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工藝簡介
武夷岩茶工藝是傳統的古法炭焙技術。簡山茶採用的就是這種古法炭焙技術,《本草綱目拾遺》對武夷岩茶的評價是:“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飲,惟武夷茶性溫不傷胃,凡茶癖停飲者宜之。”。武夷岩茶大紅袍炭焙烘焙加工工藝是武夷岩茶的獨特工藝,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簡山岩茶大紅袍就是用了碳焙技術。利用上等好炭的余火持續焙茶。簡山岩茶(大紅袍、肉桂、水仙等)做青之後經炒青與揉捻進入烘焙程式,復揉葉經解散後,於焙籠中攤放在特製的有孔平面焙篩上,明火高溫水焙,各焙窯溫度從高逐漸到低,在不同溫度的條件下完成以火調水的水焙工序。高溫水焙後,加焙燉火,也叫低溫久烘,時長8個小時,溫度從80°C逐漸降到40°C,以眼睛近離茶5公分距離感溫,或以手感溫,用草木灰覆蓋炭火上的厚薄來調溫,這樣對提高耐泡程度、醇和度、熟化香氣及增進湯色能起到明顯的作用。低溫久烘是細緻高超的處理技能,只有老茶師才能掌握得當。
原理
有資料顯示:木炭因為其獨特的結構,具有超強的吸附能力,能自動調節濕度,對硫化物、氫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學物質起到吸收、分解異味和消臭作用。其產生的負離子有穿透能力,能淨化空氣,改善空氣品質。木炭放射出的遠紅外線,能使物體產生微熱。傳統古法炭焙的茶品質遠遠優於現代機焙的茶。
就目前掌握的生化知識來看,焙火過程的主要原理包括:
1、脫水糖化作用(熟化):岩茶焙火時可使糖類、胺基酸、果膠質都經脫水轉化成香氣成分,故有焦糖香、蜜糖香等。
2、異構化作用:烘培的熱力,使帶青氣的低沸點物質大部分揮發散失,並使兒茶素產生異構體,增加游離型兒茶素及反型青葉醇含量,此反應可以彌補前期工藝的一些缺陷,使口感更佳。
3、氧化作用:岩茶焙火促使兒茶素、醛類、醇類氧化分解與胺基酸結合成為新鮮香氣,形成新的工藝香。熱力促使茶色素氧化轉化,對成茶色澤、葉底和湯色濃度起到良好的影響。因此,在足火最後幾分鐘不能缺氧,茶葉出烘後應及時通風攤涼,保證供氧充足,攤涼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將引起水悶味和香氣大量散失失鮮。
4、後熟作用:即從茶葉烘乾趁熱裝箱,直至品質未出現陳味之前這段過程稱之“後熟作用”。後熟作用的好壞與茶葉含水量、儲藏條件和茶中有效化學成分變化程度有密切關係。為取得的良好後熟效果,茶葉入儲藏含水量掌握在6%-8%為最佳。
技術要求
火候實際作用是使茶葉內產生熱物理化學作用的程度。火候能影響外形色澤、葉底湯色以及耐泡度。火候掌握適當可以彌補茶葉品質某些不足,掌握不當會降低岩茶品質,甚至成為焦味等,因此高明的焙茶師可以利用焙火技術將茶葉的品質提高一個檔次。特殊品種的茶葉,火候掌握恰到好處,能襯托特殊的香韻特徵,俗稱“茶為君,火為臣,君臣佐使。”就是這個道理。
茶葉烘焙總是以“文火慢燉”為好。其原則是:茶葉越高級越需文火低溫長焙,而低檔茶和茶頭爐溫則可適當高些。炭爐剛生火時,爐溫高且生雜味,常用來焙茶頭及低檔茶,中期爐溫較低且平穩,常用來焙高檔茶。火溫過高,茶葉芳香油揮發過多。固定作用減弱,香氣降低,同時熱化作用過激,一些可溶性物質會轉化成不溶性物質,輕則使茶葉外形色澤枯暗,茶湯滋味變淡,重則產生焦味失香。實踐也說明,茶葉的蜜糖香及其他一些香氣的形成,常產生於低溫長焙過程,低溫烘焙還有促進糖的焦化作用,產生麥芽糖的香味。
