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亞歷山大是一個失業青年,卻有兩位女郎爭相愛他。一位是年輕護士維羅尼卡,她以高妙的性技巧以及熟悉各類色情笑話,令他樂不可支。另一位是徐娘半老的瑪麗,她供他食宿。既然她們都對他傾狂,他樂得來享受齊人之福。從此他不但兩面受寵,還可以讓她們爭得你死我活而坐收漁利。不過她們也不甘任他如此擺布,有時竟聯合對付他。
最終一個試圖自殺,另一個以結婚作為回心轉意的條件,筋疲力盡的他只好向婚姻投降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瑪麗 | 伯納蒂特·拉方特 |
亞歷山大 | 讓-皮埃爾·利奧德 |
維羅尼卡 | 弗朗科西斯·勒布倫 |
咖啡館顧客 | 安德列·泰西內 |
吉爾伯特 | Isabelle Weingarten |
亞歷山大的朋友 | Jacques Renard |
奧芬巴赫情人 | Jean-Noël Picq |
- | Jessa Darrieux |
- | Geneviève Mnich |
- | Marinka Matuszewski |
- | Jean-Claude Biette |
- | Pierre Cottrell |
咖啡館裡的男人 | Jean Douchet |
- | Bernard Eisenschitz |
商店裡戴太陽鏡的人 | 讓·尤斯塔奇 |
- | Berthe Granval |
- | Caroline Loeb |
- | Noël Simsolo |
- | Douchka |
職員表
製作人 | Pierre Cottrell、Vincent Malle |
導演 | 讓·尤斯塔奇 |
副導演(助理) | Luc Béraud、Rémy Duchemin |
編劇 | 讓·尤斯塔奇 |
攝影 | Pierre Lhomme |
剪輯 | Denise de Casabianca、讓·尤斯塔奇 |
服裝設計 | Catherine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1973年5月25日 | 第26屆坎城電影節 | 評審團大獎 | 《母親與娼妓》 | 獲獎 |
費比西獎 | ||||
金棕櫚獎 | 提名 | |||
1973年7月03日 | 第2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國際教會獎-推薦獎 | 獲獎 |
製作發行
製作單位 | Simar影業、杜洛斯電影、Elite影業、V.M.、Ciné Qua Non |
發行單位 | New Yorker影業(美國);人造眼(英國);Kinokuniya、Euro Space(日本);Good Movies(阿根廷)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細節 |
法國 | 1973年5月(坎城電影節) | 西德 | 1973年6月(柏林國際電影節) |
西德 | 1973年7月6日 | 美國 | 1973年10月5日(紐約) |
瑞典 | 1974年1月26日 | 美國 | 1974年3月25日(限定) |
芬蘭 | 1975年1月17日 | 美國 | 1997年12月12日(再映) |
希臘 | 1998年9月16日(雅典電影節) | 阿根廷 | 2001年1月13日(歐洲經典電影巡演) |
日本 | 2001年3月24日(東京) | 中國香港 | 2001年5月12日(“法影中的身體與欲望”主題展) |
阿根廷 | 2001年12月20日 | 阿根廷 | 2009年3月27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母親與娼妓》是在向人們訴說著存在的意義,充滿了絕望的色彩,冗長但富有哲學的對白,固定不動的畫面。影片在質疑著——性是否代表著愛的自由。也許性自由反而會帶來更大的獨占欲望,因為人的私慾和嫉妒始終無法使人得到真正的自由。而男主角的形象似乎也是巴黎知識分子的真實寫照——孤獨、脆弱、感性 。 (新浪娛樂評)
《母親與娼妓》從片名的含義來看,維羅尼卡與瑪麗實為一體的兩面,都是母親,又都是娼妓。最不幸的倒是那個年輕男人,在母親與娼妓之間無路可逃。影片暴露了20世紀60、70年代年代西方風行的“性亂倫”的種種醜態 。 (《電影評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