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網友曬中美物價對比微博轉發成熱點,在這場遊戲中,網友大曬中國美國同樣品牌的服裝在各自國家的價格,“比價”遊戲引來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物價差異
中國與美國
“在美國賣9.9美元的鞋子,39.9美元的牛仔褲,30美元的T恤衫,同樣品牌在國內分別是499元、799元和799元……”在美國,Levi’s算不上什麼“潮牌”,大部分的牛仔褲每條都在40-50美元,有時甚至打折至20美元。而在國內,該品牌的牛仔褲得五六百元。Nike、愛迪達的新款運動鞋,美國賣到80-100美元,最貴不超過150美元,而國內專櫃中,價格上千元的比比皆是。
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麥當勞的一個套餐在5美元左右,小城市更是低至2-3美元。即使是那些上等的餐廳、需要穿著正裝出席的場合,一頓晚宴也就50-60美元左右,外加15%的小費。在中國有一些動輒上萬、十幾萬元的天價宴。
中國內地的交通費用相對比較便宜,特別是在北京。
北京與香港
在香港看演唱會的成本比國內低得多,“便宜大發了”。一般香港本地歌手演唱會最高票價平均只要500港元左右,就算王菲這樣的巨星,只要花980港元,就能坐到場內前排。而在北京,王小姐花了1000元人民幣買到的還是看台票,而最高票價是2200元人民幣。
網友微觀
@_浪潮之巔_:廣東生產的東西運到北京,運費比運到洛杉磯還貴。汰漬的洗衣粉,廣東生產,運到哈爾濱,運費比生產的成本還高。(後來寶潔不得不在北方再開工廠。)另外中國的零售稅是17%,美國各州不超過10%,個別州是零。
@余曉平:最近中國一直在熱傳美國的物價低於中國,特別是生活必需品方面,甚至換算成同一種貨幣都低於中國。從整體情況來看,美國人各項消費的支出所占收入的比例要遠遠低於中國人。如果考慮到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同時考慮到性價比,那么據我觀察,美國只有兩樣東西要比中國貴,一個是智慧財產權,一個是人工。
@Vincent_YFV:美國消費稅6%,中國vat(附加稅)17%但是可以抵扣,企業實際稅負和美國差不多,但消費者的稅負太高了,還有過路費等各種收費,以及土地財政推高的租賃及不動產價格,各代理環節的利潤和打點行政部門的費用,這些才是物價高昂的原因。
專家觀點
價格高不全因稅負重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岳樹民:境內消費品價格普遍高於境外的現象,有媒體稱最大的原因在於高稅負,這種說法並不客觀。定價策略、市場需求程度、產品運輸成本、場地租金等都會影響產品定價,不同的商品價格影響因素不盡相同。雖然政府確實對影響價格的某些因素負有責任,但“板子”不能都打在政府身上,應該通過科學嚴謹地調查,分清政府和企業的責任。國稅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靳東升:知名品牌的定價不一定按價值規律辦事。現在網友“曬”出的商品價格有些以偏概全,統計方法並不科學,不能以此斷定中國的消費水平就一定比國外高。
稅收調節應保證公平
國稅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靳東升:
關稅是一種特殊調節的工具,對於保護我國某些處於弱勢的產業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降低進口商品的關稅,可能損害一些國內企業的利益,因此有關部門要慎重權衡。
同時,如果要降低進口產品的消費稅和附加稅,也應該同時給國內的同類商品相應地“減負”,這樣才不會有悖於公平原則,干預和影響市場的正常運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研究員楊志勇:
價格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稅收肯定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從理論上講,我國的稅收確實有下調的必要,但由於目前間接稅已經成為我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稅制結構調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