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簡稱武漢開發區一中)是由開發區管委會1996年投資興建的寄宿制公辦學校,坐落在風光秀麗的三角湖畔,開發區教育園區的中心地帶,毗鄰江漢大學和東風汽車公司總部,是一所高起點的現代化省級示範高中。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都是按照華師一附中標準從全國各地招聘來的,現有特級教師語文二人、數學一人、英語一人、政治一人、物理一人、化學一人。
教學設施
學校新校區於2002年8月落成,占地200畝,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設計辦學規模為36個教學班。校園布局按教學、生活、體育運動三個功能分區。教學樓群寬敞通透,實驗樓群現代幽靜,科藝樓群優雅別致,公寓樓群嚴謹向上,學生食堂整潔舒適,體育館、游泳池可承辦省級體育比賽。校醫務室、汽車教學實驗基地等設備均達到一類標準。圖書館藏書近8萬冊,教師和學生閱覽室可閱讀期刊數百種。寬頻校園網實現了班班通、室室通,班級網路系統、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標準化考場監控系統、校園智慧型廣播系統等都已全面投入使用,校園四周圍牆還配備了安監網。教學設備齊全,安全設施完善,育人環境優良,為莘莘學子發展個性、展示才華提供了一流的平台。
教學成績
在蔣良初、趙群山、徐學海三任校長的領導下,學校獲得了又好又快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一批批像鄒慕晨同學(提前保送武漢大學)那樣獲得省、市及全國各類競賽獎勵的學子不斷湧現,高考升學率也保持在98%以上。2007年高考,高二學生胡微子以640分的優異成績喜中武漢市高考“少年狀元”,並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近年來,學校為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法國INSA等重點名校輸送了大批優秀新生。2009年在全國重點大學小語種單獨招生中,學校首屆法語特色實驗班有20多名同學分別被武漢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黑龍江大學等提前錄取。省市主流新聞媒體曾多次報導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管理模式
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出了一整套適合於寄宿制學校和諧發展的管理模式。全校126名任課教師敢於創新,樂於奉獻,把教育教學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有機結合,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科學統一,在小班制教學輔導中全程跟蹤學生學習,確保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學業成績提升。學校教輔人員愛崗敬業,真誠服務學生。學生公寓內專職生活老師精心指導學生起居,學校大門口專業保全嚴格把關學生進出,校園各功能區文明示範崗及時督促學生行為。科學、嚴謹、規範的管理讓校園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所獲榮譽
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創業,學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1999年被批准為武漢市比照重點中學,2001年晉升為武漢市重點中學,2003年通過武漢市市級示範學校評估,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示範中學。學校先後被授予:武漢市“文明單位”、“全國教育科研實驗校”、武漢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武漢市“創新素質實踐行先進單位”、武漢市“德育六有六創先進單位”、武漢市“綠色學校”、武漢市“校園環境建設先進單位”、武漢市“體衛藝條例達標學校”、武漢市“特殊教育先進單位”、武漢市“普通高級中學物理學科基地”、“湖北省及中南地區基礎教育法語特色實驗基地”等。
到校乘車路線:漢口乘208、585、597路專線車;武昌乘596、202路專線車,202、596、597到三角湖站轉乘208或585到泰合百花園站下車即到。
附錄:“兩主四環”高效課堂
【獲得武漢市十佳教學模式獎】
“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概述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一、生成背景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全面進步的歷史條件下,教育事業的發展如何更快更有效地適應並滿足時代對人才培養和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待破解的課題。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素質教育的推進已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相對教學內容的改革,更為關鍵的任務,是轉變教學方式。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新時期的中學教學,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為學生創造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和人格,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思維,磨鍊心智。誠如愛因斯坦所言,想像力永遠比知識更重要。
課堂是實施教育教學的核心陣地,能否建設科學、高效的課堂,直接關係著新課程改革的成敗。鑒於此,打造高效課堂,探索教改新路的活動,在眾多學校如火如荼地展開。
武漢開發區一中是一所建校歷史不足二十年的新學校,起步雖晚,但發展勢頭強勁。自評為省級示範學校後,學校步入快速發展軌道,面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學校不甘落後,在“主體教育”辦學理念的引導下,積極致力於高效課堂建設,力求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理論基礎
1、主體教育思想
主體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作為教師教育活動的對象或客體是相對的,暫時的,而作為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卻是絕對的,長期的。學生是有著主觀意志的生命個體,應該享有自主選擇和自我發展的權利。主體教育思想強調,現代教育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雙向協同活動的過程,教師應把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作為一項核心目標。學生的主體性集中體現為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實現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必由之路。主體教育思想還特別倡導,現代教育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教學環境應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和諧生態。
