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產要素重要性的轉移。加爾布雷斯認為:在資本社會之前,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土地,誰掌握了土地這一生產要素,誰就擁有權力,所以,前資本主義社會中,權力歸於地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18世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資本,所以,權利就歸於資本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已經成為生產技術知識和經營管理的知識。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知識是社會經濟中最重要的部分,資本變為次要的生產要素了。隨著這種生產要素重要性的轉移,權利也就必然發生了轉移。權利要轉移到知識的所有者――“技術結構階層”手中。這些技術結構階層主要指的是社會的專業人員,包括工程師、律師、經理等掌握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的人員。他們日益成為當今社會中最有權勢的人,從而取代了資本家原來在社會的地位。由於生產要素重要性的轉移以及相應的權利轉移,必然帶來企業中人群關係的變化,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變化。
第二,企業中的群關係的變化。根據上述理論,加爾布雷斯認為在資本主義企業中人群關係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過去(也就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資本主義社會)人群關係是自上而下的垂直關係,即由股東大會推選出董事會,由董事會任命激勵,經理負責廠務工作。
這就是說,股東(資本家)是這種人與人關係的最上層,從上到下是垂直的地位和服從關係。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情況就不同了。由於權力轉移到了技術結構階層的手中,企業間人和人的關係也就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的人群關係是以工廠為核心,形成環形的人群關係,這個環形的中心是共產,與工廠最疏遠的,最不忠誠的是工廠的股東。工廠賺錢,他買你的股票、工廠賺錢不多或面臨虧本,他就會把股票賣掉,從而背叛企業,加速企業的垮台和破產。這種環形人群關係的第二圈是工人,工人不像股東那樣不忠實於工廠,因為他們靠工廠就業和生活,因此對工廠比資本家(股東)要親近得多。工廠賺錢,工人願意,也高興;工廠不賺錢或賺錢少,工人也不會主動離開和背叛工廠。用加爾布雷斯自己的話說就是,資本家只能和企業共安樂,不能和企業共患難,而工人不僅和企業共安樂,而且在一定時間內也能和工廠共患難。他認為和企業關係最緊密的是技術管理人員,他們處在關係圈的最底層。他們是企業大權的掌握者,與企業不僅有物質利益的關係,而且還有他們的成就感和榮譽感要在企業經營中得到實現。他們的事業、成就和興趣都與企業的存在聯繫在一起,因而他們最願意把企業搞好。
相關詞條
-
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本是公民的共同權力,為全體公民共同所有。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公共權力的行使不可能由全體公民來共同行使,而只能由其代表(或委託人)來行使。在中國,...
簡介 基本概念 產生溯源 基本特徵 價值判斷 -
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
《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康曉光。
內容介紹 附錄 -
技術轉移
技術轉移指某種技術 (包括成熟技術和處於發明狀態的技術) 由其起源地點或實踐領域轉而套用於其他地點或領域的過程。按其轉移方向,一般可分為地理空間位置上的...
基本簡介 基本模式 發展概況 特點 方式 -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system),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由於中央和地方財政之間的縱向不平衡和各區域之間...
分類 模式 目的 作用 弊端 -
國際資本轉移
國際資本轉移是資本的跨國流動和轉移,是國際經濟分工中的常見現象,資本跨國轉移的目的是在世界範圍內整合利用其它國家的優勢生產要素,其轉移的載體是跨國公司,...
測算模型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渠道對角線理論
渠道對角線理論研究是對渠道權力轉移規律進行動態研究的一種新的嘗試:研究表明,隨著時代的變化,渠道權力由初期的生產商擁有過渡到發展時期的中間商擁有,最終在...
基本簡介 理論背景 理論內容 理論啟示 參考資料 -
貿易轉移
貿易轉移是一個年輕的概念,最早出現的貿易轉移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在19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全稱是“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指一國產品遭到另一國的...
貿易轉移介紹 成因分析 現狀 反貿易轉移 -
公司治理理論
《公司治理理論》是2014年4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長春。
定義 特徵 評析 條件 利益導向 -
權力進化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制定和修改法律”權力。這是一項“天大”的權力,因為它可以決定中國土地上所有的人和機構如何...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從缺失到完善——新中國55年立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