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湖銀魚

武漢地方特產-武湖銀魚武湖湖面寬闊,水質好,魚類多。在武湖的水族中,有一種十分珍貴的銀魚,玉身金鰭墨尾,以其肉嫩味鮮著名,其乾製品不僅鮮甜味美,而且有寬中健胃、滋陰、補腎之功。

武湖銀魚

武湖在新洲黃陂兩縣接界處,又名黃漢湖,因三國時,荊州劉表的部下黃祖守武昌(今鄂州市),練水軍曾習戰閱武於此而得名。
武湖湖面寬闊,水質好,魚類多。在武湖的水族中,有一種十分珍貴的銀魚,玉身金鰭墨尾,以其肉嫩味鮮著名,其乾製品不僅鮮甜味美,而且有寬中健胃、滋陰、補腎之功。《本草綱目》載,“大者長四、五寸,身圓如箸,潔白如銀,無鱗。若已(魚會)之魚,但目有兩黑點爾。彼人尤重小者,曝乾以貨四方。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清明後子出而瘦,但可作(魚乍)臘耳。”每年銀魚汛發,漁民捕得,除供鮮食銷售外,還可曬成魚乾,商品名為燕乾,是暢銷國內外市場的熱門貨。過去,地方官吏常用它向皇帝進貢。皇宮菜譜中有被稱作“金針銀魚”的楚國名菜,即是用武湖銀魚製成的,故有“楚食金銀”之說。

銀魚

銀魚,又名(魚會)殘魚。相傳“吳王闔閭江行,食魚(魚會),棄其殘餘於水,化為此魚”(《博物志》),俗稱麵條魚,體細長,又白又小,故又稱“白小”。杜甫的“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即指魚。剛捕起的銀魚全身透明無色,內部器官清晰可見。銀魚的繁殖習性奇特,在寒冬大雪紛飛的時候,產卵浮於水面,翌年春暖分尾成魚,平時生活於近海區,每年三月中下旬,群體開始游向河口鹹淡水區,進行生殖洄游。四月中旬為旺季,五月初結束。銀魚入長江口產卵時間於驚蜇前後,此時形成魚汛。漁期直至立夏,約兩個月。武湖銀魚源於長江,每年春夏隨江水洄游至武湖生長。因為銀魚喜在水淺草多之處戲嬉,覓食微生物與小型甲殼類,於水錶層繁殖,在水中粘附於飄浮的植物根莖上產卵,順流孵化成長。故而湖寬草茂,水質活爽的武湖乃銀魚生長的“天府之國”。
武湖銀魚為新洲傳統名產。以前生產較多,行銷全國。一九六六年武湖大堤築成,江湖切斷,僅閘口相通,流入湖內銀魚減少,現在一般年產銀魚乾製品三至五千斤,最高年不過萬斤。
廣濟縣的太白湖,鄂州市的梁子湖也產有銀魚。一八七二年出版的《廣濟縣誌·物志》目中載有:“銀魚出太白、馬口諸湖,細白者為銀絲,味最鮮美。”馬口已絕跡,太白湖年產五萬多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