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武漢紡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於2010年9月成立,是學校成功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後,為貫徹科學發展戰略、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緊密結合我校“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發展理念,形成新的學科發展方向,對原紡織與材料學科進行整合的戰略性舉措。 “紡織材料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學”兩門課程是校級精品課程,“纖維成型技術”是研究生校級精品課程。 近幾年來,學院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為依託,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畫、973前期預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和市廳級以上科研項目合計40餘項,以及一大批橫向項目,科研經費累計達500餘萬元。

學院概況

武漢紡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於2010年9月成立,是學校成功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後,為貫徹科學發展戰略、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緊密結合我校“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發展理念,形成新的學科發展方向,對原紡織與材料學科進行整合的戰略性舉措。

專業設定

學院目前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和“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紡織工程(材料方向)專業型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專業碩士點是我校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碩士點(2003年),“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二級學科被列為湖北省第四批立項建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學位點(2006年)。學院設定專業包括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籌)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籌)3個本科專業,設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

辦學條件

學院擁有“紡織新材料及其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新型紡織材料綠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紡織新材料及其套用”重點實驗室,以及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複合材料研究所、纖維材料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所、生物醫用材料研究所等研究機構,作為科學研究技術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各類大型精密儀器及設備達750餘台件套。

教學師資

“紡織材料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學”兩門課程是校級精品課程,“纖維成型技術”是研究生校級精品課程。紡織材料與加工教學團隊是湖北省省級教學團隊。實驗教學中心是本科生培養的實驗教學基地。
學院擁有一批治學嚴謹、造詣深厚、科研成果豐碩的專家教授和具有國際視野、業務能力突出的中青年骨幹教師。現有教職工34人,其中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8人、講師和工程師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7人(留學歸國博士3人);學院有“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2人,“陽光學者”計畫特聘教授4人;1人同時獲得第六屆“湖北省十大傑出青年”,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並獲得“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的資助;1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科研成果

近幾年來,學院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為依託,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畫、973前期預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和市廳級以上科研項目合計40餘項,以及一大批橫向項目,科研經費累計達500餘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多數成果在企業得到套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一位教師獲得2009年美國纖維學會“纖維科學傑出成就獎”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6年以來,在國內外公開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200餘篇。

對外交流

近年來,學院對外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國內眾多兄弟院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單位建立了廣泛的學術合作關係。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430人,研究生40人,近幾年就業簽約率保持在90%以上。目前學院教學規模不斷壯大,科研實力不斷提升,影響力不斷擴大,正在向教學科研型學院全面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