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Abole小鎮位於距衣索比亞與索馬里邊境一二百公里處,屬於索馬里族聚居的充滿爭議的歐加登地區。
該地區是衣索比亞最貧困的一個地區,道路泥濘,這裡85%的兒童難以獲得學校教育。同時卻是衣索比亞與索馬里爭搶的“山芋”。
19世紀,索馬里被英、法、意等殖民國家瓜分為五塊,其中面積38萬平方公里的歐加登地區在1897年被劃歸意屬衣索比亞,二戰後該地輾轉交由衣索比亞控制。
1960年,索馬里宣布獨立,並將歐加登地區劃入版圖。而埃塞方則以增兵相對抗,爭執的結果釀成了1964年和1977年兩次歐加登戰爭。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索馬里一直與衣索比亞就爭奪歐加登這塊土地的控制權不斷發生衝突。
宣布對中國公司工地遭襲擊事件負責的歐加登成立於1984年,主要在靠近索馬里的衣索比亞東部邊境和索南部地區活動。上世紀90年代初,該反政府武裝開始從事暴力分裂活動。去年4月,該組織曾向在該地區從事油氣勘探的所有外國公司發出威脅,要求這些公司立即撤出。
“我們承認,我們對一個衣索比亞部隊保護下的石油勘探隊發起了軍事行動。”歐加登一份聲明稱,他們的攻擊目標其實是周圍的衣索比亞士兵,並不是專門針對中國人。
“我們深感遺憾,但我們不能容忍任何人在沒有得到我們允許的情況下在我們的土地上鑽探。歐加登不屬於衣索比亞國土,這一點我們也向中國方面強調過。”該發言人表示。
歐加登地區此前被認為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並一度引發戰爭。
背景資料
歐加登是一片被戰爭摧毀、被人遺忘的土地,生存條件極其惡劣。這一地區目前仍是非洲之角(主要指衣索比亞、索馬里等東非國家)的動盪中心。
然而,由於當地石油儲量豐富,現在共有四個國家的石油公司在該地區勘探或採油,分別是:中國、馬來西亞、瑞典和美國。
“借殼”變為武裝組織,自從1977~1978年第一次歐加登戰爭以來,該地區的經濟幾乎沒有發展。至今,該地區仍是一片荒蕪的高原,只有兩條主要的公路,以及幾個較大的城鎮,如卡布里-達哈爾、首府吉吉加和瓜布里巴亞。埃塞政府軍控制著這些城鎮,以打擊歐加登地區的反政府武裝“歐加登民族解放陣線”(下稱“ONLF”)。
想要充分明白今天歐加登地區的動盪局面因何而生,人們必須上溯歷史,並了解大國勢力對其的影響。
1978年,在蘇聯的支持下,衣索比亞打敗了鬧獨立的歐加登地區反政府武裝及支持後者的索馬里軍隊。1984年,反政府政黨之一——“西索馬里解放運動青年聯盟”(WSLF)主席阿布迪拉曼·馬赫迪組建了ONLF,繼續從事鬧獨立的暴力活動。
由於WSLF從索馬里獲得的支援逐漸減少(並在20世紀80年代末完全斷絕),馬赫迪系統地將WSLF的骨幹吸納進了ONLF,並最終廢棄了WSLF這個空殼。到1993年,ONLF已鞏固了其在歐加登地區占大多數的索馬里族人中的支持,並於次年成為一個徹底的武裝組織。目前,其主席是穆罕默德·奧馬爾·奧斯曼,他已多年任該職。
1991年,梅萊出任埃塞總理。1992年,ONLF參加該地區5個選區的議會選舉,並獲得80%的議席。埃塞政府竭力要求ONLF接受新憲法,遭到拒絕,雙方因此再啟釁端。
2005年,埃塞政府提議雙方進行和談。ONLF表示,只有在中立國家、並由國際社會派出中立的調解者的前提下才願意談判。埃塞政府拒絕調解者插手,談判破裂。
全面清剿VS游擊戰,2006年,ONLF威脅馬來西亞國有石油公司(Petronas)不得在歐加登地區開採石油。此事迫使政府軍對其開展全面軍事行動。這一行動得到了美國和英國的充分支持。
在原有的1.5萬名駐歐加登地區士兵的基礎上,埃塞政府加派了1萬名士兵、噴氣式戰鬥機、裝甲車和直升機,於去年2月~7月對ONLF進行全面清剿。而ONLF方面有5000~7000人,“旗下”另外還有幾個規模較小的反政府武裝組織。
但政府軍的清剿效果並不明顯,原因頗為複雜:最重要的是ONLF得到了當地民眾較強的支持——民眾加入ONLF,或向他們提供食物、水和槍枝;其次,歐加登地區民風強悍,而政府軍軍紀鬆弛;最後,政府軍的戰略和戰術準備也並不對路。
埃塞政府軍在歐加登可稱是陷入了泥潭。這支裝備落後的軍隊在這一邊境地區要面對很多敵人:5個反政府武裝組織,長期與之存在邊界爭端的鄰國厄利垂亞,以及經常滲透進來的索馬里教派武裝。而且,軍隊內部也不無種族衝突,逃兵現象屢屢出現,有些甚至加入了ONLF——因為ONLF優待俘虜,還讓他們去留自便。
ONLF人員往往化整為零,以小支突擊隊的形式行動。他們善於選取有利時機,伏擊政府軍的增援車隊,並經常襲擾政府軍控制的村莊,打了就跑。政府軍每年因逃兵和ONLF的襲擊,要減員數千人,而且士兵們大多不願意被派往歐加登地區。
專業提供全球各地投資環境評估服務的“世界投資新聞”網站(winne.com)在一份關於歐加登地區投資環境的分析報告中稱,埃塞政府軍尚無法對歐加登地區及當地民眾形成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