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蔡甸區洪北農業示範區管委會

武漢市蔡甸區洪北農業示範區管委會

??村鎮建設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有中心集鎮1處,面積1平方公里,總人口1426人,常住人口1221人,流動人口520人。 ??教育科技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有國中1所,國小1所,教學點2處,幼稚園1所,在職教師48人,在校學生305人。 ??人民生活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0106元,比上年增長18.9%。

組織機構性質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上級領導機構等組織機構概況綜述

蔡甸區轄蔡甸、奓山、永安、侏儒、大集、張灣6個行政街道,索河鎮、玉賢鎮,消泗鄉,桐湖農場,洪北管委會;村民委員會288個,村民小組2005個,有社區居委會28個,全區土地面積1093.57平方公里。

組織機構職責

負責託管洪北地區9個行政村的行政事務。

洪北農業示範區概況

洪北農業示範區位於武漢市蔡甸區西南隅,東鄰香爐山與桐湖農場接壤,南止洪北大堤與消泗鄉隔水相
望,北與侏儒街、永安街毗鄰。土地面積4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48.3公頃,水田44.1公頃,旱地1404.2公頃,造林面積78.4公頃,森林覆蓋率35%。託管9個行政村,1020戶,總人口4328人,勞動力2276人。??

生產總值

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社會生產總值達到2.4億元。財政收入793萬元,國稅153萬元,地稅64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0106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2%。??

農業經濟

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種植作物有棉花、玉米、西瓜、油菜等,全年農業生產總值9300萬元,特色種植主要有冰糖瓜、甜玉米、精細菜、特色藕、高檔葡萄。?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042.2公頃,比上年下降14.8%。其中,糧食播種面積800.1公頃,比上年下降43%,總產量6092噸,比上年下降31.5%;小麥播種面積247.1公頃,比上年下降14.5%,總產量581噸,比上年下降42.4%;玉米播種面積507.3公頃,比上年下降50.1%,總產量5210噸,比上年下降39.4%;棉花播種面積490.4公頃,比上年增長99.6%,總產量817噸,比上年增長103.7%;油料播種面積232公頃,比上年下降18.9%,總產量633噸,比上年下降17.7%;蔬菜播種面積380.1公頃,比上年下降4.2%,總產量11465噸,比上年下降7.6%;果瓜播種面積139.7公頃,比上年增長115.6%,總產量3219噸,比上年增長119%。年末,生豬出欄3.2萬頭,比上年下降21%;家禽2.7萬隻,比上年增長11.6%;禽蛋產量103噸,比上年增長1%。水產養殖面積161.7公頃,比上年增長27.3%;水產品產量133
1噸,比上年增長6%。全示範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448.3公頃。

工業經濟

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有工業企業3個,完成工業總產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57.8%;實現利稅58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有規模以上企業2家,從業人員160餘人。??

村鎮建設

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有中心集鎮1處,面積1平方公里,總人口1426人,常住人口1221人,流動人口520人。集鎮道路總長3.5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車行道3500米。人行道1500米,總面積17500平方米,下水道1600米,綠化帶9200平方米。9個村全部接通自來水,鋪設自來水管道19.2萬米,日供水560噸,供水995戶,供水普及率100%。安裝太陽能照明燈150盞。配備垃圾桶120個、垃圾池49個。鄉鎮內硬化道路21公里,通村公路21公里,通村率100%。橋樑6座,其中新修政府連通橋1座。??

教育科技

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有國中1所,國小1所,教學點2處,幼稚園1所,在職教師48人,在校學生305人。其中,國中121人,國小147人,在園幼兒37人。適齡兒童和學生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國中升學率87%,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有科普活動中心1個,基層科普站9個;有專業技術人員74人,其中中級專業職稱的26人。全年推廣科技成果2項,完成農業技術培訓2312人次,舉辦民眾文化科普活動16場次。??

