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密林的悄悄話
前言
《望海潮》:江風海韻賦新詞
題記:著名書法家教育家楊圭言、中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重慶市助學園區主任、前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楊圭言一行來南通市崇川考察採風。期間,圭言與餘歡聚,重續闊別42年的大學同窗前緣,贈自己最得意的書法精品巻軸自度詞《望海潮》。余忝為圭言同窗,亦步圭言詞原韻和詞《望海潮》,為江風海韻添一段佳話。現將應圭言之約,為他的解讀以及和詞附後,以餉同好。
楊圭言原詞:《望海潮·舊夢再續》
巴山夜雨 秋聲入耳 喚得舊夢再續 彭城當年 書生意氣 執手雲龍放鶴 恰戲馬重演 下淮海弄潮 大風歌落 黿頭憑欄 千里帆影送遠目
四十一年閒卻 驚年輪無蹤 往事如昨 曾經滄海 甘苦自知 漫嗟成敗榮辱 嘆山重水複 正漁歌唱晚 衰草凝綠 黃花碧雲 化作人間晚晴曲
與祖濤同窗五載,意氣相投,情同手足。終有彭城匆匆一別,從茲天南海北,四十餘年不曾謀面;可見人生無定,世事難料。當年少年郎,今已逾花甲,不甚唏噓之至,賦得望海潮一首,聊寄心跡。
註:
1、 公元前206年,蓋世英雄項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之徐州),於城南的南山上,構築叢台,以觀戲馬、演武和閱兵等,故名戲馬台。“戲馬重演”,隱喻“文革風潮”也。
2、 黿頭渚,太湖名勝。68年春,吾與祖濤曾在此憑欄送目,說古論今-
作者介紹:楊圭言 男,1945年3月生,江蘇無錫人。筆名任南、蘇南。早年畢業於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前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2005年退休)。現任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重慶市助學園區主任。國學功底厚重,對中華古詩詞和現代新詩的研究自成一家。其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被國家教育部高教司指定為“大學生必讀書目100種”之一。致力於書法創作及書法理論研究數十年,書法理論著作有《書法藝術散論》等多部。尤擅長行書,字形融篆,隸,行,草於一爐,筆力遒勁,筆勢沉穩,底蘊深厚。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獲獎,並被收入多種書刊。名載《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國教育家》,《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2003年被吸收為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
這首《望海潮·舊夢再續》詞作於2008年秋,據作者自雲,是為思念四十餘年不曾謀面的老友——我而作。該詞秉承柳永首度曲《望海潮》大開大闔風格,以“巴山夜雨”四字起筆。巴山,大巴山脈,山勢雄奇。巴山夜雨,典自李商隱《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寫思故友的名詩,作者又正好身處巴渝,因此用此典起首甚是妥帖,堪稱妙筆天成。“秋聲入耳,喚得舊夢再續。”“秋聲”,典出歐陽修《秋聲賦》。舊夢,反覆出現的夢。續,連線。呼喚的一個“喚”字,為點睛之筆。客居巴山異鄉思故友,夜雨淅淅瀝瀝、纏纏綿綿,秋聲“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澎湃”(見歐陽修《秋聲賦》),如聲聲呼喚,使反覆重疊的夢境得以延續。
“彭城當年,書生意氣,執手雲龍放鶴。”彭城,今徐州,當年蓋世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1962年起,圭言兄與余在徐州師範大學同窗五載。同學少年,豪氣澎湃,登雲龍山頂蘇東坡當年之放鶴亭,志存高遠。這一句一掃前句孤寂蕭颯,釋放抒發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大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豪情,兩個意氣風發、俠骨忠腸少年郎的形象躍然紙上。
“恰戲馬重演,下淮海弄潮,大風歌落。”恰,正巧,適逢。戲馬,西楚霸王項羽當年馴馬、練兵、演武之戲馬台,建於古彭城(今徐州)城南。“戲馬重演”,隱喻文革風潮。1966年暑假開始,圭言與余等這一屆大學生畢業分配方案已公布,卻突然宣布全部留校參加文化大革命。一代精英,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猶如精衛蹈海、夸父追日。圭言與餘一開始也滿腔熱情,義無反顧,全身心投入。弄潮時代浪尖波谷。“大風歌落”,是那個文革“旗手”江青的一道“文攻武衛”動員令,驚醒了部分先覺的弄潮兒。眼見“文化大革命”已變成為爭權奪利而大打出手的“武鬥角力場”。圭言與余如同 被一盆冷水澆頭,幡然頓悟、急流勇退、避之不及。“黿頭憑欄,千里帆影送遠目。”厭倦派性武鬥,圭言與余毅然南下江南,登無錫太湖名勝黿頭渚,憑欄遠眺,說古論今,看葉葉白帆遠去,心潮逐浪,思緒茫茫。這短短二十五字,描盡文革風潮中一代青年學子起落多變的命運和跌宕無定的心緒。
