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席勒的詩歌]

歡樂頌[席勒的詩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1] 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詩歌來源

1785年10月的一天,在德勒斯登近郊的羅斯維茲村,詩人席勒應一對新婚夫婦的邀請來參加他們的婚宴。宴會上,詩人為新人的幸福、朋友的熱情和現場的歡樂氣氛所深深感染,寫下了這首頌詩。其實,與其說是詩人在寫歡樂,不如說是在寫愛,這種愛超越時代,超越種族,超越地域,超越國界,深入人心。這首詩後經偉大音樂家貝多芬譜曲,與優美的旋律一起傳遍了世界,在人們心中久久迴蕩。

人們說這是一首“思想抒情詩”。

譯文

全詩

1

歡樂啊,美麗的神奇的火花,

極樂世界的仙姑,

天女啊,我們如醉如狂,

踏進你神聖的天府。

為時尚無情地分割的一切,

你的魔力會把它們重新連線;

只要在你溫柔的羽翼之下,

一切的人們都成為兄弟。

合唱 萬民啊!擁抱在一處,

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弟兄們——在上界的天庭,

一定有天父住在那裡。

2

誰有那種極大的造化,

能和一位朋友友好相處,

誰能獲得一位溫柔的女性,

讓他來一同歡呼!

真的——在這世界之上

只要有一位能稱為知心!

否則,讓他去向隅暗泣

離開我們這個同盟。

合唱 居住在大集體中的眾生,

請尊重這共同的感情!

她會把你們向星空率領,

領你們去到冥冥的天庭。

3

一切眾生都從自然的

乳房上吮吸歡樂;

大家都尾隨著她的芳蹤,

不論何人,不分善惡。

歡樂賜給我們親吻和葡萄

以及刎頸之交的知己;

連蛆蟲也獲得肉體的快感,

更不用說上帝面前的天使①。

合唱 萬民啊,你們跪倒在地?

世人啊,你們預告到造物主?

請向星空上界找尋天父!

他一定住在星空的天庭那裡。

4

歡樂就是堅強的發條,

使永恆的自然循環不息。

在世界的大鐘裡面,

歡樂是推動齒輪的動力。

她使蓓蕾開成鮮花,

她使太陽照耀天空,

望遠鏡看不到的天體,

她使它們在空間轉動。

合唱 弟兄們!請你們歡歡喜喜,

在人生的旅程上前進,

像行星在天空里運行,

像英雄一樣快樂地走向勝利。

5

從真理的光芒四射的鏡面上,

歡樂對著探求者含笑相迎。

她給他指點殉教者的道路,

領他到美德的險峻的山頂。

在陽光閃爍的信仰的山頭,

可以看到歡樂的大旗飄動,

就是從裂開的棺材縫裡,

也見到她站在天使的合唱隊中。

合唱 萬民啊!請勇敢地容忍!

為了更好的世界容忍!

在那邊上界的天庭,

偉大的神將酬報我們。

6

我們無法報答神靈;

能和神一樣快樂就行。

不要計較貧窮和愁悶,

要和快樂的人一同歡欣。

應該忘記怨恨和復仇,

對於死敵要加以寬恕。

不要讓他哭出了淚珠,

不要讓他因後悔而受苦。

合唱 把我們的帳簿全部燒光!

和全世界的人進行和解!

弟兄們——在星空的上界,

神擔任審判,也像我們這樣。

7

歡樂從酒杯中涌了出來;

飲了這金色的葡萄汁液,

吃人的人也變得溫柔,

失望的人也添了勇氣——

弟兄們,在巡酒的時光,

請你們離開座位,

讓酒泡向著天空飛濺:

對善良的神靈②舉起酒杯。

合唱 把這杯酒奉獻給善良的神靈,

在星空上界的神靈,

星辰的合唱歌頌的神靈,

天使的頌詩讚美的神靈!

8

在沉重的痛苦中要拿出勇氣,

對於流淚的無辜者要加以援手,

已經發出的誓言要永遠堅守,

要實事求是對待敵人和朋友,

在國王的駕前要保持男子的尊嚴——

弟兄們,生命財產不足惜——

讓有功績的人戴上花冠,

讓欺瞞之徒趨於毀滅!

合唱 我們要鞏固這神聖的團體,

憑著這金色的美酒起誓,

對這盟約要永守忠實,

請對星空的審判者起誓!

2011六年級上冊

歡樂女神,

聖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心中充滿熱情

來到你的聖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們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輝照耀下面,

人們團結成兄弟。

詩歌注釋

本文選自《世界名詩鑑賞金庫》(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版)。錢春綺譯。席勒(1759—1805),德國詩人、劇作家。

①詩人認為,世上歡樂的源泉是大自然(天父、 造物主)所賜,任何人(不論善惡)、物(即使蛆蟲)以及天使都可以領受。 ②這裡指歡樂女神

詩歌鑑賞

歡樂頌》(AndieFreude)是席勒1785年夏天在萊比錫寫的,那時他創作的戲劇《強盜》和《陰謀與愛情》獲得巨大成功。恩格斯稱《強盜》是“歌頌一個向全社會公開宣戰的豪俠的青年”,《陰謀與愛情》則是“德國第一個具有政治傾向的戲劇”。然而,當時的席勒受到歐根公爵的迫害出逃在外,身無分文,負債累累,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正在席勒走投無路的時候,萊比錫4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仰慕席勒的才華,寫信邀請他到萊比錫去,路費由他們承擔。席勒接到信後立即從曼海姆出發,不顧旅途困頓和身體虛弱,走了8天來到萊比錫,受到4位陌生朋友的熱情歡迎和無微不至的招待。《歡樂頌》就是在席勒感受了這種雪中送炭的溫暖後,以萬分感激的心情寫出來的。以此來歌頌人間歡樂 宣揚博愛理想。