文化體育

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投資200餘萬元興建集運動健身、圖書閱覽、會議召開、成果展覽功能於一體的洪北文體中心1座,完善村級活動室,添置音像設備等文體活動器材。轄區9個村均建有農家書屋,各藏書1000餘冊。有線電視覆蓋全境,入戶率達85%;寬頻用戶156戶,入戶率17%。全年開展大型民眾文化體育活動11項次,組織文藝演出15場,放映電影43場。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5次,參加人員1000餘人。組隊參加區級以上各類體育競賽2項次,獲武漢市第二屆農民運動會1個單項第一名和1個單項第三名。??

衛生

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有中心衛生院1個,職工11人,醫療點1個,醫務人員2人,能開展基本醫療業務,下設3個衛生室,有鄉村醫生3人。全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872戶3428人,參保率100%。全年血吸蟲病防治率達到100%,無晚期血吸蟲病人。??

人民生活

2011年,洪北農業示範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0106元,比上年增長18.9%。發放計生家庭獎勵金、獨生子女、純二女戶優撫金、義務教育貧困生活補助金等1.7萬元,原遷移民後期扶持金2萬餘元,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000餘萬元。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1戶39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3萬元。有五保戶22人,全部分散供養,年人均補助生活費4000元。扶貧18戶69人,脫貧8戶27人。全年出生人口50人,出生率為11.7‰;死亡32人,死亡率7.5%;自然增長18人,增長率4.2‰;計畫生育率98%,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3。??

詩仙白湖風情洪北發展明珠

歲月滄桑,洪北巨變。自1972年洪北啟動開發以來,至今已有41載光景。41年在悠悠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但在洪北人的記憶中永志難忘。當年,數以萬計的英雄兒女奔赴洪北,在一片荒湖灘上圍墾滅螺、移民定居、建鄉立制、勵精圖治,把一個荒蕪人煙、滿目淒涼的漢水故道建成如今風景秀麗、生態宜居、文明富裕、平安和諧的蔡甸西部農業明珠。

一、白湖溯源,洪北尋根

洪北地處蔡甸西南隅,漢水之南,長江之北,昔稱“泛北垸”。四周大堤環合,東與桐湖農場接壤,西以侏儒河大堤為界;南止洪北大堤與消泗鄉隔水相望,北倚西湖垸與侏儒街、永安街毗鄰。地形東寬西窄,呈桃形。全境屬低湖平原,土地寬闊,四季分明,氣候溫潤,農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洪北古稱“白湖”,以唐代大詩人李白命名。相傳他雲遊天下,因眷念江湖風光,曾在此泛舟吟詩,故名“白湖”,也稱“太白湖”。白湖因地處漢江分洪道以北,1972年正式更名為洪北。
洪北物產豐富,素有“三來寶地”之稱,即天上飛來禽鳥,水裡游來魚鱉,地上長來野菜。境內河湖縱橫,蘆葦叢生,內垸人民來此“春割草薪,冬取漁樵”,夏秋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盡賞湖鄉之美,盡享自然之利。

二、開天闢地,移民建鄉

洪北原屬漢南泛區,漢江洪水下泄經此而匯入長江。千百年來,逢夏秋泛水之際,一片汪洋;冬春水落,則呈現荒灘草場,河湖港汊,為血吸蟲病疫源地。
1966年,漢陽縣啟動“向荒湖進軍,向荒湖要糧,消滅釘螺,建設糧倉”方案。圍堤壩,關大門,千軍萬馬奮戰白湖。1972年,洪北垸實施“一滅五成”工程,一滅即徹底消滅釘螺,五成即堤成、渠成、泵站成、路橋成、渠邊林帶成。先後建成洪北大堤24公里,建成北垸、界河泵站兩座,建成公路23公里,溝渠達26公里,各類橋樑、涵閘54座。經過十餘年的建設,圍墾造田上萬畝,洪北垸內基本實現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林成行的整體格局。
為進一步促進洪北的經濟社會發展,1984年元月成立洪北鄉人民政府,同年6月,縣委成立洪北鄉移民定居工作領導小組,擬定相關政策和方案,宣傳和動員民眾來洪北落戶。
上世紀90年代至新世紀初,洪北鄉黨委政府緊扣發展這個主題,積極引導移民發展農業生產,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的鼓舞下,廣大移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生產形勢喜人。種植的玉米、棉花、水稻、西瓜、紅薯等優質農產品熱銷市場,水產養殖和家禽飼養業形成規模,效益大幅攀升,湧現了500多戶種銷大戶,許多農戶年獲利數萬元。在農業發展的同時,洪北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湖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到1998年,全鄉園林覆蓋面積達兩千畝,植樹近3萬株。園區綠樹成蔭、生態宜居的面貌初步形成。

