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轟-7轟炸機

殲轟-7轟炸機是中國第一種較現代化的中程打擊機,自1992年預批量生產型服役以來,便不斷參加包括台海演習在內的沿海演習。而從1994年1月定型投產至今,改良型的研究業已展開。


西飛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已於1995年著手進行改良型的設計工作。轟7A的改良型
可能稱為轟7A,最大的改變是換裝俄制發動機,以AL-31SM發動機取代轟7現用的斯貝MK
-202發動機。AL-31SM是殲11的心臟,它是蘇-27的AL-31F推力增強型發動機,單台
的最大後燃推力近13噸,兩台AL-31SM的推力可使轟7A的空戰推重比接近1.1,使其載
彈量倍增至10噸左右。此外,轟7A將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並擁有更完善的導引武器能力。
轟7A的固定武器可能與殲十一樣,為一門重110千克的6-23型6管23毫米改良型機
炮。轟7A至少擁有10個外載掛架,除了能使用AM-39、C-601/611、C-801/802、新型C
-803超音速反艦飛彈、還會配備俄羅斯授權仿製的Kh-65SE亞音速巡航飛彈,以及一併引
進生產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艦飛彈、Kh-31P超音速反輻射飛彈,更先進的Kh-
41蚊式超音速反艦飛彈。蚊式飛彈發展源自Kh-31A,發射重量4.5噸,彈頭重320千克,
使用慣性及主動/被動複合制導,在高/低空的射速分別是3.0和2.1馬赫,最大射程分別可
達250和150千米。現代2型驅逐艦上的3M90系列改良型反艦飛彈,亦可掛載在轟7A上使
用。
其它適用的短、中程對地攻擊武器還包括現役和研製中的國產與外國制傳統炸彈、雷射
制導炸彈,與之配合裝備至少包括:由607所研製,正進行最後試驗的藍天全天候低空導航
莢艙,以及613所研製的前視紅外/雷射瞄準組合莢艙等。中國可能也在研製聯合直接攻擊
之類的先進多功能空射武器,這些武器現正在由014中心等單位研究開發中。
目前轟7A並未確定使用國產或進口的火控雷達系統,但以殲八-2M及殲十的情況分
析,採用俄制系統的機會較大,轟7A因此也能發射R-73M、R-77、R-27系列俄制空對空
飛彈,甚至配備中國發展中的第四代發射後不管中程空對空飛彈。配備這些武器系統和換裝
AL-31SM發動機,將使轟7A的性能大幅提高,對空/地的綜合作戰能力遠優於現役的轟7。
轟7A改用AL-31SM渦扇發動機後,雖然性能上大幅提升,但對飛機的氣動外型產生重
大影響,加上全面更新機載設備,整個工作量相當於重新設計一次。轟7A是西飛首種採用
電腦輔助設計和電腦套用工程技術研製的軍用飛機,它在發動機、航電系統、武器系統與殲
十殲十一和SU-27“側衛”戰鬥機有高度的通用性,將使下個世紀中國主力戰鬥機的生產
和後勤維護達到極佳的效率。
雖然轟7現用的渦扇9發動機高速性能好,穩定可靠,維護方便,經濟性佳,翻修壽
長,故障率低,但也存在低速性差,耗油量大,加速性慢,推力不足等缺點,不能與現役或
未來的戰鬥機匹配。其整體技術仍停留在近30年前的水平,甚至較中國自製的渦扇6等還
差,而且尚未完全實現國產化,明顯影響了轟7的性能和發展。
AL-31SM源於:“側衛”家族中S/SK、UB、蘇-30K/M/MK上共用的AL-31F雙轉子加
力式渦扇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在研製過程中曾遇到過多種極大的困難,在10年間動用了51
台試驗發動機,解決了658個難題,工獲得128項專利。蓋機採用了模擬式電子綜合控制器
(AL-31SM改用全數子式〕,能把工作狀態發揮到接近極限值,當電子綜合控制器故障
時,會自動轉換成機械-液壓系統控制。另外還具有多種參數監視系統、設計舉獨創的防喘
振系統和渦輪冷氣控制系統等。AL-31SM發動機目前的價格為300萬美元/台,不帶加力器
的AL-31F曾以6台共用的方式裝在“暴風雪”號太空梭上進行大氣層試驗,是一種優秀
的發動機。因為渦扇9的最大直徑和長度分別是1093毫米和5205毫米,與AL-31F的
1300毫米和1950毫米不能相容,更不用說略有變動的AL-31SM。所以,勢必重新設計後段
機體。更新的發動機直徑較大和長度略短。涵道比由0.62降到0.6,總增壓比由20增至
23.8,渦輪進口溫度由1167度升至1392度,各種推力狀態下耗油率亦下降,但發動機推重
比卻由5.05升至8.173,對提高飛機性能的作用十分明顯。由於渦扇9的氣流量只有96.2
千克/秒,少於AL-31F的112千克/秒,所以轟7A的進氣道必須擴大。為適應單台發動機
重量由1842千克降至1530千克,以及飛機重新配重和載彈量的增加,數模混合自動駕駛儀
