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文博園

武平文博園

文博園是正在規劃建設的閩粵贛邊客家文化生態城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閩粵贛邊客家文化生態城建設項目的前期完工工程。 武平縣文博園總投資3000萬元,是閩粵贛邊的文化寶庫、武平對外以及閩粵贛邊文博交流中心、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閩粵贛邊文化藝術收藏品的交流集散地,也是武平人民共有精神家園 。 文博園園區總面積104畝,建築占地15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總投資3600萬元氣勢宏偉,防唐代建築,觀賞性較高,值得去看看,內有武平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任空軍司令劉亞樓將軍紀念館、中央蘇區(武平)紀念館、海峽兩岸客家藝術館和情緣館(知青館)等5個館 。內有大量珍貴的文物,圖片,模擬場景,影像,採用多種展示方式,運用科技的手段將場景再現。 文博園紀念館在施工工藝、建築用材、布展理念等方面注重適度超前,採用了聲、光、電等現代元素,內設5個展館,每個展館既獨立成篇,又有機統一,集歷史性、鑑賞性和時代性於一身。

開園典禮

武平文博園 武平文博園

2010年6月1日上午,武平縣文博園隆重舉行開園儀式,龍巖市領導陳建壽、楊閩、張秀娟、郭麗珍,龍巖軍 分區政治部主任薛華,老同志鄭霖、謝畢真、曾克榮等參加開園儀式並剪彩,市委副書記陳建壽為文博園揭牌。  受市委書記張健、市長黃曉炎的委託,副市長張秀娟在開園儀式上致辭。張秀娟首先對文博園勝利開園表示熱烈的祝賀。她指出,武平是文化積澱深厚的千年古邑,留下眾多寶貴歷史文化遺產。近年來,武平縣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注重將文化建設融入經濟發展大局,取得了經濟和文化的雙贏發展。文博園的建成在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武平的文化競爭力,成為展示武平發展新形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她希望武平找準定位、弘揚特色,繼續為我市文化建設做貢獻。武平縣文博園是龍巖市重點工程,2009年1月開工建設。項目選址在縣城西北部,園區總面積104畝,建築占地15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總投資3600萬元。主體建築為仿漢唐風格,青瓦白牆,莊嚴宏偉。園內設武平歷史博物館、劉亞樓將軍紀念館、中央蘇區(武平)紀念館、海峽兩岸客家藝術館和情緣館等5個館。各個館既獨立成篇,又有機統一。採取珍貴文物、實物、圖片與模擬實景相結合進行布展,並大量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展陳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集歷史性、鑑賞性和時代性於一身,具有較高水準。

位置交通

文博園位於武平縣城西,即在 馬頭山旁邊。

私家車可以直達文博園主館前廣場。暫無相關公交路線。

分館介紹

武平歷史博物館

武平歷史博物館由史前印跡、南海文明、千年古縣、客家祖地、文華雍厚等部分組成,全面展現了武平深厚的古代文明、多彩的民俗風情和文化成果,從中可管窺祖先的生活畫卷和創建文明的足跡。

劉亞樓將軍紀念館

武平文博園 武平文博園

劉亞樓將軍紀念館通過各類文物歷史資料等再現武平人民的好兒子,開國上將、空軍之父劉亞樓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的光輝歷程。同時銘記了中央蘇區縣武平及許許多多武平人民為革命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

中央蘇區(武平)紀念館

中央蘇區(武平)紀念館分長夜明燈、星火燎原、赤地新天、紅旗不倒、豐碑永存、蘇區紅色票證等篇章,生動再現毛澤東、朱德、陳毅、羅明、鄧子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武平生活、戰鬥的足跡以及武平兒女參加革命鬥爭的光輝歷程。

海峽兩岸客家藝術館

武平文博園 武平文博園

海峽兩岸客家藝術館通過地誌和實物記錄了武平客家人的文化傳統極其流失繼承,並突出了武平作為客家祖地的屬性極其與台灣等客家聚居地區的密切關係,展現了兩岸人民的血脈相連關係。

情緣館(知青館)

情緣館(知青館)記錄的是上山下鄉時期廈門知青在武平生活畫面及數十年來武平廈門間的交流活動。突出了武平廈門兩個山海地區的可貴情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