三、轉型升級,激情跨越

2001年,因鄉鎮機構體制改革,洪北鄉鎮府撤銷,洪北農業示範區管理委員會成立。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提出了建設武漢近郊“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示範園區”的發展定位,加速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綠色現代農業體系,全力提速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洪北的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產業發展欣欣向榮。近年來,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以“瓜、果、菜”為亮點,著力把洪北打造成武漢的“菜籃子”、“果盤子”。通過招商引資先後引進奇提葡萄、利豐園蔬菜、綠島種苗、巨維生態等一大批農業企業,發展高檔葡萄、無公害蔬菜、冰糖瓜、種苗等特色產業達萬畝,輻射帶動農戶千餘戶,國內生產總產值由2000年的8600萬提高到2012年的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3420元上升到2012年的11459元,科技對發展的貢獻率達75%以上,洪北正從一個傳統的農業種植園區向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高速邁進。
---園區面貌日新月異。通過遷村騰地建家園,建設標準化現代農民小區,園區民眾實現了集中化居住,過上了生產在田間,居住在小區的城裡人的日子;加強小城鎮建設,對園區水、電、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園區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通過城鄉環境清潔等工程的實施,園區“亮化、美化、硬化、綠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衛生環境大為改善,一座鎮容整潔、風景旖旎、生態宜居的風情湖鄉小鎮展現在世人面前。
---民生髮展協調同步。在農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園區民生髮展統籌跟進。園區中國小辦學條件逐步改善,醫院設施提檔升級,養老保險全面覆蓋,科教培訓如火如荼,文體設施遍布園區,文體娛樂蔚然成風,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園區形勢和諧穩定。近年來,園區社會治安安定有序,沒有發生重大刑事案件,沒有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安全生產態勢平穩,信訪穩定卓有成效,各種矛盾糾紛得到了及時化解。特別是在移民工作上傾注全力,拓寬移民增收的渠道,解決移民現實問題,幫扶移民發展致富,移民真正步入了“搬的來、穩得住、能致富”的良性發展軌道,移民村已成為武漢市移民工作樣板村。

四、魅力洪北,幸福憧憬

回顧過去,洪北的變遷波瀾壯闊,正視現在,洪北的發展方興未艾,展望未來,洪北的前景廣闊無邊。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洪北人用滿腔的勇氣和自信為洪北的發展勾畫出一幅宏偉的藍圖,並朝著這個目標闊步前進。
---建設一個生態農業示範區。緊緊按照自身發展定位,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做好村灣、集鎮環境綜合治理,用3年時間,打造一個綠色、生態、秀美的新洪北。
---建成兩個都市農業觀光園。圍繞瓜果菜特色產業,建成高檔葡萄、特色瓜菜兩大都市農業觀光園。打造老河村萬畝歐式葡萄莊園,將老河村打造成葡萄專業村;連片再發展3000畝瓜菜基地,建成5000畝的無公害瓜菜基地。
---建成三個農民宜居小區。繼續深化農民小區建設,一是新灣、彎湖兩村遷村騰地合建一個居民小區。二是西乾、東乾、南咀、麼溝、金馬堰村五個村整體規劃,合建一個居民小區。三是把老河村納入到集鎮建設規劃中來,將洪河集打造成集鎮功能完善,服務設施齊全的精品居民小區。
---落實四大民生工程。一是洪北福利院建設工程,使園區五保戶生活有保障。二是彎湖泵站興建工程,打通制約彎湖片區經濟發展的瓶頸。三是文化廣場建設工程,將洪北文化廣場打造成洪北人民文化生活的主陣地。四是錦洪大道拓寬改造工程,暢通洪北和外界連線的主動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