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死,其嬪妃全部要落髮,到感業寺出家當尼姑,武則天就是其中一位,時年二十六。另一方面,登基為帝的李治,從太子時代就對武則天動心,所以,李治就下令召武則天入宮,不久,廢王皇后立武則天。
一開始,李治尚能勤於政事,再加上有李世民遺臣輔助,大體亦可比擬貞觀之治。但是李治本性懦弱,身體又羸弱,晚年更因風眩之疾而視力衰退,於是武后能得以代行政務,垂簾聽政,終於漸漸掌握了政權。 在垂簾聽政期間,武后廢了太子忠,改立代王弘為太子;拉攏大臣作為心腹死黨,提升武家的勢力;整肅反對她的忠義之士和正人君子;並且與李治並稱二聖,共同稟政。
李治死後,由當時的太子李顯繼位,是為中宗,但在位僅五十五天,就被武則天廢黜,改立其弟李旦,是為睿宗,此時皇帝只是傀儡而已,大權還是在武則天手中。她聽從堂弟武三思,侄子武承嗣之言,把與唐室有血緣關係的人全部誅殺,在一掃反對勢力後,於唐中宗聖嗣七年自立為帝,以洛陽為都,改國號為周,建元天授。
即帝位時已是六十七歲的武則天,身邊時有詭奇怪異的無賴之徒,僧侶出沒,綱紀混亂到級點。而支持周代十四年恐怖政治時代的是徹底的密告制度。密告者即使誣告也不受罰,有身家安全的保證,且不論身份高低,均蒙召見,還可保薦為官吏,一時律令,體制動搖。另外,武則天為壯大自己的勢力,積極拔擢人才。除派試官在各地延集人才外,並於進士科加試雜文,又增設武舉,選拔武官,創設殿試辦法,親試貢士。賢能會集,為以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武則天終究未能建立起長遠的基業,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臥病之際,發動政變,擁李顯復位,回都長安,別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唐朝於是又得以恢復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