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旅行社

殭屍旅行社

殭屍旅行社,指的是長期沒有經營業務的旅行社。比如2016年雲南有800多家旅行社,昆明有400餘家,但是昆明有一半數量的旅行社長期沒有經營業務,在業內就被稱之為殭屍社。由於行業沒有強制退出標準,所以這些旅行社即便不開展經營業務,也始終存在。以“賭團”的心態經營,有利潤就接單,沒有盈利就不開展經營業務。對此,行業主管部門調研之後,認為旅行社的問題在全國都帶有共性,要改變這種“殭屍社”的局面,需要在行業中扶持一些大的旅行社,樹立起行業的標桿,引領整個行業結構最佳化發展,鼓勵旅行社集團化發展趨勢。

現象

殭屍旅行社殭屍旅行社
“殭屍旅行社”在全國都是一個帶有共性的問題。其中昆明有一半旅行社是“殭屍社”,要是算上全國其他地方,不知又有多少旅行社是“殭屍社”。零負團費模式導致殭屍社到達一個臨界點。雲南是這種模式的重災區,零團費早已做不到,而昆明旅行社多是負團費接客,且在近兩年愈發厲害,已經達到每位遊客負1600元的地步。也就是說,外地的組團社每發一位客人給昆明的地接社,地接社不光不掙錢,還要以每人1600元的價格倒貼給上游(不含機票)。兩年前,地接社需要倒貼1000元。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昆明很多旅行社靠高回扣、高佣金才能活下去。“雲南的玉器、銀器資源是一大特色,購物店就採取返傭的方式,給旅行社回扣,最多達到70%,即珠寶商每賣100元商品,要向旅行社交70元。”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導遊表示,購物返傭給旅行社的誘惑太大了,所以現在旅行社在賭機率。而因為要向旅行社交錢,這就直接促成了珠寶商家提高定價。

以前旅行社還可以做到盈虧平衡,現如今昆明旅行社只要開張就虧損。昆明旅行社間的競爭很慘烈,已經過剩。很多旅行社以“賭團”的心態經營,有利潤就接單,沒有盈利就不開展經營業務。儘管如此,行業卻沒有強制退出機制。

危害

殭屍旅行社殭屍旅行社
那些“殭屍社”苟延殘喘、苟且偷生,不光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有的可能是國有旅行社,無望恢復生氣,卻在享受公共財政扶持或補貼而免於倒閉,這顯然是對財政資金、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無謂消耗,吞噬了經濟活力。

“殭屍社”往往是旅遊產業不健康的毒瘤之一。雖然它們不容易起死回生,但仍具有較強的“吸血”性。因為它們以“賭團”心態經營,有利潤就接單,沒有盈利就不開展經營業務。所謂“賭團”,就是以“零團費”和“負團費”為誘餌,卻把所有成本支出都押在遊客購物返傭上,參團遊客購買能力強,它們拿到的回扣就多,不會賠錢甚至利潤很大,反之則賠得一塌糊塗。

可以說,只要有“殭屍旅行社”存在,旅遊強制購物就不會消失。因為這類旅行社本身就“僵”在旅遊市場,根本不願意甚至沒能力養一批導遊,依法與導遊訂立勞動契約,依法嚮導游支付勞動報酬。它們自身都在“賭團”,顯然就會放任甚至要求導遊強制遊客購物。這些年,低價團、“零負團”、強制購物的利益鏈條為何難以打破。根本原因恐怕正在於,其背後的“殭屍旅行社”沒得到有效清理。

治理

殭屍旅行社殭屍旅行社
要真正消除旅遊業的強制購物現象,就要“擒賊先擒王”,將那些時不時冒出來做“一槌子買賣”的“殭屍旅行社”清理出旅遊市場。這類“殭屍社”要么是小、散、弱旅行社,完全可以通過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將它們淘汰出局,反而有助於規範經營的旅行社做大做強。有的“殭屍社”掛靠於大旅行社,大旅行社對之管理粗放甚至失控,也就成為“殭屍”一般的存在,也應該清理,並整治掛靠之風。

消除“殭屍旅行社”,還需在行業中扶持一些大旅行社,鼓勵旅行社集團化發展,樹立起行業標桿,引領整個行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像雲南有800多家旅行社,僅昆明就有400餘家,市場哪裡需要那么旅行社。供給嚴重大於需求之下,旅行社窮盡手段開展惡性競爭也就難以避免。有必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完善強化旅行社退出機制,及時將“殭屍社”和嚴重違法違規旅行社清出市場,是當下必做的功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