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
簡介武則天(624—705年) 唐高宗李治皇后,改國號武周,定都洛陽,690—705年在位。名曌(念kong),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權術。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中國第一位女皇帝。
典故的原文上之臨下,道莫貴於求賢;臣之事君,功豈逾於進善。所以允凝庻績,式靜群芳,成大廈之凌雲,濟巨川之沃日。故周稱多士,著美風謠;漢號得人,垂芳竹素.歷觀前代,罔不由茲。朕雖宵分輟寢,日旰忘食,勉思政術,不憚劬勞。而九域至廣,豈一人之獨化!必佇材能,共成羽翼。雖復群龍在位,振鷺充庭,仍恐屠釣或違,薖軸尚隱;未殫岩穴之美,或委邱園之秀。所以屢回族帛,頻遣搜揚。推薦之道相尋,而虛佇之懷未愜。永言於此,寤寐以之。宜令文武官五品以上,各舉所知。其有抱梁棟之才,可以丹青神化。蘊韜鈴之略,可以振耀天威。資道德之方,可以獎訓風俗。踐孝友之行,可以勸率生靈。抱儒素之業,可以師範國胃。蓄文藻之思,可以方駕詞人。守貞亮之節,可以直言無隱。履清白之操,可以守職不渝。凡此八科,實該三道。取人以器,求才務適。所司仍具為限程,副朕意焉,主者施行。
典故
由來徐敬業:祖父徐世績是唐朝開國功臣,封英國公,賜姓李改名績。敬業是徐績的長孫,承襲英國公爵位。公元684年起兵聲討武則天,請駱賓王起草了著名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這篇檄文立論嚴正,先聲奪人,將武則天置於被告席上,列數其罪。藉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傳鼓動作用。據《新唐書》所載,武則天初觀此文時,“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一句,還嬉笑自若,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句時,驚問是誰寫的,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這篇檄文煽動力之強了。 本文亦稱《討武曌檄》,但武則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稱帝以後的事,可知乃後人所改,現仍用本題。
駱賓王替在揚州起兵的徐敬業寫了一篇檄文,文章中極力陳指武周(武則天稱帝後改唐為周)的罪惡。武則天看檄文看到“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一句,意思是說武則天在當妃子的時候嫉妒別人,擅長諂媚,迷惑君主)一句時,只是微笑。當她看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先皇陵墓上面的土還沒有完全風乾,留下的李唐皇室遺孤究竟在哪裡)一句時,不高興地說:“這么有才華的人物,竟然使他命運不好(意思是沒有使他為廟堂所用),是宰相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