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提出
針對家長的教養方式,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提出了兩個維度,即要求和反應性。
“要求”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即父母是否對孩子的行為建立適當的標準,並堅持要求孩子去達到這些標準。
“反應性”是父母對兒童行為的反饋,即父母對孩子接受的程度及對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根據這兩個維度,黛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把家長分為權威型家長、專制型家長、溺愛型家長和忽視型家長四種。
教養方式
•不但對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對孩子的行為也總是做出適當的限制,會為孩子設立一定的行為目標,並堅持要求孩子服從並達到這些目標;
•同時,他們也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足夠的關愛,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勵孩子自我成長。
教育貼士
•以身作則,堅持基本原則,父母是子女直接的學習榜樣。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並且協助孩子達成目標,同時對他們的反饋保持一致,最好不要一會兒唱黑臉一會兒唱白臉。
•以良好的心態和情緒面對孩子,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對孩子的要求及時地做出反饋。
教育意義
在“權威型”的父母教養方式下,孩子思維活躍,自控能力強,做事有主見,學習靈活刻苦,善於和小朋友交流。
專家解讀
孩子氣質的差異很大程度是先天決定的,但仍然受後天環境影響。不同的教養方式會對兒童的性格發展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恰當,性格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若方式不當,則會適得其反。
在對子女的教育中最好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氣質特點,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要求,同時密切關注小朋友的情緒變化和行為反應,父母做出及時的回應和調整。“權威型”教養方式恰恰是這樣一種理想形式,但是想成為“權威型”父母並不容易,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也是從“父母”的“父母”那裡學來的。當然,爸爸們也不是天生的超級奶爸,唯有不斷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好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