火味能掩蓋岩茶的很多優點和缺點,所以在品飲岩茶時也不是焙火程度越高越好,最佳狀況應該是有火功香而沒有火氣和火味。用同一號岩茶原料來精製焙火,焙火程度越低時,外觀偏黃綠,香氣越高飄,滋味越清爽,茶湯偏黃,有時帶渾(足火後轉清澈),葉底越亮。焙火程度越高時,香氣越馥郁悠長,滋味越醇滑,湯色偏橙紅清亮,葉底越暗。
焙火程度
焙火程度的高低要根據茶葉基本特性、銷區習慣和消費者的特殊需要來掌握。在茶葉基本特徵方面,火候的掌握要注意不同品種、不同季節、不同地區、不同發酵程度、不同等級、不同含水量而有區別,原料粗細不同、新舊茶不同火候輕重程度亦不同,通常內質越好的茶越耐焙。
因此簡單地按焙火時間把岩茶的火攻分為輕火、中火和足火個人認為是不確切的。傳統岩茶工藝裡面復焙俗稱“足火”,焙火的最基本要求是看茶焙火,也就是讓茶吃透火,對於傳統的正岩茶來講,吃透火的標誌就是出現“蛤蟆皮”,因此對一泡茶來講,只要吃透了火就可以稱為“足火”可能更合適吧。
依炭焙火時間長短及焙火的輕重,又可分為:
一、輕焙火茶:亦可稱生茶。
二、中焙火茶:亦可稱半生熟茶。
三、重焙火茶:亦可稱熟茶。
焙火輕重
外觀
我們從簡山岩茶外觀上能看出焙火的輕重:焙火輕者,顏色較亮;焙火重者,顏色較暗,這顏色包括茶乾的顏色與沖泡後茶湯的顏色。在發酵時:發酵愈輕,顏色愈綠,發酵愈重,顏色愈紅。焙火所影響的是顏色的深淺,也就是明度的高低,焙火愈重,明度愈低,焙火愈輕,明度愈高。
口感
在品飲的口感上,喝輕焙火的簡山岩茶有如吃清蒸清炒的菜,喝重焙火的茶有如吃紅燒的。對身體的效應也有所不同,喝不焙火的茶比較寒,喝焙火的茶就不寒,茶是性寒的食物,焙火可以讓它不那么寒,但不致於產生熱的效果。
焙火作用
1、蒸發水分,延長保質期:茶葉由於本身結構疏鬆,並且許多內含成分多帶有羥基等親水基團,因而茶葉具有較強的吸濕性。茶葉水分達到一定程度後,黴菌開始出現,茶葉會逐漸發霉變質,進而失去飲用價值。
2、殺菌,降低農殘:茶葉中存有微生物包括黴菌、蘑菇菌和酵母菌等。黴菌是茶葉霉變侵污的標誌。一般在160度以上可殺滅黴菌。另外,含有農藥殘留的茶葉,也可通過用高溫促使降解和揮發,減少殘留。
3、調和拼配原料:茶葉拼配原料經過烘乾,可使各品種、各路茶香味歸一,起拌勻調和作用。
4、增固香味,改變品質:初制茶中常常伴有臭青味、苦味以及儲藏不當而帶來的的異雜味和陳味,所以通過一定溫度的焙火,能使茶葉滋味變得純正,增加新鮮感,恢復火香。
5、增進香色和熟感,滿足銷區不同口味:岩茶講究‘文火慢焙’,求其火候足而不露,用以襯托岩韻。
口感
岩肉桂:經過簡山傳統制茶手法"鍛造"的茶青條索緊實,色澤烏潤微透砂綠;乾茶香清味幽,乳香明顯;滋味醇厚甘爽,陰柔內斂;茶湯紅艷通透,柔膩馥郁,鮮銳似桂皮;飲過喉底細滑圓潤,留有濃厚花果氣味,回韻綿長;人生的一席“饕餮”大餐,盡在簡單的杯盞之間
大紅袍:
獨有的頁岩特質,加上傳統碳焙製法,低溫慢燉使其柔韌順滑,粘稠有度。茶青緊結鮮潤,色澤綠褐相間,不失綠葉鑲紅之美感;沖泡後湯紅如玉,明艷清澈;馥郁蘭花香氣,高而不寡;滋味幽透清醇,直抵喉尖,微醺醉意瀰漫擴散;甘湉回味,讓人久久不能釋懷。一款好茶來之不易,又如此簡單初得。
水仙:
水仙條索肥壯,色澤烏綠帶寶色;花葉濃稠醇厚,湯色深橙有耐性;葉底黃亮邊有硃砂,蘭花香氣清高持久;葉脈浮於葉面之上,餘韻濃烈杯留冷香。讓人重拾自然野趣,放浪形骸于山川溪澗,初心入口盡攬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