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武尚仁(1813年-1867年),字靜山,別號蓮峰,隴西縣城種家巷人。清鹹豐二年(1852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任武英殿協修、國史館纂修。後,外調湖南省嘉禾縣知縣、四川省岳池縣知縣。鹹豐十一年(1861年),升遷廣安州知州,補廣安府知府。數年後因父母年老多病,為盡孝道辭官歸里,卒後誥封朝議大夫。
主要功績
武尚仁在岳池、廣安為官清廉,頗有政聲。在岳池7年,使岳池“甲於諸邑”,受到鹹豐皇帝的褒獎;廣安任內,使一府物阜民豐,社會寧定,民眾為他建有功德坊、功德碑。清《四川通志》載:武尚仁離職時,全部家資僅文房四寶、書籍和日常用品一擔,除此別無長物。
武尚仁在岳池的事跡史有詳載。《岳池縣誌》記述:武尚仁上任之初,披閱方誌,見岳池在歷史上鍾靈毓秀,人才輩出,且地利人和。然而眼下的岳池雖山清水秀,但民生凋敝,匪盜橫行,訟獄彌結,人命危淺;雖有久負盛名的鳳山書院,但學風不振,久不舉士,武尚仁為此憂心如焚。他先從治安入手,清理積案,整肅吏治,靖亂安民,從而使社會秩序穩定,民得以各就其業。為了復興教育,培養人才,他帶頭捐俸,修葺破敗的書院,整飭學風,恭請賦閒在家的綿州孫桐生翰林出任書院山長。孫桐生博學多才,是中國早期的紅學家,他的《妙批紅樓夢》對後世紅學研究有很大影響。從此,岳池重開文運,負笈求學者絡繹不絕。為了滿足越來越多子弟的求學要求,武尚仁還集資興建了鳳增、鳳廣、鳳廈3所義學。
軼事典故
武尚仁勤政愛民有口皆碑。1993年《岳池縣文史資料》刊登了“乙卯災年”的一段往事:乙卯年即武尚仁上任的第三年,岳池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旱澇災害。春月插秧時節,老天滴雨不下,百姓心急如焚,武尚仁急民眾之所急,發動兵士皂隸修渠整堰,開源引水。可是持續的乾旱使河水無多,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有人頗有微詞,說官府不祈上蒼,何雨之有?為了平定躁動的民心,武尚仁按照當地習俗在萬塔山設壇祈雨,焚香跪禱,竟至膝破血流。或許是蒼天有眼,不日連下幾場透雨,使農人終於插上了秧苗。殊料到了仲夏,卻連續暴雨,河堤潰決,山體滑坡,百姓又受洪澇之苦。為搶險救災,挽救生命,武尚仁一方面向上奏請減徭免賦,開倉放糧;一方面說服富戶、官寺捐助。一天,他上華鎣山伏虎寺募捐,結識虎溪禪師,為其《虎溪詩稿》作序,《華銀山志》(華鎣山時稱華銀山)補正。虎溪禪師深為感動,傾囊相助。
人物評價
武尚仁一生翰墨不輟,學有所成。他不僅文章超逸,詩、詞、賦無所不通,而且寫得一手好字,真、草、隸、篆無所不精。他的著作主要有《隴西抉微集》《搜珠集》《蓮峰課藝》《靜山遺書》等。今存岳池博物館的《題<虎溪詩稿>序》和隴西博物館的《也園<論書偶存>序》,不僅文章精粹,也是書法精品。武尚仁的墨跡今不多見,至今保存完好的岳池縣東雁塔石崖上鐫刻的“雁塔”二字可謂稀世之寶,書法家評論:“凝重豪勁,端莊肅穆,極見功力。”
武尚仁半生漂泊在外,桑梓故里對他了解不多,但有一段佳話卻膾炙人口:他教子有方,成就了兒子武鑣金榜題名,於光緒年間中進士,點刑部主事,被列入甘肅"明清進士翰林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