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冠潛蛾

總科名微蛾總科
總科拉丁名:Nepticuloidea
科名冠潛蛾科
科拉丁名:Tischeriiae
種名:櫟冠潛蛾
種拉丁名:Theheria decidua Wocke
國內分布:福建、廣東、廣西、安徽

形態特徵

成蟲褐色有金屬光澤,體長4 mm,翅展10-11 mm,頭頂有濃密的鱗片叢向前伸出成冠狀,顏面鱗片密布呈三角形,觸角絲狀,基都有1束毛伸出在複眼前,位於顏面兩側;翅披針狀,前翅前緣凸出呈弧形,項角尖,中室長而廣闊,鱗片櫟褐色,每個鱗片末端呈白色,故在翅面上形成無數白色小斑點;後翅狹長,翅脈退化,只有5條縱脈和長緣毛。卵扁圓形、乳白色透明,表面光滑,形狀微小,肉眼不易找到。幼蟲初孵幼蟲黑色,後轉青稍帶黃色;體長4-4.2 mm,寬 1~1.2 mm,頭扁黃褐色,無胸足,有退化的腹足。蛹暗紅褐色,長橢圓形,長4~4.2mm,寬 1—l.2 mm。腹部末端具臀棘 2根。翅芽明顯鼓起,呈棕黑色。繭褐色,扁圓形,直徑約 5 mm,質地堅韌,著附於葉表面,若用針挑開,便分為兩半,狀似蚌殼。

生物學特性

櫟冠潛娥在福建來舟地區1年發生3代,以第三代老熟幼蟲在落地枯葉的蛹室中越冬。翌年3月底越冬幼蟲開始脫皮化蛹。4月中旬成蟲大量出現。4月下旬第一代卵大量孵化為幼蟲,食害栓皮標春季新長葉片。老熟幼蟲在蟲斑內吐絲造室化踴,蛹期7-10天。6月下旬第一代成蟲大量出現,成蟲羽化後約經2一3天即交尾產卵。第一代蟲期自4月中旬至6月下旬,歷時約萬天;第二代自6月下旬至8月中旬,歷時約創天;第三代自8月中旬至到年4月中旬,歷時約240天。 成蟲有超光性和遷移擴散能力。羽化後成蟲以頭部頂破蛹室而爬出,先停留在栓皮標葉片上。當天即可交尾,1-2天后產卵。產卵前雌蟲在葉片上來回爬行,尋找適當的部位產卵。卵孵化前呈暗灰色,散產在栓皮株葉正面的葉脈或微凹陷處,大部分貼近葉脈,並平行排列;卵孵化率高。幼蟲孵化後從卵殼底面咬破潛入葉組織內,啃食葉肉,這時葉片表面只能見到1個黑點,隨著蟲體的增大,被害處也逐漸擴大,便形成暗紅褐色蟲斑,帶2—3個蟲斑相連而成大斑,約占葉片總面積1/2;幼蟲的潛入孔後即為糞便、脫皮的排出孔;幼蟲無遷移擴散能力,也不穿過主脈,從潛入葉組織開始直至化蛹,均在葉肉內生活。

防治方法

1.誘殺成蟲子毛6及8月份,當標冠潛蛾各代成蟲出現盛期,可用黑光燈或普通燈光誘殺。 2.結合撫育管理,冬季在栓皮標林中,人工地面搜集枯葉,微火燒毀,以消滅在蛹室中越冬的老熟幼蟲。 3.於 5月、 7月、 9月份,當 1-3代幼蟲盛期,可噴灑 80%敵敵畏乳劑 1000-1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 500—1000倍液或 40%樂果乳劑 500倍液,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4.保護和利用白僵菌,桿狀細菌及小繭蜂等天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