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1888年來華傳教,被分派到松江。在那裡建立了“同樂堂”教會。他在中國傳教五十多年,其間除了幾年被派往上海和蘇州外,都是在松江度過的。他融入當地社會,傳教辦學,擔當地方孤兒院董事,推動慈善事業,在軍閥混戰時振濟難民。教會辦得成功,也在地方贏得很高威望。1903年他從南匯縣衙里營救了後來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的黃炎培和其他三位進步青年免遭殺身之禍。1904年,他安排幫助宋嘉澍的長女宋靄齡進入梅肯的韋斯理學院學習。宋的另外兩個女兒,宋慶齡和宋美齡後來也都進了這個學校。1937年日本人占領松江,他堅持在那裡進行傳教和救濟工作。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他先被日本人軟禁了一年,後被驅逐。1947在家鄉去世。
早年生活
步惠廉(William B. Burke)於1864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國喬治亞州梅肯郡(Macon, Georgia),其父約翰·伯克(John W. Burke)是個出版商,同時也是一位傳道人。步惠廉年少時,先後就讀亨特私立學校(Hunter's private school)和梅肯公立學校(Macon public schools);1879年得入愛摩利大學(Emory University)讀書,四年後獲文學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他又進入田納西州的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 Tennessee)進修神學一年,在此期間,他擔任《范德比爾特觀察》的編輯,並且獲得傳道人資格。那時“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嘉澍(宋耀如)也在那裡讀神學,二人成為同窗。在神學院附近有一座兵營,當時有些軍官常常欺負、作弄神學院的學生,而同學們對此大多敢怒而不敢言。有一次,威廉·伯克(即後來的步惠廉)在街上受到一個年輕軍官的捉弄,宋嘉澍氣不過,便上去與他評理,對方舉起馬刀威嚇他。面對挑釁,宋嘉澍提出對等較量,憑藉當年他在海岸警備隊練就的拳術,最後將對方打倒在地。宋嘉澍的壯行義舉為神學院學生大大出了一口氣,步惠廉也因此和宋嘉澍成為密友。1885-1887年間,步惠廉在監理會南喬治亞議區會(South Georgia Conference)做巡迴傳道人。
在華宣教生涯
1887年,步惠廉作為美國監理會宣教士,奉派前來中國宣教,抵達上海後,受到早年來華的監理會宣教士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的熱情歡迎,並邀請他參加在蘇州舉行的美以美會第二屆年會。會上,步惠廉與宋嘉澍再次相逢。當時宋嘉澍在崑山傳道,而步惠廉則被分派到上海附近的松江府開闢新的宣教站。那是個非常敏感的地方,宣教士常被人丟石頭,甚至發生過天主教堂被燒事件。但步惠廉義無反顧地去了,這一去就是50多年。期間除了幾年被派往蘇州,和在上海擔任慕爾堂(今慕恩堂)牧師兼上海教區長外,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松江度過的。步惠廉早年在松江建立了“同樂堂”教會;1903年8月,步惠廉先在朱涇上元塘陳姓民房設立宣教站;1905年購買丁姓地基,在西林街籌建了“朱涇耶穌堂”。該教堂直到20世紀60年代時還是朱涇鎮的最高建築。