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檯恐懼症

櫃檯恐懼症

櫃檯恐懼症,指當今民眾面對公眾服務機構辦事效率偏低或冷莫態度表現出來的一種無奈。比如去銀行辦理業務,人在櫃檯這一邊唯唯諾諾,生怕填錯了表格,拿錯了證件,而櫃檯的那一邊,營業員漠然之外透出顯而易見的不耐煩,高人一等的架勢躍然而出。

背景

2011年,深圳“咆哮體”民警突然在網路上大大火了一把。處置火災時,民警突然情緒失控,態度惡劣,先對負責裝修的民工大吼大叫,之後更對幾百名圍觀民眾繼續咆哮,將民眾驚得目瞪口呆。
處置現場,幾百名圍觀民眾里最大膽者有偷偷拿出手機拍攝的,更勇敢的敢在人群里抱怨幾句,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義正言辭地問一句,“你憑什麼咆哮?”
2011年3月24日,南昌首次回應“衛生局官員錄製節目發飈”事件,在這個事件里,咆哮的民警換成了發飆的女官員,節目錄製中的兩位嘉賓——南昌市衛生局一位女副調研員和一位律師針對南昌市醫托現象表達看法。衛生局女副調研員面對責問當場發飆,大罵“節目要暫停,已經變了味”,節目因此中斷錄製。
事件的發生地點從車水馬龍的大街換到節目錄製現場,這位女官員根本不在乎,無論公眾場合甚至工作過程里,有脾氣,就得發。

表現

櫃檯恐懼症櫃檯恐懼症

去銀行辦理業務的人在櫃檯這一邊唯唯諾諾,生怕填錯了表格,拿錯了證件,而櫃檯的那一邊,營業員漠然之外透出顯而易見的不耐煩,高人一等的架勢躍然而出。大家好像都有櫃檯恐懼症,坐在櫃檯另一邊的人總能讓你立刻變得畢恭畢敬起來。坐在櫃檯後,以為稍有權力即驕橫咆哮固然可怕,然而更可怕的是,就連在櫃檯前的你,也真的就信以為真地默許了他們的優越。

櫃檯的另一邊,可能只是一個營業員,只是一個民警,一個女調研員,他們是維繫社會秩序的一個分子,是服務於民的一個零件,幾十年前的體制經濟早已經過去,選擇越來越多,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經濟下,企業里的“咆哮體”幾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溫情行銷服務取勝,可身處公共服務領域裡的官員卻仍舊改不掉壞習慣。

