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步六孤(步祿孤、步鹿孤)[步祿孤、步六孤、步鹿孤,讀音作bó lù gū(ㄅㄛˊㄌㄨˋㄍㄨ),不可讀作bù liù gū(ㄅㄨˋㄌㄨˋㄍㄨ)]
歷史上代北地區三字姓。鄭樵《通志·氏族略》收載,北魏孝文帝改為陸氏。又,北周皇帝賜姓大將軍楊堅“步六孤”氏;又,北周人陸通,西魏賜姓“步六孤”氏;又,北齊天保間大誅元氏,賜元蠻“步六孤”氏。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古鮮卑族步祿孤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步六孤氏(步祿孤氏、步鹿孤氏),為鮮卑族古老的部落,其族以步六孤部落名稱為氏,由於漢語譯音的差異,漢朝北方人通讀“祿”為“lù”音,而漢王朝統治者劉氏一族源出楚國羋姓熊氏後裔,其讀“六”亦為“lù”音,因此有稱步六孤氏者,也有稱步祿孤氏者,亦有稱步鹿孤氏者,其實都是指同一的部落稱謂。因為,在同一個民族的部落間分上,絕不可能允許出現相同名稱的兩個部落並存。步六孤氏(步祿孤氏、步鹿孤氏)是北魏鮮卑族八大部落姓氏之一,是當時的勢力為排行第二的貴族姓氏。八大部落姓氏分別是:拓跋氏、步六孤氏(步祿孤氏、步鹿孤氏)、賀賴氏、獨孤氏、賀樓氏、忽忸于氏、丘穆陵氏、紇奚氏、尉遲氏,合稱“鮮卑顯貴八姓”。鮮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在公元450年左右統一了中國北方五胡十六國的紛亂局面後,由其孫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入主中原,北朝魏與南朝宋形成了南北對峙狀態,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初期,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後,對政權體系進行了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改革。其時,他強行用漢族服飾代替鮮卑服,朝中禁用鮮卑語,並按漢字諧音將鮮卑姓改為漢姓:將皇室原姓拓跋改姓元氏;將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部落人數眾多,姓氏三分,便將步六孤氏改為陸氏、步祿孤氏改為步氏、步鹿孤氏改為鹿氏——以區別支主;將賀賴氏改姓賀氏;將獨孤氏改姓劉氏;將賀樓氏改姓樓氏;將忽忸于氏改姓于氏;將紇奚氏改姓嵇氏;將尉遲氏改姓尉氏——後來又有人悄悄改回複姓尉遲氏,在唐朝時期大顯其貴。合稱北魏貴族八大姓。
本書認為,在過去的姓氏史籍中,一般都說步六孤氏、步祿孤氏、步鹿孤氏等古鮮卑族漢化所改為祿氏、布氏、陸氏這三種漢姓,其實,步祿孤氏(步六孤氏、步鹿孤氏)部落還分別有許多其他姓氏稱謂,諸如達步于氏、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六根氏、步落稽氏、阿步乾氏、乞步落氏等等,其後裔族人所漢化姓氏遠不止三姓,後來大多漢化所改的步氏、陸氏、祿氏、鹿氏、達氏、稽氏等,實為步祿孤氏(步六孤氏、步鹿孤氏)一承血緣,在傳統意義上,五服內皆不可通婚。遷徙分布
發源於今山東境內的陸氏和由鮮卑複姓步陸孤氏所漢化改姓的陸氏,在歷史上發展成為陸氏的兩支主流。這兩支陸氏族人今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台灣等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