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62年,《常德師專學報》創刊。
1991年,《常德師專學報》更名為《武陵學刊》,正式啟用卷號,蔣道保同志書寫刊名。
1995年1月15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武陵學刊》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刊期為雙月刊。
1996年12月,在湖南省邵陽市召開的湖南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武陵學刊》被確定為湖南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理事單位。
1999年7月,更名為《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更名為《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更名為《武陵學刊》;11月27日,《武陵學刊》更名一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武陵學刊》設中華德文化研究、文學、語言、法律、歷史、政治、教育、哲學、法律_智慧財產權研究、政治·經濟、文化、環洞庭湖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等欄目。
《武陵學刊》特色欄目主要有“中華德文化研究”和“環洞庭湖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中華德文化研究”欄目2010年設立,形成了“依託地方文化、傳承創新中華文化、服務時代和現實”的欄目定位。刊發的文章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精神文明導刊》等轉載。
2013年,“中華德文化研究”欄目被湖南省期刊協會評定為“優秀欄目”。
“環洞庭湖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欄目開設於2000年,刊發文章涉及洞庭湖生態安全、水安全、糧食安全、現代產業布局、城鄉統籌、社會管理諸多方面,為湖南省制定《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提供了思路和學理支撐,對洞庭湖地區的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形成了推力。
人員編制
據2018年5月《武陵學刊》官網顯示,《武陵學刊》編輯委員會擁有編委15人。
編委:丁德昌、龍獻忠、李海軍、劉春花、劉春暉、肖學周、吳修林、張文剛、賈先文、夏子科、黃向陽、梁光焰、彭保發、熊英、魏飴
學術交流
2013年7月30日,第十六屆全國套用寫作學會年會在湖南文理學院召開,校長魏飴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與會的專家、教授為湖南文理學院主辦的全國高校百強學術期刊《武陵學刊》撰寫建言獻策。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2012年,《武陵學刊》入選為“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2015年,《武陵學刊》入選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研究發表
據2018年5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武陵學刊》共出版文獻4665篇。
據2018年5月2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武陵學刊》載文量為3430篇。
影響因子
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期刊信息檢索中心統計,《武陵學刊》2014年被轉載文章14篇,在2376種被檢索的期刊中排名第629位,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45位,在湖南省綜合性大學學報排序中排名第第5位;2015年被轉載文章23篇,在2187種被檢索的期刊中排名第392位,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34位,在湖南省綜合性大學學報排序中與《湖南大學學報》並列第一;2016年被轉載文章29篇,在2191種被檢索的期刊中排名第268位,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24位,在湖南省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1位。
據2018年5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武陵學刊》總被下載782260次、總被引1294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317、(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65。
據2018年5月2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武陵學刊》被引量為4316次、下載量為53676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武陵學刊》影響因子為0.3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3933名。
榮譽表彰
1992年,獲湖南省高校學報研究會“優秀期刊”三等獎。
1996年11月,在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召開的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第三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武陵學刊》榮獲“優秀會務工作單位”獎,蔣祖順同志獲“優秀會務工作者”獎。
2006年、2010年、2014年連續三屆被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辦刊宗旨
《武陵學刊》遵循“學術性、創新性、地方性”的辦刊宗旨,堅持理論研究與關注現實相結合、巨觀研究與服務地方相結合、特色研究與追蹤前沿相結合的辦刊思路和學術品格。
期刊領導
現任領導
主編:魏飴
執行主編:張文剛
主任:魏飴
副主任:龍獻忠
歷任領導
主編:劉廉泉、許成林、朱有志
編輯部主任:蔣祖順、許成林、劉平正、楊萬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