經相證

(二)史地相證

(三)義理相證

第二部分 從鄭注三禮到禮是鄭學

第一章 註疏通例

第一節降殺以等,推次以當

(一)推差次以補經所未言、以明經所指、以為校勘訓詁

(二)推差次之例不本於鄭玄,毛傳先鄭許慎已用

(三)清人所推差次例

第二節 舉輕明重,據非推是

(一)正向推論:舉輕明重,舉重包輕

(二)反向推論:據非推是,據有言無

第三節 上下相照,彼此互文

(一)上下相照例

(二)前後平列例

(三)彼此互文例

(四)具文省文例

(五)類比推論例

第二章 儀禮繁密:排比經記,發凡言例

第一節 排比上下通連經記(上):詳略互明,相兼乃具

(一)經記相明

(二)同篇前後相明

(三)諸篇相兼乃具

第二節 排比上下通連經記(下)

(一)據同篇見隆殺

(二)據諸篇見尊卑

第三節 就經明例據例通經

(一)傳記註疏發經例

(二)經例不合,則出注以說

(三)就經明例,據例通經

第三章周禮廣大:參合六官,通連五經

第一節 參合六官

(一)目凡主屬例

(二)尊卑差次例

(三)平列互文例

(四)通連相明例

第二節 通連五經

(一)儀禮禮記

(二)五經傳記

(三)子史讖緯漢官

附:禮記紛錯:調和三禮折衷諸說

(一)以夏殷禮當之

(二)以畿內畿外當之

(三)以特例當之

第三部分 比經推例之經學意義

第一章 “比經推例”得失考

第一節 經文文本特徵

(一)上下變文,前後相照

(二)經例貫通,就例求經

(三)五經相合,通連以證

第二節 經文易生岐解處

(一)經文簡奧,所指難明

(二)所比之經、所據之例難明

(三)經文相異,不能強合

第三節 “比經推例”運用之失

(一)妄生義例,牽合失當

(二)用例失當,拘例說經

第二章 師說相承學尚通達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