除宣教活動外,步惠廉很快使自己融入當地社會,開辦義務學校、英文學塾等(後來幾所學校合併,稱為“樂恩國中”);還積極推動慈善事業,與當地官紳共同創辦松江孤兒院並擔任院長,教養兼施,工讀並重;每逢戰亂或自然災害,他都全心全力投入賑濟難民的工作。當20年代江浙軍閥混戰時,他不顧危險,親自駕駛汽船往返戰地救護傷員。凡此種種,使他在松江地區享有很高的威望。1914年,步惠廉在松江創辦一所聖經學院,該校曾一度隸屬於東吳大學,自1927年與東吳大學分開後,他自籌經費辦學,更名為“惠廉聖經學校”,為監理會培訓出不少教牧人才。1928年春,松江地方人士籌款在馬路橋畔修建了“步公紀念亭”,以紀念他對當地人民的貢獻。松江五十載,步惠廉先後擔任過聖經學院院長、東吳大學董事會秘書、松江公共衛生協會主席,以及松江孤兒院院長等職。因其在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其母校愛摩利大學授予他榮譽神學博士學位,並全美大學優秀生榮譽學會(Phi Beta Kappa)的校友會員榮銜。
步惠廉於1934年退休返回美國。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松江遭到日軍的轟炸。心繫松江的步惠廉再次於1938年來到松江,即使在日本人占領松江後,他仍然堅持在那裡從事宣教、辦學和救濟工作。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步惠廉遭日軍逮捕,被囚禁在集中營數月後獲釋,但仍受日軍的監視,1943年3月再次被捕。直到同年9月3日,他才在交換戰俘中被釋放回到美國。步惠廉人生的最後幾年在美國南方度過,仍然四處演講,為中國奔走呼號;同時在故鄉梅肯市馬爾布利街(Mulberry Street Methodist Church in Macon)監理會教會做牧師,直到1947安然去世,享年83歲。
在其50餘載宣教生涯中,最值得稱道、也是與中國近現代史頗有關係的有兩件事:一是對黃炎培的救命之恩;一是與宋氏家族的關係。
營救黃炎培
著名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黃炎培自年輕時就有教育救國之志。1903年初,川沙縣開辦了一所“川沙國小堂”,黃炎培被聘為總理。同年農曆6月,他和另外三位進步青年應邀到上海南匯縣新場鎮演說,當時場面被形容為“百里以內,舟車雲集”,可謂盛況空前。但不幸有人向南匯縣知縣戴運寅密告,說黃炎培等人演說毀謗皇太后和皇上。那時候,清政府正因為章太炎、鄒容案,通令各縣嚴查革命黨。戴運寅得此密告後,立即將黃炎培等四人拘捕,並在南匯縣衙門照壁上貼出告示:“照得革命一黨,本縣已有拿獲,起獲軍火無數。”戴運寅同時電告兩江總督魏光濤、江蘇巡撫恩壽請示。江蘇巡撫恩壽電令“解生訊辦”;兩江總督魏光濤則電令於26日“就地正法”。因總督和巡撫的答覆不同,戴運寅遂再打電報請示。
黃炎培等四人被捕後,演說會組織者焦急萬分,連夜趕到上海找監理會總堂主任牧師步惠廉幫忙營救。步惠廉立即找美國律師佑尼乾(Thomas R. Jernigan)商量,佑尼乾表示說這要通過美國領事、上海道再轉總督巡撫。若按這個程式下來,時間已經來不及了。上海建築業巨子楊斯盛知道此事後,慷慨解囊,拿出白銀五百兩,由步惠廉送給佑尼乾,要他想辦法。最後按佑尼乾的主意,步惠廉立即帶三位中國牧師於6月25日下午乘汽輪趕往南匯縣,要求保釋。步惠廉到南匯時已經是26日清晨,急忙衝進縣衙門求見知縣。從來沒見過外國人戴運寅,戰兢出來相見。步惠廉和三位中國牧師同他交涉到中午,極力要求保釋。戴運寅怕事情弄僵,釀成教案,只得答應保釋,但要求一定要隨傳隨到。最後把黃炎培等四人交由步惠廉帶出大堂,去往上海,時十二點一刻。十二點三刻時,總督和巡撫的“就地正法”電令到了,但這四人已於半小時前去了上海。