早期創作

這首詩採用了當時流行的頌歌體。這種題材源自古希臘詩人品達,很早就被運用於德國詩人的創作中,一直到19世紀著名的頌歌詩人賀德林。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最有名的頌歌體詩人是克洛普施篤克。此人一改啟蒙運動詩歌乾癟說教的風格,寫的頌歌熱情洋溢,神聖崇高,深受當時青年人的喜愛。歌頌歡樂這個題材的詩,在席勒以前也有人寫過。德國的阿那克里翁詩派(也稱作洛克克)的哈格唐就寫過同名詩《歡樂頌》。但這兩首《歡樂頌》不一樣:哈格唐歌頌的是現世的快樂,席勒歌頌的則是從人間高尚的感情升華成一種與神為伍的歡樂。席勒《歡樂頌》的詩風受克洛普施篤克的影響,具有莊嚴崇高的韻律,而哈格唐的《歡樂頌》雖也帶著嚴肅的調子歌唱歡樂,但是詩中帶有諷刺和針砭。

席勒在他的《歡樂頌》中歌頌的歡樂,先是歌頌他受友誼感動後產生的具體歡樂,後來他把這種具體的歡樂人格化,使歡樂擁有了普遍性,進而引申出他對自由、平等、博愛理想的追求,特別是對博愛的歌頌。“你溫柔的翅膀飛到哪裡,哪裡的人們都結成兄弟。”

宗教觀

席勒在他的《歡樂頌》里還反映了康德“星雲說”的自然觀和當時盛行的“泛神論”宗教觀。這些當時堪稱先進的思想在這首長詩中可以讀到。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終曲樂章中,男高音領唱的原文歌詞中是:“像那恆星飛奔在那瑰麗的太空”,這透露出康德“星雲說”的宇宙觀,遺憾的是我國演唱的歌詞是“……好像那太陽/運行在那壯麗的天空上”。譯者疏忽了原文的dieSonnen是複數,一個太陽是太陽系的空間概念,多個太陽就是指擴大到銀河系的宇宙概念。

僅從第九交響曲的譯文 理解整個《歡樂頌》遠遠不夠

1959年,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在中國首演,《歡樂頌》由此廣為人知。貝多芬創作第九交響曲衝破過去的傳統,在第四樂章引進了人聲。他在這個作為終曲的樂章中採用席勒《歡樂頌》里的部分詩節作歌詞,譜寫了齊唱、合唱、四重唱和男高音獨唱(領唱)。這些聲樂曲和管弦樂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莊嚴崇高、雄偉瑰麗的交響樂章。1786年,《歡樂頌》在席勒自編的雜誌《塔莉亞》上首次發表,感動了許多德國人。貝多芬當時l6歲,是否讀過此詩,尚不得而知。但有文獻表明,青年貝多芬在波恩時代曾聲稱要把《歡樂頌》全部詩節配上樂曲。但是,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終曲的合唱樂章中僅僅採用席勒《歡樂頌》中的部分詩節。從詩的總體看,貝多芬挑選得十分精當。

段落

雖然只有6段,但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概括全詩內涵的作用。但從樂章使用詩節的數量看,不到《歡樂頌》全詩的1/3。所以要通過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終曲的歌詞來了解詩人席勒和他的《歡樂頌》遠遠不夠。

再有,對我國讀者來說,對《歡樂頌》的了解是通過中文翻譯得到的。但譯文與原文存在著差距,通過中文譯文來理解《歡樂頌》會大打折扣。我國演出第九交響曲終曲的合唱部分通常用的是歌曲翻譯家鄧易映的中文譯文。應該說,與原詩相比,這位翻譯家的譯文做到了精神上相符。譯文基本表達了原詩歌頌歡樂的本意和宣揚人類博愛理想的用意。中文譯文流暢自然,這是因為譯者將德文翻譯成中文時,儘量照顧到譯文符合中文韻律所系的四聲,努力做到使譯文的抑揚頓挫與所配旋律的起伏相一致。問題是,譯者著力照顧到譯文的可唱性,犧牲了原詩生動具體的形象性、含義深刻的哲理和比興。特別是席勒寫此詩時那股奔放不羈的勁頭,在譯文已經難覓蹤跡。比如,原文是:“億萬生民,互相擁抱吧!/把這一吻送給全世界!”鄧譯成:“億萬人民,團結起來!/大家相親又相愛!”

結局

本文無意挑剔鄧易映同志譯文的瑕疵,她是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歌曲翻譯家,她譯過許多德國和其他國家的藝術歌曲,對介紹外國藝術歌曲作出了卓越貢獻。根據我自己的感受,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重要的是貝多芬的音樂。貝多芬的音樂固然受了席勒的激發,但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終曲的總體來看,席勒的詩句不過是貝多芬音樂的載體,鄧的譯文宜於演唱,譯文缺點也就無傷大雅。我之所以指出譯文上的問題,是想說明:只通過第九交響曲終曲的歌詞譯文來了解席勒《歡樂頌》是不夠的;要全面了解,必須把全文譯出來;說得理想一點,最好通過原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