主體參與、合作學習、差異發展、體驗成功是主體教育的關鍵字。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在當代的新發展,它強調學生的巨大潛能,認為教學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髮點,引導他們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認為學習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過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只能靠他們自己的建構來完成。強調學習應是主動的行為,學生不是被動的刺激接受者,學習過程並不簡單是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形成優美學習環境的四個要素。
3、新課程教育理念
新課改教學的本質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教學重教輕學,重認知輕體驗,重結果輕過程,輕視甚至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意識,有意無意地將學生置於學習過程的從屬地位,絕大多數學生不會主動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計畫,不會主動執行學習任務、安排學習內容,不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會自主合作地去解決問題,這種以被動性、依賴性、機械性為特點的學習方式,會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不斷銷蝕,嚴重束縛學生個性和人格的發展。因此,推行新課改的要務是變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為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點的主動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其核心內容。
三、模式呈現
(一)模式名稱:“兩主四環”高效課堂。
(二)模式定義:“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是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評、質疑求證四個基本環節,完成教學目標並實現學生多方面發展的課堂。
(三)模式詳解
1、關於“兩主”: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所謂“以學生為主體”,是指基於主體教育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精神,基於“主體發展”辦學模式的要求,使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課堂,主體性得到最大限度彰顯的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所謂“以教師為主導”,是指基於主體教育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精神,基於“主體發展”辦學模式的要求,使一直以來處在課堂統治地位的教師,自覺實現角色轉換,成為學生主體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
2、關於“四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評,質疑求證。
自主學習:高效課堂的第一個環節,即學生求證欲望、自覺生成、主觀感受、自覺建立、新舊經驗自覺碰撞的環節。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本著既備知識,更備學生的原則,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把握、二次加工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出供學生使用的“導學案”,實現課堂主導的第一步。二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得到充分實現的前提下,主動並獨立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鞏固。三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完成之後的結果呈現,即逐項陳述“我的思考”“我的發現”和“我的疑問”。
自主學習的環節,就是主體覺醒的環節。
合作探究:高效課堂的第二個環節,即學生主體交流融合、協作聯動、共同探究的環節。各學科小組(6人或8人組成)在學科組長的組織和帶動下,圍繞導學案上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以及第一環節完成之後自我篩選的問題,展開積極而熱烈的討論探究。正見與誤見碰撞,共感與個感交織,新知與已知共生。主體性已被激發,熱情已被點燃,探究之樂,合作之樂洋溢在課堂的始終。最後,小組對問題答案進行整理後形成統一結論,預備“展示點評”。其間,老師巡視觀察,接受個體諮詢。
展示點評:高效課堂的第三個環節,即主體學習成果具體呈現並經自我論證、小組及個人風采、主體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環節。在規定的時間內,各學科小組預先安排的負責展示的成員(展示輪流制)將本組學習成果呈現於展示黑板上,展示要求工整、清晰、美觀。隨後各組負責點評的同學(點評輪流制)逐一登台,對本組探究結果進行解說、佐證,最後以記分形式得出點評結論,並準備接受相關質疑。展示的過程,就是回報勞動付出的過程,就是主體價值體現的過程;點評的過程,就是對主體價值產生認同的過程,就是主體思維和表達能力得到歷煉的過程。在此期間,教師密切關注環節實施的狀況,並根據需要做好“點評”之點評的準備。
質疑求證:高效課堂的第四個環節,即主體探究活動在更高層次上展開,通過自由、公開、激烈的質疑、論辯,求得最終結論,從而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的環節。小組展示點評的過程,只是解決問題的初級階段,體現的只是少數人對問題的認知、質疑、論辯之後,方能形成廣泛的共識。在此環節中,主體的思維之河在歡快地流淌,智慧之燈被充分點亮。置身於這樣的課堂,領略的不僅是知識的鮮活,更是創新的快樂。在課堂知識最終生成階段即求證階段,教師可適時適機在方向引導、規範呈現等方面發揮作用。
3、“兩主四環”模式內涵拓展。
學校通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構建起符合校情而行之有效的“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本著最大限度地實現主體發展的根本理念,既嚴格踐行模式,又力求豐富模式,升華模式。具體呈現如下:
課堂教學善用四種方式: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
課堂目標培養四種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課堂品質體現四種精神: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合作精神、挑戰精神。
四、操作流程
