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日頭

毒日頭

示例:《紅樓夢》第三十回:“這么熱天,毒日頭地下,曬壞了他,如何使得呢?”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我﹞讓出了玻璃門之後,在大毒日頭底下的塵土中趲行。”

作者簡介

十九世紀初期,美國作家傑克·倫敦,1876年1月12日生於舊金山,1916年11月12日死於突發性心臟病。他的著作曾在國內外贏得廣泛的讀者,至今仍為人們傳誦。他的許多小說,充滿了濃重的為生活而鬥爭的氣息。作品主人翁——無論是人或者是動物(他寫過幾部以狗為主人翁的小說)——都是生氣勃勃,生命力強盛到幾乎不可想像的英雄。
據過去一些文藝評論家的意見,以為倫敦的思想,受了世界上三個大學者的影響:一個是英國的進化論學者達爾文;一個是德國的科學的社會主義創立者馬克思;另一個是德國主張超人哲學的尼采。曾經有人認為他的《鐵蹄》(The Iron Heel)是他根據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寫的。他的中篇小說《亞當以前》(Before Adam)是根據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寫的。同時他作品中的主人翁仿佛多少都有些超人似的性格,都具有驚人的、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像是原始人一般的人物。
《毒日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最後的情節意味深長,主人公偶然間發現月亮谷原來是個龐大的金礦。但他默默把暴露的金砂掩埋好。因為他已經明白對他而言,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金礦。

作品簡介

第一部

在第一部里,年輕的主人翁在荒涼、寂寞的北極,在冰天雪地之中,竭盡生平的力量在嚴酷無情的自然力的包圍壓迫下,終於不怕北極無盡的嚴寒、冰凍、疲憊、飢餓,幾度絕處逢生,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戰勝了幾乎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小說描寫這冰封雪積的廣漠的去處,幾乎是鳥獸絕跡的地方,望出去只是白茫茫的一片,直到天邊。
但是他在這裡過著原始人一般的生活;他在追尋金沙;不怕危險,不怕寂寞、單調,有時飢不得食。他逐步征服了自然力,把荒原變成了城市。小說所寫的北極風光,曾經被認為是美國文學中的經典著作。
小說在這裡也寫了在北極生活的男男女女,和他們的戀愛故事。舞女弗立達為了遠方的愛人而投身於滿是冰雪的河流之中,恰好被毒日頭救了起來;而“聖母”卻為熱愛毒日頭而殺了身。當時毒日頭卻把戀愛看作天花一般可怕。

第二部

在第二部里,寫毒日頭從荒涼的北極回到所謂文明的美國大都市以後的生活。揭露了當時所謂文明的資本主義制度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撕下了都市大資本家的貌似文明而心存盜賊的虛偽的面貌;暴露了這些資本家在進行剝削、弱肉強食時的卑劣、無恥的本質。這些作為社會的柱石、工商界的重鎮的人物,諸如杜賽脫、李頓、格根哈馬都是這一類人物。而開電梯的瓊斯和在山村里種葡萄釀酒的老婦人等,則是活生生被人剝削的可憐蟲。所以毒日頭在這所謂文明的資本主義社會裡,也進行了一場血腥的鬥爭,他就是要攔劫這些殺人不眨眼的強盜的劫掠物;其艱難、殘酷,較之和北極的殘酷無情的自然力的鬥爭,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來,毒日頭在商業鬥爭中占了上風,取得了三千萬塊錢的財富,在當地山上種了桉樹,又造了輪渡、電車、自來水設備等有利於社會生活的事業。終於他撇下了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撇下了他所喜愛的雞尾酒,而歸依於愛情——他在北極時看作天花一般的愛情——和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成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個人主義的英雄。最後在他的眼前又發現了閃光的黃金,但是他不為所動,而且要把它完全永遠過去時在泥土之中。這似乎又使毒日頭變成了烏托邦社會主義中的人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