詞的下闕寫古彭城匆匆一別後的人生經歷和同窗之間隔不斷的手足深情。“四十一年閒卻”。“四十一年”,實數離別歲月之長。“閒卻”,典出周密(宋代詞人)自度曲《玉京秋》“玉骨西風,恨最恨,閒卻新涼時節”。原意為嘆息功名未立:今人大多引申為時光飛馳,人生短暫。“驚年輪無蹤,往事如昨。”“年輪”,木本植物莖桿橫斷面上的同心花紋。“驚”,忽覺。貿然回首,不覺時光已飛逝四十一年,種種往事分明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一樣。
“曾經滄海,甘苦自知,漫嗟成敗榮辱。”文革是我們那一代青年的煉獄,也是那一代青年的熔爐。經歷了文革洗禮的我們那一代人沒有垮掉。在滄海桑田的社會大變革中,我們的苦與甜的主流價值觀得到確立,對事業的追求依然執著,對個人的升遷沉浮則已從容淡定。這十二個字,以情代述,看似平淡無奇,卻蘊意頗豐,把“當年少年郎,今已逾花甲”的兩位主人公四十餘年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從激越到淡定的人生態度,以及時代滄海桑田之變遷巧妙地作了交代和傳達。
“嘆山重水複,正漁歌唱晚,衰草凝綠。”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老驥伏櫪,感慨人生的陡谷險灘已然越過,眼下,夕陽壯美,沐浴時代春雨,連衰枯的草也一片蔥綠了。這一句融比喻、借代、雙關等修辭手法於一爐。大筆如椽,給自己,給同窗,也是給歷經文革動亂和三十年改革開放並從一線退下來的一代老人畫像。生薑老更辣,圭言書法藝術,更見爐火純青、人書俱老。筆走龍蛇,身手更鍵。余忝為圭言同窗摯友,中學教育無私奉獻幾四十個春秋,不輟筆耕,亦有小成。“黃花碧雲化作,人間晚晴曲。”詞的最後一句,“黃花”,菊花。喻老友老人,老景芳華。由全詞開篇思念同窗故友到此推及一代老人。“碧雲”蘭天下的彩雲。藍天彩雲下菊花爭艷,喜看人間閒雲野鶴,一曲高唱夕陽紅。
附:張祖濤和詞
《望海潮·步圭言《望海潮》原韻》
江濱景勝 紫琅疊翠 故人遠自巴蜀 畫舫碧波 星浮水霧 濠河十里柳綠 梅謇憩熏閣 佳話有新說 東皋生色 觀日圓陀 茫茫一線水天闊
桃園舊徑新屋 嘆四十二年 雁書重讀 寄意軒轅 龍蛇大澤 執手兩鬢霜白 看後輩風華 喜點點多嬌 花滿錦軸 明日總是好景 大風譜新曲
己丑五月,圭言偕廣貞赴通城,與餘一家歡聚;重續闊別四十二載之前緣。其間,讀圭言《望海潮》,心潮迭起,浮想聯翩。五月二十一日,餘67歲生日,夜不能寐,步圭言原韻,一曲遙寄。
註:
1、南通市更俗大劇院二樓新建梅歐閣,塑有當年張謇、梅蘭芳、歐陽予倩一代英傑品茶敘話的坐像。
2、圓陀,江蘇省南通啟東市圓陀角旅遊名勝。長江、黃海於茲交匯,大陸東臨黃海最佳觀日出之處。
3、大澤,大澤鄉。陳勝、吳廣反秦首義之地,距古彭城近在咫尺。“龍蛇大澤”,諷文革期間自命天將大任,不諳世事,亦指圭言在書法領域之大造詣及餘四十餘年筆耕之有成。
2012年5月21日寫於司馬運河居
基本信息
作 者: 張祖濤
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發 行: 中國文化出版社發行部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中路威爾夏大道3C
責任編輯: 雨 涵
裝幀設計: 張圓圓
印 刷: 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 787×1092mm1/16
字 數: 300千字
印 張: 19.5
版 次: 2012年6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31.50元
作 者 簡 介
張祖濤,1943年生,1966年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中國共產黨員,南通市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語言學會會員,中國歷史學會會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江蘇省如皋市丁堰中學副校長(2005年退休)。主要著作有史學、語言學、寫作學、影視評論、時評雜文等等200多萬字刊發出版於全國各級各類報刊及出版社。入選《中國專家人名大辭典》。《一代廉吏兩成龍》、《明朝李侍堯》、《袁世凱三令捍衛西藏主權》、《袁世凱四招終結大蒙古國獨立鬧劇》、《歷史上的高俅是奸臣嗎》、《魯迅與蔣介石的恩怨》等名篇被《中華魂》、《雜文月刊》、《文史博覽》、《文史天地》、《百家講壇》等以及網路媒體以名家名作推介。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蟲》雜誌社、《藝術+》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本社國內特約編審處是中國文化出版社授權設定大陸地區唯一的代理機構,全權代理出版社在內地的圖書組稿、編審及出版業務,辦公地址在北京和天津地區。本社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各地特約編審處是本社在各城市的特約代理機構,業務受國內特約編審處協調統籌。 總社地址: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