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止沖擋目前已依據列車採用之車廂連結裝置(coupling)的不同,而發展出以下數種類型:附有防爬器(Anticlimber)的止沖擋
用於車鉤關節(couplerknuckle)的止沖擋(通常設於兩軌中央)
在兩段各設有一個緩衝器的止沖擋
油壓型的止沖擋
摩擦型的止沖擋(閂在軌道上方)
以大眾運輸系統(尤其是地下鐵路)的角度而言,撞上止沖擋通常意味著重大的損害,因為大量乘客受傷的可能性及隧道內部空間的局限。有鑒於此,運用於大眾捷運系統的止沖擋會有內建的防爬裝置,能使車輛相互密合,避免碰撞車輛相互攀爬堆疊。通常具有獨特的鰭狀外表。
若止沖擋距離軌道末端仍有若干距離,則還會加上砂石或道碴來加強使列車減速的效果。一場有名的案例就是1975年2月28日的倫敦捷運沼澤門站撞車事故(Moorgatetubecrash),列車衝進隧道末端,造成43人死亡。
能量消耗型
一列列車通常由於本身的質量和速度,而在撞上止沖擋時轉換了極大的動能,然而再堅固的止沖擋也難以應付高速撞擊帶來的影響。為了改善這種情形,便需要有透過壓縮和摩擦來使能量消耗的方法。在1902年一場發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止沖擋意外後,著名的鐵路設備製造商Rawie便發展出了數種能吸收動能的止沖擋。類似的油壓型止沖擋則由英國的Ransomes&Rapier研發出來。
例子
德黑蘭的拉賈列車基地(RajaTrainsDepot)
停車速度:20km/h
停車距離:20m[1][2]
注釋及參考文獻
1.^RailwayGazetteInternationalJanuary2009,p16
2.^http://www.railpage.com.au/f-t11343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