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畜繁殖率

母畜繁殖率

母畜繁殖率,亦稱牲畜繁殖率、產仔率,是衡量母畜繁殖能力和飼養管理成果的一項指標,是指本年內出生仔畜數占本年初能繁殖母畜頭數的百分比。

母畜繁殖率的計算

計算公式為:母畜繁殖率(%)=本年內出生仔畜數÷本年初能繁殖母畜數×100

一般按各種牲畜分別計算,在牧區也常以大牲畜和綿、山羊的混合頭數計算。由於豬的繁殖基本不受季節影響,在本年內選留的繁殖母豬,當年仍可產仔。因此,計算母豬繁殖率時,在公式的分母中應加上年內新選留,並在當年產仔的母豬數。此外,豬一年可產兩窩,一窩多仔,在評定母豬的繁殖成績時,除計算其繁殖率外,還需計算每窩平均繁殖率。計算公式為:

母豬每窩繁殖率(%)=本年內繁殖仔豬數÷本年內母豬產仔窩數×100

母畜繁殖率的影響因素

1. 先天不孕

一般是由於母畜的生殖器官發育不完整,例如子宮頸位置不正、陰道狹窄、幼稚病、異性孿生的母犢、兩性畸形等。在現代的家畜臨床醫學中,先天不孕的情況很少見,通常對於這一類影響母畜繁殖率的情況,工作人員一般只需要在育種工作中提前淘汰掉那些隱含有害基因的攜帶者。

2. 營養因素

家畜的日常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過高可能會降低受胎率,而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亦會造成家畜的抵抗力下降,影響母畜的繁殖性能;如果家畜的日常飲食中鈣磷比失衡也會影響母畜的生理,因此一定要注意家畜的日常飲食中各種營養元素的搭配問題。

3. 疾病因素

疾病方面的因素分為兩種,分為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傳染性的疾病包括布氏桿菌病、滴蟲病和生殖道顆粒性炎症等;非傳染性的疾病包括陰道炎、卵巢炎、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等等。這些疾病大多是由於母畜在產仔時無人看管或者胎衣沒有及時處理以及患有生殖疾病的母畜沒有及時治療或治療失誤等。

4. 配種技術因素

在實行人工授精的過程中,操作不規範,沒有嚴格的按照操作規程執行,消毒不嚴格,配種的時機掌握不好,凍精質量不達標,直腸的檢查技術不過關等,這些都會影響發情期母畜的受胎率,導致產犢時間間隔拖長,不利於母畜的繁殖。

5. 管理因素

對發情的母畜不能及時發現和對妊娠母畜的管理不善,可能引起失配、流產、生病等損失。因此要抓好母畜的日常管理工作,合理地進行家畜結構的分配。此外,對母畜繁殖情況要進行及時的調查,否則會造成母畜的繁殖率降低,配種後的檢查也是避免後天不孕的手段。

6. 氣候及環境因素

由於周圍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的改變,母畜的繁殖率會有很大的改變。不良的環境條件很可能會使不孕的幾率增大,例如養殖場小,家畜缺乏運動;養殖場內陰暗、潮濕、通風條件不好;不及時清理養殖場的垃圾,使得圈舍內的衛生條件差。

母畜繁殖率的提高措施

1. 種畜的選育

選擇好種畜是提高繁殖率的前提。對患有疾病的種畜要及時發現和治療,要嚴格控制好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蔓延。選擇單胎家畜時,要綜合考慮其性早熟的早晚、發情排卵情況、受胎能力及產仔間隔的問題。在選擇公畜時要了解其繁殖歷史,還要對公畜的一般生育狀況、生殖器官等各個方面做仔細的檢查,以確保良種。

2. 加強種畜的飼養管理

在飼養方面儘可能的滿足與繁殖有關的主要營養物質,注意供應全價蛋白質和充足的維生素、鈣、磷等,做到飼料種類多樣化。加強種畜的飼養管理也是保證種畜能夠正常繁殖的基礎,但也要注意避免營養水平過高,要想使繁殖的種畜具有健壯的體魄,就必須按照標準來進行飼養,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繁殖潛力。

3. 提高管理技術

要增強種畜的健康指數,就要保證種畜每天充足的運動量,使種畜保持性慾旺盛。每天定時打掃圈舍衛生,及時清掃圈舍內的糞便,並採用高效的消毒劑對圈舍進行定時消毒。圈舍內部的通風設備條件也會影響種畜的繁殖能力,所以必須改善調整好圈舍的空氣環境。

4. 改進配種技術

人工授精是提高母畜受胎率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對生殖器官反常的母畜。在對母畜進行授精時,應使用精液品質良好並符合標準要求的冷凍精液,在操作之前應該將母畜的外陰消毒、擦乾,然後使用直腸把握輸精法將精液輸送到子宮體,操作過程中要防止污染,輸精時間應儘量控制在排卵前12小時以內。

5. 做好發情記錄、發情鑑定和適時配種

要認真的做好母畜的發情、配種記錄,及時的發現發情的母畜,母畜在發情期間通常會伴隨著一些生理功能的變化;認真制定和嚴格執行種畜的配種計畫;加強母畜的飼養管理和保健工作;嚴格執行人工授精的操作規程,提高授精的技術,輸精時動作要輕,輸精部位要準確;做好保胎和保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有關的規章制度,提高飼養員的責任心。

6. 進行產後監控

對生殖完的母畜進行產後監控,從分娩開始至產後兩個月以內,通過觀察、檢查等方法,對產後的母畜實施以生殖器官為重點的全面系統的監控,發現問題時及時處理和治療,促進產後的母畜生殖機能儘快的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