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歌德情感錄:歌德和他的妻子》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童年—青少年
第二章 魏瑪十年
第三章 義大利之行
第四章 眾怒難犯
第五章 遠征法國
第六章 和席勒合作
第七章 正當盛年立遺囑
第八章 言歸於好
第九章 歌德受圍攻
第十章 耶那戰役
第十一章 婚後要更大的自由——自私的時代
第十二章 銀盤子和金蘋果
第十三章 兩女將大打出手
第十四章 拿破崙挫敗
第十五章 克卿之死
參考書目
歌德年譜
序言
隨著時光的流逝,時代的更替,對人對事都會不斷有新的眼光,新的認識,對待女性尤其如此。古今中外對女性都存有偏見,男女平等到近代才成為大題目,而要真正落實,“同志仍需努力”。德國大文豪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夫人克里斯典娜·伍爾皮烏斯·馮·歌德就是偏見的犧牲品。生前身後,遭人辱罵,所背惡名之多,罕有其匹。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說她是“一尊美麗的肉”,“完全沒有教養”;法國作家,《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作者羅曼·羅蘭判定她“精神上是個零”;奧地利作家,《沒有個性的人》的作者穆齊爾(Robert Musil,1880—1942)還算客氣,認定克里斯典娜是歌德的“著名的性夥伴”。同時代人對她更是惡毒詛咒,“窯姐兒”,“小妾”,“狐狸精”,“小妖精”,這些喪心病狂的罵聲鋪天蓋地而來。維蘭特(C.Manin Wieland,1785—1813),他是《阿伽堂》、《金鏡》和《奧伯龍》的作者,把克里斯典娜看成是“歌德的使女”;席勒的妻子莎羅特·馮·席勒出身貴族,雖然是破落的貴族,卻居高臨下地對歌德的妻子下這樣的斷語:“豐滿的虛無”;歌德的恩公卡爾·奧古斯特義憤填膺地說:“什麼事兒都是壞在她的手裡。她是歌德生活的註腳”,“是歌德的恥辱”。貝廷娜·馮·阿爾尼姆(Bettina Von Amim,1785—1859)罵得更是別出心裁:“血腸一根。”
這個貝廷娜才貌雙全,也是作家,是歌德的“超級冬粉”。她曾前去法蘭克福,和歌德老母進行多次長談,為的是探知歌德的青少年時代。後來歌德撰寫回憶錄《詩與真》,老母過世,有些事兒還得問貝廷娜。而她卻將計就計,利用機會,大秀對歌德的愛情。而歌德往往打岔,“拿出一個又一個的望遠鏡來,讓她來觀察彗星。”可想而知,克里斯典娜與經常來家蹭飯的貝廷娜保持“面和”實屬不易,有次因一點兒小事兒,兩人爭吵起來,繼而相互辱罵,“血腸一根”的辱罵也衝口而出。最後兩員“女將”動起手來。歌德“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袒護受辱的妻子,不讓貝廷娜再進家門。
後來也有關於克里斯典娜的專著出現,那也大多是老生常談,虛妄不實之語,捕風捉影之言充塞其間,對其極盡攻擊污衊之能事。20世紀20年代初,曾有人揮舞種族主義大棒,將克卿打入黑種女人的行列,所下的斷語為:“狡猾,固執,靈魂下賤”;“若將克里斯典娜構想為歌德的平等的補充,無異於將殖民地的有色人種看成是偉大殖民者的尊貴伴侶。”
誣陷克卿的流毒也傳至中國。在取名為《三葉集》(1920年5月,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田漢、宗白華、郭沫若三人的通信集中,可看到相關的表述。他們三人都是歌德的崇拜者,稱歌德為“球形天才”,“人中之至人”。郭沫若在家鄉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子拜堂成了親,到日本留學又結識了安娜,兩人情投意合,遂相愛而同居,並生有一子。可年輕的郭沫若總是有種負罪感,自譴為“罪惡的精髓”。他向好友田漢剖露心跡,“人格公開”,等待他“宣布死刑”,實際上是想得到田漢的諒解,而田漢則以歌德的戀情為例來寬解郭沫若:
