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雲斷山法

橫雲斷山法

橫雲斷山法,是敘事性文章作品的一種重要而常見的章法。它是指一大段大情節被一段小情節隔斷,好像雲把山隔斷一樣。也就是說,在敘事性文章作品的情節發展進程中,作者在安排貫穿線較長的情節時,為避免行文的呆板,追求敘事的節奏和波瀾,有意插入表面似乎是阻止情節發展的某些事件、情況或場面的寫作方法。

橫雲斷山法,亦稱橫雲斷嶺法,或稱橫雲斷峰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即用雲霧橫抹山嶺,於尺素之間顯示出峰嶺的遠近高低,造成一種寓無限於有限之中的美感。後來成為敘事性文章作品的一種重要而常見的章法。它是指一大段大情節被一段小情節隔斷,好像雲把山隔斷一樣。也就是說,在敘事性文章作品的情節發展進程中,作者在安排貫穿線較長的情節時,為避免行文的呆板,追求敘事的節奏和波瀾,有意插入表面似乎是阻止情節發展的某些事件、情況或場面的寫作方法。
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讚》(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三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一段是對白楊樹的熱情讚美,論理在第二段該接著寫白楊樹,但是,沒有。白楊的線斷了,而寫黃土、寫麥田、寫旅途的單調。第三段才露出白楊樹的形跡,第四段才正面續寫白楊樹。這裡黃土地、綠麥田、白楊樹在時間上是共有的,在空間上是分列的,是在同一時間對不同空間材料的隔斷和鑲嵌。
使用橫雲斷山法要注意:一、究竟是否宜斷,宜何處斷,要看文勢變化。要使運筆的緩急、作品的情節、欣賞心理協調一致。二、橫雲是大斷,但要斷得適度。三、橫雲斷山要有斷續而無斷續之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