到上海後,三位中國牧師向步惠廉建議,乘此機會勸導這四人接受基督教信仰,成為基督徒。但步惠廉說:“我救人為的是愛人,宗教信仰完全自由,豈可要挾。”這時,佑尼乾促步惠廉趕快安排黃炎培等人逃往國外,否則清政府派人追來,一切就都完了。最後在楊斯盛資助下,他們星夜離開上海,逃亡日本。半個多世紀後,黃炎培在其《八十自述》中寫道:“我生最難堪,要算此時此境。”直到一年過去,從家人得知那位戴知縣已遭撤職,事情已經過去,黃炎培等人才得回國。回到上海後,黃炎培仍然從事教學。1905年農曆7月的一個深夜,他在蔡元培家裡秘密加入了中國同盟會,變成了真正的革命黨人。不久蔡元培去德國留學,黃炎培接任同盟會上海乾事,開始主持這個同盟會在上海的工作。1949年後,一生不願為官的黃炎培卻做起官來,先任政務院副總理和輕工業部部長,後來到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直到1965年病故。若當年不是步惠廉牧師冒險相救,若沒有楊斯盛慷慨解囊,趕在“就地正法”電令到達之前將他們保釋出來,黃炎培恐怕難免殺身之禍,歷史上恐怕也就沒有黃炎培其人了。
與宋氏家族
1903年,宋嘉澍有意送自己14歲的長女宋靄齡去美國讀書,於是來找老同學、老朋友步惠廉商量,希望他能夠幫忙安排。步惠廉聽了十分高興,說:“你真的要在女兒身上創造奇蹟了!”並答應幫助宋靄齡進入喬治亞州梅肯郡的衛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 in Macon, Georgia)讀書。該學院為美國監理會所辦,是美國第一所特許設立的女子學院,也是全世界最早專收女生的學院。院長葛瑞(Judge Guerry)是步惠廉的密友,步惠廉給他寫了推薦信之同時,還寫了一封長信,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宋嘉澍及其家庭情況。葛瑞回信給步惠廉表示願意接收一名中國女學生。該校過去曾收過幾個印第安人學生,但還從未收過中國學生。葛瑞還建議讓宋靄齡住在他家裡,等她適應環境後再入學。宋家夫婦決定送女兒出國念書,實開中國風氣之先。後來宋家另外兩個女兒慶齡和美齡也都步姐姐靄齡之後塵,進入衛斯理安女子學院讀書。
決定之後,宋嘉澍卻為如何把藹齡送到喬治亞州而擔心,正巧步惠廉打算偕妻愛迪·戈登(Addie Gordon)和四個兒子回美國度假,他表示願意偕藹齡同行。愛迪於半年前得了傷寒,他們以為海上航行,以及回到美國會有助於她的康復。於是靄齡和步惠廉一家乘坐太平洋航運公司郵輪“高麗號”,於1904年5月底啟程赴美。中途,當船在日本神戶靠岸時,艾迪已開始發燒;到達橫濱時,她再也堅持不住了。步惠廉一家只好下船,住入橫濱一家醫院治療。下船前,他把靄齡託付另外一對宣教士夫婦照顧。船到舊金山後,宋靄齡幾經周折,總算得以入境。而在同一天,愛迪病逝於日本橫濱。步惠廉料理完妻子的喪事後,急忙趕到舊金山,隨即帶靄齡到梅肯郡的衛斯理安學院入學。
步惠廉在中國五十多年間,一直都和宋氏家族保持著親密的關係。若沒有步惠廉,宋氏三姐妹的人生軌跡恐怕會易轍,那么中國現代史的許多事情恐怕也要改寫了。因此可以說,步惠廉是一位影響了中國歷史的人。
婚姻與家庭
步惠廉一生經歷過兩次婚姻:1889年,他與來自密西西比州的愛迪·戈登(Addie Gordon)結婚,婚後育有四個兒子。愛迪於1904年回國途中,因傷寒病(一說黑死病)惡化,死於日本橫濱。1913年,步惠廉續娶莉拉·傑爾丁(Leila Gerdine)為妻,二人生育一子一女,可惜女兒兩歲時不幸夭折。兒子步雅各(James Burke)長大後成為美國《時代》(Time)雜誌駐遠東記者,著有《我的父親在中國》(My Father in China),翔實記載了步惠廉牧師在中國的宣教生涯。為撰寫此書,他曾於1941年在香港採訪了宋靄齡和宋美齡。書中涉及步惠廉和宋氏家族的淵源,以及與宋嘉澍之間的交往等內容,成為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