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中日兩國有著悠久的文化交流和友好歷史,只是日本極少數人在上個世紀和前些年製造了新與舊的不光彩的事件,給中國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日本人帶來了傷痛,造成兩國人民之間的某些隔閡。目前兩國政府正在“破冰”、“融冰”,志在溝通兩國人民的互相了解,建立彼此的互信和互惠戰略關係。互知才能互信,互信才能做到互惠。此時推出“知日文叢”,由幾位留日或旅日的作者,從歷史和文化、從政經和中日關係,也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細微處,以切身體驗,展現了他們眼中的日本、真實的日本。在那裡,有真情的實感,也有哲理的思考。“知日文叢”架起了一座互知互信的橋樑,通向美好的彼方。
對於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如霧裡看花似的,可能大多數人對它並沒有真切的了解和認識。本書的作者,因欲更好地研究日本而放棄國內令人羨慕的研究所工作,在年近中年的時候東渡日本自費求學,旅日十多年。這是他來到日本後的隨筆集,大致收錄了他從1996年—2000年在日本《中文導報》上發表的作品。全書分為中日文化比較篇、日本風物篇、哲思篇、談藝篇、抒懷篇、幽默篇。書中飽含著他對日本鮮活體驗與深刻認知,既有真情實感,也有哲理思考。借他的慧眼,或許我們能更好地了解日本與日本文化,也從另一個側面深入認識我們自己的文化。
作者簡介
張石,1982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外語系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88-199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1996年任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1998至今歷任日本《中文導報》主筆、副主編。
目錄
灼灼桃花兩樣紅——中日文化比較篇
戀父與弒父
卡拉OK的啟示
日本文學中愛的承傳性
握筆的不同方式與文化
“哀而不怨”的日本人
過程和結果
唐朝的“斯納庫”
日本集團中的渺小個人
北京故宮和京者御所
讀歐陽修的《日本刀歌》
罵人中的文化
俳句與寫生
悲秋與頌秋
“丙午女”的悲劇和日本文化的矛盾
中國的嗇 日本的牆
人是世界與集團的補充?
對未來的深切責任感和溫柔祝福
名字中的文化
朋友及其他
常識與天才
“一葉知秋”與“風來知秋”
中國的鬼和日本的鬼
中國“霞”與日本“霧”
櫻花與“絆”
苔蘚文化
蓮荷意象
自然中的人和人中的自然
譚嗣同與月照
紅白杜鵑
菖蒲文化
白馬與青馬
蟋蟀聲聲
拜廟不拜神的日本人
黑與白
中日“巨根潭”
發現唐朝
一簇櫻花一縷魂——日本風物篇
人在異域心海深——哲思篇
羚羊掛角何處——談藝篇
心隨朗月入北辰——抒懷篇
笑卷愁夜疏星白——幽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