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全文
《欲悲聞鬼叫》
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欲悲聞鬼叫(揚眉劍出鞘)](/img/2/3f7/wZwpmL0czMwEjM1kT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5U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骨沃中原土,魂入九垓舞;英靈在人間,長擂震妖鼓。
作者介紹
![王立山](/img/7/aa1/wZwpmL0IzN2MzN2gz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c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王立山,男,山西太原人,生於1953年,1976年4月,在“四五運動”中匿名發表悼念周恩來總理的五絕詩歌《欲悲聞鬼叫》,遭到全國通緝,後在家人掩護下赴山西工作;1978年,“四五運動”獲得徹底平反,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等光榮稱號;1985年,回到北京工作至今。
作品影響
1976年,王立山滿懷激憤地寫下了《揚眉劍出鞘》等多首詩篇,放在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在眾多悼念詩詞中,《揚眉劍出鞘》是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詩歌之一,這首詞鋒銳利的小詩在當年引起了“四人幫”的驚恐因而被列為“001號反革命案件”。
然而,《揚眉劍出鞘》傳遍全國,成了全國老少皆知的名句,在“四五運動”中發揮了戰鬥號角的作用。
當葉劍英從辦公室工作人員那裡看到天安門廣場抄回來的《揚眉劍出鞘》後非常欣賞,反覆吟誦,連聲稱讚:“好詩,好詩!”並打聽作者的姓名,表示了極大的關心。
1976年,他開始在山西上班,在太原鐵路部門做汽車修理工。
1978年11月11日,王立山的事跡經《中國青年報》的報導傳遍大江南北,王立山戲劇性地從“001號反革命”成為“四五英雄”,後又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王立山迅速成為全國炙手可熱的青年楷模,他被塑造成了一個大無畏的勇士,一個近乎沒有缺點的“榜樣”。“王立山依靠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武裝,就能夠高瞻遠矚地認清社會發展的規律。作為一個普通的工人,王立山不但出色地承擔了本職工作,而且為整個企業扭虧增盈作出了貢獻。”
![老照片](/img/4/6de/wZwpmL1ATMxIzMycj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3Y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79年4月5日,“四五運動”三周年之際,《人民日報》發表了《發揚天安門的革命精神》的社論;同一天,《中國青年報》為號召廣大青年學習《揚眉劍出鞘》一詩的作者王立山,發表了社論《發揚“四五”精神,做王立山式的突擊手》
社會評價
這首來自山西青年 王立山的詩詞,是成千山萬革命詩詞的典型代表。它抒發了人們懷念總理之情,表明了剷除四人幫的決心。
一九七六年清明節期間,人民民眾衝破“四人幫”的重重禁令,寫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詩詞,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萬惡的“四人幫”。這些張貼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或在天安門廣場上朗誦過的詩歌,凝聚著人們的血和淚、愛和憎,是發自肺腑的戰鬥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