(歌德)一生戀人過十九個,偶有誤解,便不告而去,十年情交以色衰而見棄,若講罪惡,那么歌德的晚年更是“罪惡的精髓了……歌德自羅馬歸後,與他的第九個情人克里斯諦亞侶(即克里斯典娜——筆者)的戀愛也只是為戀愛而戀愛,遂不覺陷於Schiller(席勒——筆者)所謂“墮落的交際”啊!當時Weimar(魏瑪——筆者)的人民群加非難,克夫人不齒於交際社會;而且他們的罪惡,也有具體的表現——1789年(歌德四十歲時),12月25日,(私)生August Von Goethe(奧古斯特·馮·歌德——筆者),“人中之至人”的歌德,害人可也是不淺。若想到他剛棄了Stein(施坦因——筆者)伯爵夫人,歌德的罪惡可更深了。若更想到Stein伯爵夫人是有夫之婦更當如何?……
田漢在這裡為了郭沫若可“害苦”了歌德,上述的這些話都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不實之詞。歌德將女子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型如施坦因伯爵夫人,精神上能與之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肉體上卻有距離。所說相戀十年,兩人卻沒有任何的肌膚之親,以致如何定義他們之間的關係難倒了不少的研究者,“愛情”耶?“友誼”乎?兩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卻要“鴻雁傳書”多達一千多封。他的妻子克里斯典娜,還有他與之“初試雲雨情”的羅馬“風流寡婦”浮斯廷娜則屬於第二種女性,兩性間的和美也能使其忽略精神的陌生和距離。著名傳記作家理察·弗里頓塔爾(1896—1979)在其《歌德,他的生平和時代》一書中斷定:在羅馬,年近四十的歌德在性愛方面才算有了完整的經歷。在此之前,儘管有過不少的女友,但並沒有性愛意義上的情人。羅馬歸來,歌德向施坦因夫人一再強調自己的“完整和統一”。不久後,他便和充溢著青春氣息的美少女克里斯典娜相戀。
拿破崙戰敗之後,歌德心情落寞,在妻子的鼓勵下,開始美因-萊茵地區之游。“自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兩次回到他的故鄉法蘭克福。在威斯巴登溫泉沐浴療養,身上病痛霍然而愈。與瑪麗安娜·維勒梅爾夫人的結識,使他如飲神奇的基色泉,重返青春年少。1815—1816兩年,歌德妙思泉涌,詩興大發,寫出大量抒情詩,1819年集輯出版,名為《西東合集》。瑪麗安娜對歌德的詩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在朗誦歌德新詩時,她竟然當場作詩唱和,和歌德展開詩的對話。歌德從來沒有遇到過有著如此才情的女子,其美學詩情與他本人相伯仲。歌德感受到巨大的幸福,認定瑪麗安娜是第三種類型的女子:精神幸福和肉體幸福統一起來的女性。然而兩人生活的現實,各自配偶的存在,這種愛情也只能化為《西東合集》中詩句。他並非如一些人所說,“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棄一個”。在克里斯典娜亡故之後,他以古稀之年還曾追求一位17歲的少女,結果鎩羽而歸,也算是“老夫聊發少年狂”吧!
到了20世紀90年代,對歌德,特別是對克里斯典娜的研究步入一個新階段。首先是1994年整理出版了歌德和克里斯典娜的通信集《歌德婚戀通信集》,為一個真實的克卿,為她和歌德的真實的關係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後來又陸陸續續出版了一批有關克里斯典娜,有關她和歌德關係的專著。1999年,歌德誕辰250周年之際,出版了西格麗德·達姆(Sigrid Damm)所寫的《克里斯典娜和歌德》,該書由為數眾多的真實的歷史碎片連綴而成。作者對每個細節都進行了調查研究,甚至翻閱了克里斯典娜數百年來的家譜,其真實性毋庸懷疑,而又情節生動,因而在德國引起轟動。這些研究和專著都力圖恢復克里斯典娜的本來面目,推翻所有加諸她身上的污衊不實之詞,洗刷了潑在她身上的污泥濁水,為克里斯典娜翻了近兩百年的鐵案。克卿到底如何,歌德究竟怎樣,他們之間的關係原本是何等樣子,本人參閱了不少資料,寫出了一本小書,供有興趣者翻閱,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