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櫬前擁立,語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一章綿山之戰,指的是在大行皇帝(死去的皇帝)的靈柩前擁戴太子繼承皇位的過程,一般是在國家比較危急的關頭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介紹
櫬,1.棺材。古代多以梧桐木做棺,故為梧桐的別稱。
擁立,擁戴皇帝或首領即位。《漢書·西域傳上·康居國》:“宣帝時,匈奴乖亂,五單于並爭,漢擁立呼韓邪單于。”宋文天祥《集杜詩·至福安序》:“陳丞相即遣人來,議擁立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二回:“太子增乃為密書,書中備言諸侯歸心信陵,秦亦欲擁立為王等語,後乃敘己求歸之意,將書付客,托以密緻魏王。”郭沫若《孔雀膽》第四幕:“我一定要收拾東兵……保衛大理點蒼,擁立寶寶為第十代總管。”
櫬前擁立,是在大行皇帝的靈柩前舉行的太子繼承皇位的過程、儀式,這是一種非正常即位的方式,也反應了當時的局勢的複雜性。
出處原文
磐僖帝達即位,立長子瑾為太子,次子至為極王,三子都為晉王,四子龍為齊王,五子虎為魏王。極王聞之不悅,陰蓄死士,招納奇才。隆州人張明叔來投,為幕僚。青州人周近聘為府將,張明叔,字元光,計謀無窮,堪比呂望;周近,字子邇,頗有膂力,極王結連晉王。僖帝崩,丞相林德維素有忠心。恐極王造亂,於帝前櫬前擁立太子。極王大驚,謀於張明叔。明叔笑曰:“王勿憂,來日宴帝方山。臣與周近帥刀斧手百人,聽王擲杯為號,就席上斬之。又使晉王裹脅百官,王即帝位,大事可成。”極王大喜,邀帝。陳後曰:“極王素忌陛下,今無故請飲,當慎之。”帝笑曰:“弟雖怨朕,手足情深,假此宴可洗昆仲之爭。卿勿憂。”陳後垂淚。(小說《再扶漢室》第一章 綿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