1、課前準備。一是教師編制導學案。高質量的導學案是高效課堂實施的基礎,為此,學校對導學案的形成過程作出明確而嚴格的規定。主備教師對教材內容展開深度解析與挖掘,同時,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導學案初稿編寫完成後,即在備課組集體備課會上進行討論、修正,修改稿經備課組長簽字,再上交學科學案審定小組審查,過關後方可印製。二是班級根據學生情況按不同層次分成六至八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6至8人,選定學習小組長並隨時培訓。
2、獨立自學。依據新課內容實際,科學安排時間,我校的兩節課聯堂,保證了自主學習的充分有效。
3、發放學案。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學案以基礎為主的“預習案”,並逐一呈現“我的疑問”。
4、檢查預習案(在老師指導下亦可由學科小組長完成檢查)。“我的疑問”為老師掌握學情,主導學習,調整導學案提供第一手素材。
5、合作探究。以學科小組為單位,圍繞學案上的“探究案”部分展開討論、探究,並形成小組結論,準備展示。
6、呈現目標。課前由學科班長負責在展示板的指定位置完成本學案學習目標的展示。
7、展示成果。各組按輪流制確定展示的同學,對本組討論探究的結果進行文字整理,然後在規定時間內按照要求,規範呈現在展示板上。
8、小組點評。點評小組可是本組同學也可以是它組同學,既可對本組討論結果進行解說,也可對它組答案進行評點,並依照評價標準給展示組評出分數。依據課程內容實情、合作探究情況,點評也可在小組間交錯展開。
9、質疑求證。針對結果展示和小組點評情況,有不同意見者開始質疑、辯論、對抗,自由展開,探究成果不斷得到補充、更正和完善,教師適度介入,點撥拔高,保證課堂質量的高效。
10、課堂總結。學科班長對本次課的小組及個人表現進行計分,依據分值結果,評出優秀小組及個人。
五、實踐、效應
(一)實踐
學校構建“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模式並進行實踐、探索,始於2010年秋。是時,學校正接受省級示範學校督導複評,雖以較高分數通過複評,但有著憂患意識的學校領導層,依據督導專家的意見,並結合新課改形勢的發展,充分認識到,學校發展要實現更高水平的突破,就必須加大教育教學的改革力度,改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模式,打造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全新的高效課堂已經勢在必行了。實踐、探索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決策。只有改革,才有出路,這是學校領導班子早已形成的共識。在對山東昌樂二中、荊州北門中學等一系列高效課堂觀摩學習後,在對校情實際進行深入剖析後,學校領導班子果斷決策——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高效課堂。一場自上而下的教學改革活動就此拉開序幕。
2、推動。改革不能總在瞻前顧後,不能總是拖泥帶水。為保證高效課堂的儘快構建,學校實施統一推動、一步到位的策略,全體教師只有一個選項——兩主四環。打造高效課堂的初始階段可以有疏漏,可以有失敗,但不能有第二種選擇。為加強督導,學校實行領導巡查、推門聽課制,發現問題,即時整改。
3、引領。為減少課堂改革的盲目性,提高課堂改革的時效性,學校實施“名師引領”策略。在學校的精心組織與部署下,教師走出去學,專家請進來教;名師率先示範,骨幹爭先登台。教師分期分批,全員參與,相互學習,共同探究。正是深刻的現場感受,讓全體教師改革課堂的觀念堅定起來,最終由被動走向自覺。
4、完善。任何一種模式的構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校“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模式同樣是在反覆的實踐探索中,日益成熟,不斷完善。為推動高效課堂向更高水平發展,學校一方面加強專家指導,多次邀請知名教改專家如趙豐平、李炳亭、李平等來校舉辦專題講座,一方面加強活動激勵,迄今已在全校範圍內舉辦了四輪“高效課堂比武”活動。此外,學校還注重分析研究,堅持階段性總結。正是靠著堅持不懈的實踐、探索,我校“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模式才能成為區域課堂教學的品牌,在較大範圍內產生積極影響。
(二)效應
近幾年,我校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新課程改革不斷結出碩果,而“兩主四環”高效課堂的構建,則成為促進這種快速發展的強有力的引擎。它所產生的積極效應是顯而易見的,也是令全體教師倍感欣慰的。
這種“效應”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想學要學”與“能學會學”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學習境界,經過“兩主四環”高效課堂的歷練,學生更多地成為“能學會學”的人。有了這種轉變,學生學習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相應產生的結果自然是學業成績的全面而顯著的提高。2012年、2013年高考,我校接連實現“名校突破”(北大、清華、香港理工),上一本重點的學生分別達到了116人和132人。
2、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效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課堂,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高效課堂的學習模式,強化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精神品質。近年來,我校學生的精神風貌出現顯著改觀,綜合素質得到了普遍提升,這得益於學校“主體發展”辦學模式的確立,得益於體現“主體發展”理念而構建的高效課堂。
3、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打造高效課堂,目的在於實現學生主體發展,而要實現這種發展,關鍵在於教師要首先實現課堂角色的轉換,由不適應到適應,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打造高效課堂的過程,讓老師的教學觀念實現了自我救贖。觀念更新了,專業水平也就得到新的提高。
4、促進了區域性示範效應的增強。我校是武漢開發區區域內唯一一所省級示範學校,承擔著區域示範引領的責任。“兩主四環”高效課堂的構建,使區域示範效應得到了增強。幾年來,學校實施課堂開放,兄弟學校的領導、老師可隨意進入高效課堂觀摩體驗,同時學校還多次遴選優秀教師到兄弟學校現場示範高效課堂模式。區域外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武漢市三角路中學,二十三中,漢鐵高中,關山中學、仙桃中學等多所學校都先後來到我校觀摩交流,學校部分領導、教師還多次受邀到外地學校舉辦專題講座,推廣經驗。2013年11月,學校接受省級示範學校督導複評,督導組對我校辦學發展給出了94.2的高分評價,所聽6節課全為優秀,其中就包含對“兩主四環”高效課堂的額外加分,反映出督導專家對我校高效課堂的一致性肯定。
“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是充分凸顯主體發展的課堂,是張揚個性,體現主體尊重的課堂,是鼓勵創新、發展創造力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閃耀智慧之光的課堂,是譜寫學校輝煌,再創發展豐碑的課堂。
201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