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鄉名沿襲古代,但轄區略有變化。民國29年曾列為實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劃歸第一區,1954年鄉建制撤銷,與城關地區合併列入第一區(城關區)。1956年與興田合併為赤石區。1958年撤區成立曙光人民公社。1962年改為武夷人民公社。1984年為武夷鄉,鄉轄12個行政村和120個自然村、165個村民小組,有3602戶、1699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2人)。
全鄉總面積2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071(其中水田30235畝)。1993年農業總產值2892萬元,占全鄉工農業總產值的84.26%。稻穀總產量17162噸,畝產329公斤,為國家提供商品糧4978.75噸,農業經濟總收入1571.37萬元。山林面積224566畝,其中林地166800畝,森林覆蓋率54%,林木蓄積量567000立方米。1988年造林1533畝,現有鄉辦林場1個,村辦林場9個,營林面積95400畝。
武夷鄉地處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旅遊業發展較快。武夷山中國旅行社、中國國際旅行社武夷山支社都設在鄉境。著名的景區天游峰、大王峰、玉女峰、鷹嘴岩、水簾洞、慧苑等也在鄉轄區之內。旅遊經濟蓬勃發展,鄉辦賓館、村辦賓館和個體辦的賓館競相興建。其中較為出色的有武夷山賓館(鄉辦)、三姑賓館(公館村辦)和矮胡賓館(個體賓館)等。全鄉包括國營賓館、中外合資賓館等共40餘家。已在三姑、蘭湯兩個自然村發展兩個賓館群和旅遊服務商店群。鄉內設國家旅遊度假區和福建省旅遊經濟開發區之後,旅遊經濟更加迅猛發展。
武夷鄉是武夷岩茶的主要產地。茶中之王“大紅袍”的原始母本就在天心村九龍窠。全鄉現有茶園4256畝。當年採摘面積3523畝,年產量165.30噸,天心村建有岩茶精製廠,肉桂、水仙為出口創匯的名優產品。全鄉生產的武夷岩茶年出口創匯500多萬元。
武夷鄉的文化教育事業發達,鄉辦中學1所,有教師45人,學生592人;國小53所,教職員工201人,學生2294人,占適齡兒童總數99.75%,鄉衛生院1所,有行政、醫務人員18人;村衛生所10所,17個醫療網點,醫務人員24人。
武夷鄉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全鄉有老革命基點村58個,民國31年6月17日,震撼全國的赤石暴動就發生在赤石河的渡口。赤石暴動烈士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分公路穿越鄉境,鄉村公路有6條,全長29公里,60%行政村可通班車。國家在赤石村建有民航機場,可通福州、廈門、上海、香港。
相關詞條
-
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
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是 一家集烏龍茶、綠茶、花茶、白茶、紅茶等茶類,特別是武夷岩茶的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及茶文化傳播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企業簡介 更名通告 新標識 發展歷程 傳說 -
武夷山脈
武夷山脈位於中國江西省、福建省兩省邊境。北接仙霞嶺,南接九連山,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550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是贛江、撫河、信江與閩江的分水嶺。...
簡介 植物資源 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 突出特點 -
武夷大紅袍
武夷山大紅袍,是中國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岩茶之王,堪稱國寶,產於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藝特製而成。成品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明顯...
簡介 歷史 特徵 發展 品牌文化 -
武夷街道
武夷街道,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下設12個行政村和120個自然村。轄區內地勢較平緩,三分之二屬丘陵地帶。
基本概況 交通狀況 經濟社會 歷史人文 建築景觀 -
武夷山鎮
武夷山鎮是江西省鉛山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武夷山脈北麓,“華東屋脊”黃崗山下,與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福建省武夷山市山水相連,被譽為上饒市的“南大門”。
城鎮簡介 集鎮建設 經濟發展 特色產品 人口數據 -
武夷茶話
《武夷茶話》是2007年12月1日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序言 -
武夷山市武夷行政村
武夷基本概況武夷街道辦位於武夷山市中南部,東連上梅鄉,南靠興田鎮,西...人民公社,1984年為武夷鄉,2003年元旦,改建制為武夷街道辦事處。現轄...集旅遊經濟和農業經濟為一體的鄉街道。武夷街道是武夷岩茶的主要產地。茶...
武夷基本概況 行政區域 黨政機構 -
《武夷茶話》
《武夷茶話》從茶史、茶性、茶趣、茶藝、名人、茶話、市場等七個方面,條分縷析,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武夷茶的產銷歷史、品質特性和品飲技法。作者林治。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武夷水仙
閩北水仙茶,又名武夷水仙茶是閩北烏龍茶中兩個花色品種之一,現主產區為建甌、建陽兩縣。品質別具一格,“水仙茶質美而味厚”(《建甌縣誌》1929年),“果奇...
基本簡介 名稱來源 栽培、制茶 水仙茶特點 獲獎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