三重線傳操縱系統必須重新設計。轟7A將裝上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研製的全數字式自動
駕駛儀和四重線傳操縱系統,該系統採用冗餘度技術和16位中央微處理器,已相當於美軍
MIL-STD-1750A軟體指令控制。
隨著線傳操縱系統可靠性的提高,轟7A將放棄舊式的2A3H-C9C鋸齒狀帶翼刀翼型,
改用新設計的中等後掠角帶前緣襟翼式上但翼。另外為提高隱身性能和強化氣動外形,西飛
準備為該機引入S型進氣道,以減少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和紅外線信號特徵,也可能局部采
用翼身融合技術,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套用將會明顯增加。轟7A也將會是中國首種電腦輔助
設計修正外形的半隱身戰鬥機,在配合新研製的吸波塗料的情況下,該機被探測機率應當會
有相當程度的減少。
轟7A將配備中國、西歐和俄羅斯的航電系統。根據要求,座艙內兩個座位都裝有國產
廣角抬頭顯示器和2~3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也可能配備頭盔瞄準具。各顯示器都可用多
路視頻複合記錄分系統予以監視。導航系統準備用618所研製的INS/GPS組合導航系統做更
換,另外加裝一套環形雷射陀螺。轟7A的抬頭顯示器能與自動駕駛儀交聯,即使飛機改變
航向,瞄準線仍能穩定壓在目標上,另外還繼承了轟7A具備連續計算釋放點、連續計算命
中點等功能,並加裝一台角速度轟炸系統,以提高自由落體武器的命中精度。新修改的側滑
角感測器能供火控系統修正側滑角對武器的影響,同時也提供導航武器精確計算風速、風向
之用。為發揮轟7A的最大威力,機上可能加裝一套海上霸王式預警機作信息交換用途的數
據鏈,採用的將會是馬可尼公司或國產型號。這將是中國第一種有數據鏈的飛機。
雷達方面目前並未確定使用哪一國產品,推測轟7A採用相位電子雷達聯合集團
(Phazron)為該機開發的多功能脈衝都卜勒雷達的可能性很大。中國要求這種雷達具備轟7
上243H“鷹眼”雷達的地貌跟蹤功能,可靠性、穩定性和維修間隔還必須大幅提高。採用
俄制雷達是有利於縮短研製時間的唯一選擇。軟體設計可能採用051G、052型驅逐艦上的法
國TAVITAC作戰系統,由大陸科研單位自行編寫。
轟7的電子戰系統性能雖然是中國現役戰鬥機中最好的,但也只是優於F-4和米格
23/27,只能反制SA-6之類的防空飛彈的攻擊,雖然與先進水平有20年以上的差距。根據
研究指標來看,轟7A的電子戰能力至少達到90年代中期水平,才可能在現代防空火網中生
存。相信整套設備會同時採用中國和西方的組件,也可能有俄羅斯的某些技術支援,並且會
裝上中國第一種紅外/雷射干擾機和多頻道戰術干擾莢艙。因為轟7A具有載彈量大、機內容
積大的特點,除了考慮加掛浮錨式空中加油設備當夥伴加油機外,更可考慮修改為轟偵7A
電子偵察機,甚至是類似EF-111電子戰飛機的改良型。型號可能是轟電7A,具體發展要
待轟7A誕生後決定。如果能配備上述三種輔助飛機,轟7A系列將能暫時彌補中國沒有航空
母艦的不足,若國產超音速戰略巡航飛彈研究成功,企打擊範圍更可以大幅延伸。
轟7A的關鍵航電設備和軟體將由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613所自行開發,內含綜合武器
控制系統和自動機動攻擊系統。更先進的綜合火力飛行控制系統雖然已取得技術突破,但還
不能確定是否來得及配備在首批生產的轟7A上。新機上的系統自檢和內建更換能力會比轟
7大幅提高。該機幾乎已確定改用VICOR公司生產的電源組件作為機內電子組件的電源系
統,這種組件已用在多種航電系統和飛機上,曾在殲十和轟7進行過廣泛試驗,將是中國新
一代國產戰鬥機和航電系統的理想制式電源。
在外掛管理和機內電子信號傳輸方面,轟7A全面按照美軍標準設計。飛機的標準武器
掛載管理系統由掛載管理處理器和掛架接口裝置組成,根據未來作戰環境需要,中國選擇了
美軍全面推廣的MIL-STD-1760A外掛管理系統,並於90年代初修改頒布。1776A可通過
奪路匯流接口(MBI)
滿足美軍MIL-STD-1553B規格的信息鏈路設備傳輸數位訊號要求。目前採用1553B信
息鏈路設備的中國軍用飛機強五4/M、強五5、轟7、殲八3、殲十等。以此為基礎,轟7A
將率先在組合式航電系統中使用Ada95標準軍用計算機語言。改良後的轟7A體積增加,翼
面積更大,長寬比略小,最大平飛速度約2.0馬赫,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5噸,與蘇-24、F
-15同級,作戰半徑和航程與蘇-27相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