網友述說

背後還是生存壓力太大了,生存壓力不解決,其他的東西都是白扯。我們等吧,2006年剛剛上班的時候,一個50多歲的做了一輩子國情研究的老人告訴我:“孩子,50年之後的中國人,能真正放鬆下來。你或許能趕上,我是等不到了。”——馬超
誰不知道那些工作都是他們應該做的?可是當自己在有求於人的時候,當然要畢恭畢敬。再說,面對他們那些專業的人員,我們總是顯得那么的無知,中國人又最要面子,生怕承認自己沒有搞懂。那些櫃檯人員後面都有支持自己的企業或機關,在現今官商勾結官官相護的年代,老百姓誰敢惹他們!——汪蘭
咆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帶來惡。佛家說,你咆哮一秒鐘的時間,很可能積累得德行就會被抵消。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你對一個人友善了二十年,很可能因為一次憤怒,就讓別人忘了你的好。因為人都是記仇的。而這不是虧大了么?——嚴顏
為什麼民眾只是看熱鬧的民眾?被咆哮之後就來投訴指責。也許在搞清咆哮和被咆哮的緣由之後,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楊文
龍應台在《野火集》里說到中國人是沉默的大多數,大家在所謂的強權和“櫃檯”面前顯得唯唯諾諾,不會維護自己該有的權益,也不會站出來辯護,只會充當“看客”沉默。中國人認為,日常生活中,每一個聰明人都是快快樂樂出門,不亂聽言論,不亂說意見,不亂幫助陌生人,然後平平安安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鳥才會救人之難,去惹是非,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大家都如此這般。——胡倩
中國人的沉默跟幾千年的儒學文化宣揚有關係,包括外來的佛學文化也是注重個人自我的修行,對外界的關心度遠沒有別國人的高。但這些並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的國家沒有形成公民社會,公民對自己的權益沒有一個明確的保護意識,面對自己的權益被侵犯,面對強權,總是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別惹麻煩,這是整個國家的普遍現象,所以也就造成這種強權現象遭罵的很多,但總是時有發生。縱容就是鼓勵,對於這些強權咆哮者,我們也應該對他們咆哮:你們沒有資格!——高欣婷
媒體用“急之國”概括當今的國人心態是很到位的,不光普通市民很急躁,我們的有些官員也顯得沒有耐性,咆哮官員絕對不是個案,只是有些官員暫時壓制住了自己的情緒而已。——小王
你有什麼資格咆哮?說的好。易怒是一個人缺乏修養的表現,在完全不必要發怒的時候如此咆哮,丟人的很啊。公務人員在本職工作中不應該成為情緒化的人物,要知道你們吃著國家的俸祿,就應該為這個國家的納稅人服務,你們是公僕。不要以為自己咆哮以後,就能平息矛盾了,這反而會激化矛盾。也不要以為咆哮以後,人們會把你本人的醜惡言行淡忘,人們將會牢牢記住你的名字和醜行。你不覺得悲哀,那是因為你很無恥。——劉鵬飛
當公權大於私權時,公權的占有者就有底氣咆哮。中國歷來都是一個公權強勢的社會,所以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才會“做了一輩子順民”,讓人民敢說“不”和溫總理希望人們“講真話”是一類問題——讓正當的質問和言論沒有後顧之憂。這不是一個呼籲了事,而需要對公權的約束和私權的重視和保障。——小迷
我國服務業最深的弊病就是動輒以職責許可權要挾被服務者。某次,我打電話詢問公交路線,對方以超快的語速報了一串陌生的地名,我一時沒反應過來,繼而問了句:“您再說一遍”,結果怎么著,對方居然頤指氣使地說了句:“聽好了,耳朵幹嘛去了”,當時我就想爆粗,可是一想到還是有求於人,沒辦法啊只好忍住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個樣,當官的為什麼牛,就因為他們把應該辦的事當成了權利,把權利轉化成了工具,而我們本該被服務的人反倒成了卑微的弱者。——義君
權利靠自己爭取,可自己總在患得患失中犬儒地活著。有時候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可別人卻在一旁稱讚道,這孫子將來有前途。——筆筆的筆
在民眾的潛意識中已經默許了“有權利就可以咆哮”的行為,儘管內心已經開始有衝動跟這種潛意識做出抗衡,但是“有求於人”的心理在制約著這種反抗意識。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下實現了轉型,由此可見,光有民眾的反抗意識還不夠,擁有權力的政府機構也需要促使他們轉型的大環境。——程鵬麗
這樣的勇氣,更需要社會氛圍來賦予。——林冉冉
他們確實很可怕,如果我站出來聲討他們,得到的必然是嚴厲的打壓。雖說目前在建設服務型政府,不讓當官的隨便打擊報復了,但是他們已經給人民留下了太多的壞印象,有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還有誰敢去挑戰呢?——李特
他有資格咆哮。他高高地站在人民的頭頂之上,為什麼沒有資格?他若沒有資格,難道街邊討飯的那個小孩有嗎?真正該咆哮,真正受到冤屈的人,沒有資格出聲,更沒有資格咆哮。反而是這些高高在上的人才有。這個時代確實是濕的,浸染了太多的眼淚和嘆息。——龍在天
前不久,去郵政辦理一項檔案寄送業務,著實讓我大驚一跳,現在居然還有如此惡劣的服務態度,如此素質低下的工作人員,真的搞不明白其神經質的資本。遇到此類病態的工作態度,勇於維權。——李斐
因為規矩不被重視,雙方容易把事情歸因為人;一旦把事情個人化,自然容易積累情緒。重視規矩,就事論事,自然少了很多咆哮的理由。那些習慣了咆哮的人也自然會被淘汰。咆哮說到底是沒規矩慣出來的。——西銘

雙語解讀

Counterphobia櫃檯恐懼症,guìtáikǒngjùzhèng:
Thefearofdoingbusinesswithpublicinstitutionsincasesomethinggoesawry

oranemployeelosespatiencewithyou.Somebanktellerslosetheircoolwith

customerswhofilloutthewrongformorlackrequiredcredentials.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